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鐵蹄下的故宮何以得到保存?

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去故宮真遺憾。故宮,原名紫禁城,單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它的威嚴高貴。紅牆黃瓦,玉石欄杆,琉璃屋頂,青板鋪路,無比雄壯,無上榮光。它是王之家園,國之首都,更是中華民族勤勞與智慧的象徵!

日軍鐵蹄下的故宮何以得到保存?

文章末尾有投票哦!!!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

日軍鐵蹄下的故宮何以得到保存?

就是這座無與倫比宮殿,它的命運卻也多舛,自建成以來,曾數次遭受戰火的侵擾,明清之際,闖王攻破京城,扯掉了大明朱家的龍旗;滿清的入主中原,使他它換了主人,短短數月間換了三批主人,對他的傷害也是巨大的,之後清王朝也以此為皇宮,並進行了大規模的復建與擴建,新主人給了它新的色彩,它又充滿了生機。此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它看著一個個帝王的出生與死亡,週而復始,打破這一切的是英法兩國發動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往日驍勇善戰的八旗鐵騎失去了鬥志,就連大清最強部隊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也被打的落花流水,咸豐帝帶領眾人倉皇逃往熱河,不久病死。而英法聯軍開進了紫禁城,劫掠一空,並焚燒了圓明園。短短四十年的平靜又讓八國聯軍打破了,大清風雨飄渺,紫禁城又是被劫掠一空,它又受到了奇恥大辱。

日軍鐵蹄下的故宮何以得到保存?

滿清的覆滅,以及小朝廷搬出紫禁城後,這座昔日的皇家宮殿也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了故宮博物院,世人都可欣賞它的盛世美顏,無奈當時的中國戰亂頻仍,故宮始終處於波濤洶湧之中,1937年日軍攻佔平津,故宮又一次落入了敵人之手,而這一次就是整整八年,可讓我們奇怪的是,這八年間,日軍竟然沒有劫掠故宮,直到無條件投降。

日軍鐵蹄下的故宮何以得到保存?

針對這個問題,我仔細查詢了資料,總結出了幾條原因:

其一:故宮淪陷期間,日軍對佔領區是有規定的,各機關部門必須有日本人為頂頭上司,當時要進駐故宮時,故宮的管理人員堅持稱故宮不屬於機關部門,因此故宮得以在中方的管理之下,這大大限制了日軍的肆意妄為。

其二:當時的輿論壓力,故宮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如果日軍隨意毀壞,全國的民眾都不會答應的,日軍在國際上也會受到譴責,迫於壓力,日軍並未發瘋。

其三:社會名流的積極保護,比如朱啟金,葉工綽,陳垣等,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影響力。

不過我認為上述因素只是其中的小原因,最為重要也最為關鍵的是日軍的驕傲狂傲,當時的日軍節節勝利,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認為拿下全中國指日可待,以後中國也將是大日本帝國的一部分,哪有搶劫自家的道理啊,這種說法的可信度是很高的,因為當時日本將故宮稱為“

外府”,即日本天皇的行宮,殊不知,在全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打擊下,日本最終走上了滅亡。

日軍鐵蹄下的故宮何以得到保存?

無論何種原因,祖宗留下來的瑰寶得以保存,幸甚至哉!

去過故宮的舉手手哦! (單選)
0
0%
A:去過
0
0%
B:還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