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摩根大通看好中国平安 AH股目标价上调至130港元

高盛、摩根大通看好中国平安 AH股目标价上调至130港元/111元

12月13日,上市保险公司陆续披露前11月保费数据。其中,中国平安原保费收入合计为5548.33亿元,较上年同期4276.81亿元,同比增长29.73%,成为保费增速最快的上市保险。

遥遥领先的业绩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追捧。截止12月14日,今年以来,中国平安A股上涨了107%,H股上涨了103% ,成为2017年增长耀眼的白马股。2018年,中国平安还会继续领涨吗?

我们来看看国际大投行的说法。12月14日,高盛和摩根大通两家国际大投行,纷纷发表增持报告。高盛认为,虽然2017年的股价表现强劲,但估值仍具吸引力:平安H/A股目前按1.2/1.3倍12个月预期股价/内涵价值交易,分别较长期平均水平1.3倍/1.6倍折让7%/17%。高盛重申给予平安H/A股“买入”评级,同时位于“确信名单”,12个月目标价分别上调至107港元/人民币88元(之前为72.3港元/人民币61.7元),是经调整的2018年内涵价值的1.5倍。

摩根大通也是旗帜鲜明地给出增持观点,并且将平安H股/A股的目标价分别(由100港元/人民币86元)上调至130港元/人民币111元。

高盛看好的原因是2018年平安的大部分经营业务仍然能取得行业领先的成绩。特别是寿险,应会受益于监管机构注重销售保护型产品。保护型产品正好是平安的优势,它在这方面拥有先行优势及强大的代理队伍。估计寿险于2018年的新业务价值增长29%,而其余的H股上市同行的平均水平为23%。寿险经营业务的内涵价值回报率为28%,也远高于同行(10-19%)。

中国平安在金融科技的投入也领先业内,经过长期的投入终于开始收获。今年前九个月共录得净利润人民币7亿元,而2016年前九个月录得亏损人民币19亿元(不包括一次性收益)。高盛预计,中国平安在2017年实现盈利后,金融科技平台的收入/利润产生应会进一步改善。

旗下平安银行的业务增长势头不错,前九个月公司的零售银行业务的增速快于企业银行业务。零售业务目前分别占总资产/收入24%/42%,而2015年分别占18%/27%。持续转向零售银行业务应会导致股本回报率上升,减少不良贷款,减轻因资产质量问题而拖累集团盈利/资本的担忧。

高盛还提到,从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平安H/A股的交易价格高于按同行交易倍数计算出的总和法估值。这反映:1)由于平安使用科技提高效率/产值,市场给予平安核心保险业务的倍数更高;及2)市场给予科技平台的估值倍数更高(据高盛计算,2018年市净率为1倍)。

摩根大通的理由相似,进入2018年重申看好中资寿险股,上调目标价,首选亚洲领先的零售保险公司平安及友邦。在摩根大通看来,它们拥有强大的代理分销能力、行业领先的增长率及跨越整个周期的盈利潜力。由于产品利润率提高及责任准备金、再投资风险减少,新业务价值大幅增长,应有助内涵价值倍数进一步上升 – 预计中国寿险股的股价/内涵价值倍数将接近历史平均值1.5倍(目前为0.7-1.3倍)。

摩根大通还指出平安和友邦属于溢价股 – 平安、友邦。因所处的宏观状况更稳定(中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95%,而2016年10月为2.76%),两个保险公司均受益于:(1)通过增加销售保护型/重病型产品,拥有更多元化的产品组合;(2)精算披露大有改善(责任准备金中的剩余边际);及(3)盈利逐渐与市场周期脱钩(死亡率/发病率利润上升)。此外,(1)平安 – 创新及科技领导者,再加上公司对非保险撤资提供更多披露信息,应有助加强投资主题;及(2)对于友邦 – 内涵价值大增(增长15%),在中国的业务规模扩大及可见度上升,应有助新业务倍数扩大,令我们将股价/内涵价值倍数(由2.1倍)上调至2.6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