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鎮水神獸」,這十三處古代水利遺址更有價值!


紫鵲界梯田成型已有2000年曆史,起源於先秦、盛於宋明,天然自流灌溉系統令人歎為觀止!

東風堰位於長江三級支流青衣江夾江段左岸,夾江縣境內,是樂山市名副其實的骨幹水利工程。

麗水通濟堰位於麗水市西南碧湖平原,通濟堰大壩首創了拱壩形式,是研究我國古代水利工程的珍貴資料。

木蘭陂位於莆田市城廂區霞林街道辦事處木蘭村黃頭自然村與陂頭自然村之間。木蘭陂是偉大的水利工程,造福莆田人民。九百多年來,通過渠系工程——九十九溝,灌溉興化平原。

桔槔井灌工程位於諸暨市趙家鎮。古井主要分佈在泉畈村、趙家村、花明泉等村周邊,這裡的桔槔提水井灌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南宋。

芍陂由春秋時楚相孫叔敖主持修建,與都江堰、漳河渠、鄭國渠並稱為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它山堰始建於唐太和七年(公元833年)。它山堰是阻鹹引淡的渠首工程。據水科專家分析,許多設計原理是20世紀才發現的,因此它山堰堪稱水利建築史上的奇蹟。

鄭國渠是古代勞動人民修建的一項偉大工程,屬於最早在關中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今天的陝西省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

槎灘陂為南唐周矩(爵譽村周氏開基祖)始建,時間約在958年前後,距今已有一千餘年曆史,被專家稱為"江南都江堰"。

太湖漊港主要分佈在沿湖的浙江湖州、嘉興,江蘇蘇州、無錫等地區,是“人水和諧共處”的傑出工程典範。

寧夏引黃古灌區是寧夏平原2200餘年來農業發展的里程碑,可以說2000多年的寧夏經濟社會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流淌的水利開發建設史。

“漢中三堰”是漢中最早的水利灌溉工程,均始建於西漢時期,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

黃鞠灌溉工程由隋朝諫議大夫黃鞠主持興建,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迄今發現的系統最完備、技術水平最高的隋代灌溉工程遺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