清 王翬《柳塘荷鴨圖》(笪重光跋)賞析

清 王翬《柳塘荷鴨圖》(笪重光跋)賞析

清 王翬 柳塘荷鴨圖 縱96釐米橫43釐米 1690年作

款識:庚午夏日仿曹雲西筆意,王翬。鈐印:王翬之印(朱白文)

題跋:​漢苑三眠未足驕,清溪碧石掃塵嚻,垂垂漫許行人折,留伴春鳧戲野橋。江上外史笪重光題於知還閣。鈐印:笪重光印,胡小琢藏

​清初畫聖王翬,其畫作在王蒙和倪雲林的基礎上揉進有宋人的皴法;並且在元畫的基礎上技法更加完滿成熟,變化了古人的方法。王時敏、王鑑對其讚歎有加,惲壽平見到王屢的畫“不敢措手其間”,直稱“神乎技乎”,並改行畫了花鳥。可見,王翬在師法古人的同時還是豐富了自己的藝術語言。此幅《柳塘荷鴨圖》是仿元代曹知白筆意,意境含蓄內斂,於細節處見真筆墨。比較常見之山水鉅製,別有清新雅緻的韻味。作者以淡墨勾勒土石又賦皴擦,筆尖輕勾柳枝,又點柳葉。雙鴨浮於塘中,劃出陣陣波浪,可謂點睛之筆。枯枝之上雙鵲栩栩如生,與水中鴨的“拙”形成對比。荷葉為宿墨點成,攢三聚五,錯落有致。水草用筆取法送人,繁而而不亂,生髮出陣陣春意。作者構圖極為巧妙,文人氣息濃厚,上半部大量留白凸顯出景物的穩重,小小荷塘散發出盎然春意。

王翬(1632-1717),字石谷、臞樵,號烏目山人、耕煙散人、清暉主人、劍門樵客。江蘇常熟人。出生於文人世家,得王鑑、王時敏指授,四十歲後成為一代大家。與清初畫壇的王鑑、王時敏、王原祁合稱為“四王”,“虞山畫派”開山之父。王翬的繪畫秉持“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延續和發展文人畫的優秀傳統,既有嚴謹的法度又不為成法所囿,融諸家技法而彰顯個性。

笪重光題跋,朱益藩、胡小琢等舊藏。

笪重光(1623-1692),回族,清朝著名書畫家。字在辛,號君宜,又號蟾光、逸叟、江上外史、鬱岡掃葉道人,晚年居茅山學道改名傳光、蟾光,亦署逸光,號奉真、始青道人,江蘇省句容人。一江蘇丹徒人作。順治九年進士,官御史,巡按江西,以劾明珠去官。罷官歸鄉,隱居茅山之麓,學導引,讀丹書,潛心於道教。卒年七十。笪重光工書善畫,與姜宸英、汪士鋐、何焯稱四大家。精古文辭。有《書筏》、《畫筌》傳世。

朱益藩(1861-1937),字艾卿,號定園,益浚弟,江西萍鄉蓮花人。光緒庚寅翰林,官至湖南正主考,陝西學政,上書房師傅,考試留學生閱卷大臣。曾任北京大學第三任校長、著名書法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