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觸動了觀衆的哪根神經?爲什麼會如此受歡迎?

自然智品牌管理


由文牧野導演、甯浩和徐崢監製、徐崢主演的《我不是藥神》,從7月5日正式上映,目前票房已破15億,豆瓣評分高達9.0分。

這部電影為什麼如此受歡迎?

這部電影的選材直擊老百姓“得不起病”的痛點。

影片圍繞慢粒性白血病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展開故事情節,高昂的藥費拖垮了病人的家庭,呂受益家中的飯桌上難見葷腥、劉思慧不得不跳舞賺錢、黃毛為不連累家人,背井離鄉來到異地、片中的老太太說:“房子被我吃沒了”……

不管是影片中的慢粒性白血病,還是現實中的其他諸如腫瘤、癌症等大病,都讓病人家庭遭受沉重打擊和壓力。

在老百姓中流傳這樣的話“沒啥也別沒錢,有啥也別有病。”“沒病就相當於攢錢了”,老百姓怕得病、得不起病的心理可見一斑。

雖然現在醫療保障體系比較健全,但是一些重大疾病患者的自費藥品價格高昂,普通老百姓仍無法承受。

第二個打動人的點是“真實”。

後來他發現印度仿製版的“格列衛”只是正版價格的1/8不到,藥效卻能達到97%以上。他找到購買印度仿製藥的渠道後,除自己服用,還替其他病友平價代購,最終觸犯法律被捕。

後來眾多病友聯名向法院承情,司法機關踐於陸勇沒有從代購藥品中獲利,所以將陸勇無罪釋放。

其次,影片中每一個角色都呈現人性的真實。人無完人,在“善”“惡”“取”“舍”面前,人人都會有矛盾和掙扎。影片中打動觀眾的是每個人物有血有肉,情感飽滿,有私心雜念也有善良、正義。

小商販程勇,從道德層面來說,他不算個“好人”。前妻因家暴跟他離婚,對他厭惡之極。他拖欠房租,不思進取,生活凌亂、頹廢,但他對父親和兒子的愛,卻又讓觀眾動容。

白血病人呂受益,陪伴兒子成長是他生的希望。他當初說服程勇代購藥物的籌碼是“利益”,而自己並不想承擔任何風險。

白血病人黃毛,為人耿直、仗義、善良,為了不拖累家人,得知自己患病後離家出走。但他行事莽撞,不計後果。

劉思慧,浸淫於歡場,不能算“正派”的女人,卻是個為了女兒病想盡辦法的好媽媽。

影片裡的大反派,真正的假藥販子張長林,坑了很多病人的錢。而他也有微弱的善念,他貪財不害命,賣的假藥是由澱粉製成。在他被警察抓捕後,面對警察的審訊,他出乎意料的“講義氣”,沒有把程勇說出來。

影片裡的每一個人都不完美,每一個人又都那麼真實,就像我們的內心,有陽光,有陰暗,有私心,有正義感。

影片最後一個動人的點是“希望”。

程勇剛開始出現時是一個十足的中年油膩男人形象。他的“油膩”不僅僅表現在不修邊幅的外表、發福的身材,還表現在他自私和沒有方向的人生態度上。

他賴房租,為兒子對繼父的抗拒竊喜,去印度走私仿製藥目地就是為了賺錢,幫助思慧後想要從她身上得到補償,凡此種種,都反映出了一箇中年男人的“油膩”。

他的人生沒有大的目標,就是想把自己生活過好了,父親有所養,兒子有所依,別的他不管。

當呂受益和黃毛的死對他造成強烈的衝擊後,他才真正開始了靈魂的救贖,像找到了方向一樣,一掃之前的“油膩”,盡一已之力想要為白血病人開闢一條生的通道,帶來生的希望。

他被捕後,坐在警車裡,從車窗往外看到那麼多白血病人列隊站在那裡摘下口罩向他至敬,他的內心是喜悅和平靜的。

影片最後,由於受他入刑事件的推動,慢粒白血病人的問題從根本上得到了解決,“格列寧”藥物正式納入醫保。

從沒錢到有錢,再回到沒錢,程勇的蛻變,是心靈接受了一次洗禮,為他人帶來生的希望,將是他最值得驕傲的人生歷程。

通過影片,也折射出老百姓對醫療體制逐步健全的期待和希望。

《我不是藥神》口碑、票房雙豐收,正是因為它的真實、飽滿和契合老百姓的心聲,成為今年影片最大的亮點之一。


24幀半


第二個可能就是彭浩的意外了,這個兄弟性格很直,就在彭浩想回家的前夕,在收藥的時候發現被保安舉報,擔心勇哥不能繼續救苦救難,便想自己承擔,不料出了意外,勇哥的話沒錯!“他才20歲,只是想活著,有什麼罪”

第三個可能就是主人公勇哥的判刑,人們自發為其送行的場面!說實話勇哥配得上這個場面!這不僅僅是簡單的一個案例,它逐漸改變了醫療體制,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當然電影中還有兩個人物也是很值得細細品味的,第一個就是曹斌,一位盡職盡責的警察,剛毅正直,他的最終決定也是對程勇行為的肯定!再有一個就是張長林雖然是電影中為數不多的反派之一但是最後他包庇程勇也體現了他也是具有憐憫之心的!而且他這麼多年總結的“窮病”一說,更是喊出了平民百姓的心聲!這部電影的每個人物都非常出彩,真正刺痛觀眾神經的就是以上真真切切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