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微信和支付寶互懟?

l劉祖德


騰訊公關部相關人員對媒體回應表示:“支付寶是基於電商,基於交易的,我們本身是一個社交的平臺,對用戶的隱私保護更嚴格,大家使用的頻率更高。”

今日,支付寶官方賬號評論道:“‘保護隱私’就沒法保護錢的安全?對不起,我們比較笨,沒領會這個精神。”隨後,支付寶官方賬號轉發並表示“沒法那麼灑脫。”

同樣是“支付交易”時顯示的窗口信息,支付寶顯得更為細緻了。用戶在支付時,窗口信息則會顯示對方的完整名字信息。

此外,支付寶的姓名輸入能夠自動識別,對資金的轉出有“一級的防備作用”。若收款人賬號與姓名不相符,系統則會自動提示“信息有誤”。


AI財經社


支付寶官方還表示:“支付寶轉賬給陌生人,一定金額以上是需要輸入對方正確姓氏校驗成功才可完成轉賬。要是支付寶好友之間已經轉錯賬了,可以撥打支付寶客服電話95188,在不透露對方隱私的情況下支付寶小二會直接聯繫對方,協商幫助找回(不能保證一定可以)。說起來我們確實比較蠢,沒法那麼灑脫。”

說到這裡,不得不感嘆騰訊的這位公關實在是水平堪憂,明明是和用戶雙方的事情,為什麼要把支付寶給拉下水?平白無故的炒了這個事件。


而支付寶在轉賬過程中,一定金額以上是需要校驗對方姓名的,所以大額轉賬基本上不會出錯。

但是就我個人而言,還是覺得支付寶的轉賬流程更加合情合理。因為用過銀行轉賬的網友應該都知道,在轉賬是無論金額大小,都是要填入對方姓名,甚至開戶銀行具體名稱的,如果這兩樣對不上,資金就會被退回,從而保證了轉賬不會出錯。銀行的這一流程用了這麼多年,就是為了避免類似糾紛的發生。


貓眼看數碼


簡單說一下事情經過吧:



我是悟空問答的簽約作者,互聯網問答專家,每天發表關於科技、互聯網的深度觀點,有興趣的趕緊來互關一波~



科技扯談官


首先,就這件事來看,屬於一次正常的商業競爭事件,我們姑且不論誰對誰錯,但是就商業競爭的本質,先生在這裡說上兩句,拋磚引玉以供大家思考。

羅素說:“競爭一直是,甚至從人類起源起就是對大部分激烈活動的剌激物。”

但是良性的競爭、互懟其實對雙方,對消費者,對行業來說,是有好處的:

1、消費者受益


2、迅速做大市場,提升佔有率

對企業來說,尤其是對導入期、成長期的企業來說,良性的市場競爭,能幫助雙方增加品牌曝光度,比如方說,之前王老吉加多寶的涼茶之爭,雖說這兩家一直打架,但是打架的同時也是在不斷的刷新自己的人氣,讓人覺得市場上涼茶也就只剩這兩家了,這是一種營銷策略,其中加多寶是最成功的了,從兩個分家以後,基本上每次官司都是加多寶敗訴,但是敗訴的後面,通過一系列悲情文案,得到了全國消費者的支持。雖然說是打的你死我活,但是競爭的背後都是不斷的完善自己的營銷規劃和補足缺陷,所以打著打著,消費者心中就只剩下這兩家了,其他的諸如和其正、霸王涼茶、好人涼茶什麼的就真的涼了,完全沒有多少生存空間了。


3、加速行業創新發展

同樣,良心的市場競爭有助於加速行業的創新發展,作為千年老二、老三,想要超越行業老大,除了規模化就只有加速創新技術或者商業模式,通過彎道或者變道超車,在這種創新的驅動力下就推動了行業的發展。先生記得,0708年會,迎來智能收機爆發,當年蘋果、HTC、黑莓等一批智能手機通過技術創新迅速蠶食了大量傳統手機業務,最終導致跟不上時代的傳統手機大佬摩托羅拉和諾基亞的死亡;然後到0910年,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手機的迅速崛起,互聯網思維加持下的商業模式創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幹掉了以HTC和黑莓為代表的傳統智能手機企業。


諾基亞被微軟收購的時候,諾基亞CEO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們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為什麼,我們輸了。任何昔日的行業大佬,也許就會倒明天的創新裡。在這樣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良性的競爭,是人類社會發展與進步的唯一動力!

最好的對手,亦是最好的朋友!



病毒先生


在中國互聯網行業,這樣的“硬”碰瓷現象不在少數,特別是是競爭對手陷入危機時,公關團隊就會採用譏諷、添油加醋、甚至是“黑手”等方式“落井下石”。

在商言商,商業競爭本身是正常現象,只不過在“輿論戰”前,好事不出門 壞事傳千里,往往是競爭對手凸顯自己的關鍵時刻,一旦競爭對手陷入泥潭,就會採用“推一把”的策略,來彰顯自己的優勢。

作為中國數一數二的互聯網企業,與騰訊相匹敵的阿里巴巴集團,哪能咽得下這口氣,既然“你硬拉我入坑”,那麼我就“給你傷口上撒把鹽”,相互看著痛苦就好受了。


唐氏二少


先說一下事情的經過吧,可以說,原本這是一件非常普通事。

就是廣東中山工作的一位黃先生通過微信支付給表妹轉錢的時候,將8.75萬元轉到了一個和表妹暱稱相同的好友那裡。等黃先生髮現轉錯的時候,想要找對方要會錢時,對方卻拉黑了黃先生。

這些黃先生就沒法了,只有求助媒體,於是乎這件事情就被報道出來。

到底是支付安全重要,還是用戶隱私重要?

此話一出,就連支付寶都坐不住了。本來和我一點關係都沒有,莫名其妙把我拉下水,那我就只有懟一下了。

於是,支付寶官方發表評論說:“保護隱私”就是沒法保護錢的安全?對不起,我們比較笨,沒領會這個精神。

同時,還就如果在支付寶上發生類似事件應該如何處理發佈解決方案。

這在交互上本沒有太多的詬病之處,當然,這樣肯定就會提高用戶轉賬是錯誤的概率。對於使用網銀的用戶肯定都瞭解,我們在使用網銀支付的時候,是需要輸入對方的真是姓名、賬號和開戶行的(現在很多網銀,即使開戶行錯誤也無所謂),如果信息輸入錯誤,那錢就會被退回。

支付寶在對好友轉賬時,是會顯示對方全名,在對陌生人較大額度轉賬時,就需要輸入對方的全名才會允許轉賬,這一點是做得不錯的。

當然,做得不周到沒有關係,關鍵就還是在於,出現這樣的錯誤以後的處理方式。

這種態度是比銀行還惡劣,至少銀行發現用戶轉賬時有異常,都會詢問一下是轉給誰的,不要被騙。

騰訊還是需要在這方面做更多的努力才行,當然,騰訊你的公關部門一直就是豬隊友,感覺還是換了吧。


會技術的葛大爺


記得之前在一個關於所謂“黑稿”提問的回覆中,我表達過這樣的觀點:企業在危機處理中,不要動不動就把批評文章歸結為對手的黑稿。只要沒有捏造、誇大事實,任何個人和企業都有批評的權利和自由,競爭對手也不例外。

人無完人,同樣企業也會有出現問題的時候。此時,企業應該抱著用戶利益至上的態度來解決問題。對於外界的批評和意見,企業都應該給予尊重,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螞蟻蟲


我倒是覺得這倒是一次良好的互懟行為,並不是什麼值得過度解讀的事情,我倒是覺得這事件很好事情,良好的競爭,偶爾的互相耍耍小脾氣也挺好。

再就是涉及到資金方面的事情,尤其是大額資金轉入轉出,一定要記得確認身份,而且再三確認,別給別人轉錯了。如果遇到別人給你轉錯了,也要記得給別人換回去!

這就是我對整件事情的看法了,大家還有其他看法嗎?


EmacserVimer



賈敬華


做為支付工具,不論產品基因是社交,還是電商,安全都是共同要求。

其中,信息安全包括信息收集、使用和存儲都需要規範,也包括收集的信息的適當性問題,不收集不應當收集的信息,給用戶提供權限管理菜單等,這些也是《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

這其實是給雙方提出了共同的要求,比如,對於誤轉賬後,平臺如何介入,幫助用戶妥善解決這個問題或糾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