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金余家


《白鹿原》是近几年来非常有代表意义的一部年代大戏,以陕西关中平原上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讲述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之间恩怨纷争的故事。剧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物是白嘉轩和鹿子霖,也分别是白氏一族和鹿氏一族的灵魂人物。两个人性格截然不同,白嘉轩忠义正直,鹿子霖却圆滑世故。这样两个看起来不能和谐相处的人物却共同演绎了白鹿原的精彩故事。

剧中有这么一句话,贯穿了全剧,“白不离鹿,鹿不离白”,白鹿原白鹿原,有了“白”和“鹿”才是白鹿原。这也是白嘉轩的父亲临终前对他最后的嘱托,“要容得下鹿家”。所以,白嘉轩和鹿子霖虽然彼此看不上,各怀怨恨,但关键时刻,白嘉轩从来没有抛弃过鹿子霖。哪怕鹿子霖再如何犯浑,白嘉轩敲打他、提点他,让他吃苦、长记性,却从来不肯真的放弃他。

《白鹿原》最后,鹿子霖被捕入狱三年,鹿妻为了救他,变卖家产,甚至不惜卖掉鹿家世世代代居住的老屋。为营救鹿子霖,鹿妻宁愿失去栖身之所也在所不惜,而买下鹿家大院的恰是一心报复的白嘉轩长子白孝文,白嘉轩得知此事后二话不说,立刻选择将房子还给鹿家,并亲自接了鹿子霖回家。鹿家感恩戴德,至此,白鹿两家的关系也就达到了顶峰。

其实,利益之争都是浮云,面对共同的外敌,团结对外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哪怕性格不同、立场不同,哪怕出现了纷争,但正是本着“白不离鹿,鹿不离白”的原则,白鹿原才得以生生不息。


三联中读


白鹿原是我看到的当代最震撼的小说,每隔几年都会再看上一次,之前还专门写过读后感。这里我就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白鹿原是陈忠实压箱底的一部著作,自从写了这本书之后,他就此生无憾了。所以写之前他做了很多准备,看了不少县志古书这方面的记载,而且做了很多实地考察。

书的第一页,引用了巴尔扎克的名言: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这是关西原上农村:白鹿原的百年变迁史。从清朝末年,一直写到新中国成立后,甚至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的事情,都描述了一部分。

写白鹿原上几十号经典人物,在剧烈的社会变迁之下,每个人的命运走向。一生耿直善良的族长白嘉轩,嫉妒心极强、总是不安分的乡约鹿子霖,忠心到迂腐的长工鹿三,睿智近乎神明的传统文化化身的朱先生。

每个人物形象都个性鲜明,特别经典,读完书之后,我都觉得这些人物就在身边。那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处事方式,你都可以感觉得到,历史从未走远,而是一直就在你身边。


这就是这本书的精髓:刻画人性入木三分。读这本书就是一种心灵的洗礼的感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会进行更刻的反思。

陈忠实,贾平凹,路遥,陕西作家的三驾马车。当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出来,拿给陈忠实看了之后,陈半个月茶饭不思,一句话不说,他被深深的打击了。看着当初和自己一起搞创作的同学兄弟,天天混一起的老乡,接二连三地创作出高水平的力作,而自己还是在写那些不痛不痒的短篇小说,半红不紫,高不成低不就的,不知道心里有多憋屈。 他很多年没有再写文章了,一直在思考,憋大招,他发誓要创作一部压箱底、垫棺材头的绝世作品,超越自己,超越所有的同行!

就这样,《白鹿原》横空出世,孤篇横绝!

关注我,探索理想生活的道路上携手同行!


杨文华61


《白鹿原》是陈忠实历时六年,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所写的枕棺之作。讲述了关中平原,白鹿两家3代人之间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的长辫子到二十世纪剪短头发,长达百年的历史变化。



《白鹿原》是现实主义力作,为了写好这部巨著,作者陈忠实亲自去农村体验,和农民同吃同住,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才有了这些活生生的人物。既有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又有对新生活的向往。



比如,白嘉轩一生娶了7个老婆,前面6个都离奇死亡,是白嘉轩命硬还是住宅风水出了问题;田小娥死后,鹿三的坐卧不安,白鹿原上的飞娥和瘟疫,是不是对鹿三的因果报应,都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

《白鹿原》的精髓是白鹿两家斗了几辈子,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儿女情长,恩恩怨怨,最终都成为过往云烟,只有活在当下,积极往前看,不要以时代为敌才是正确的选择。

族长白嘉轩代表的旧的宗族封建制度死去了,田福贤代表的地方自治也失败了,鹿兆海代表的国民革命也半路难产,白灵代表的新妇女形象,为了争取女权解放的呐喊也偃旗息鼓了……只有背信弃义,懂得变通的白孝文反而笑到了最后,成为滋水县的新任县长。




所有旧的制度和封建主义残留,都被历史的滚滚车轮压碎,与时俱进才是趋势。作者对封建主义思想无情的批判,和对新社会,新生活的渴望才是引起大家思考的东西。



的确,鹿三,鹿子霖,白嘉轩,白灵,黑娃……这些曾经喧嚣在白鹿原上的人们,终会像白鹿原上的黄土一样尘埃落定!不管是忌恨,同情,或者是无奈都会烟消云散。历史是向前跑的,,好的东西会被传承,坏的东西会被淹没!


水到渠成183


《白鹿原》:华夏民族的“招魂”之作,给现代国人灌注阳刚“血性”!可比肩《红楼梦》!

精髓是:从文化转型上,克服“欧化”殖民文化木马病毒,招回“民族灵魂”,重铸民族精神血性!

接受史:

我1995年在教院中文班进修,适逢当时文学“陕军东征”的高潮,之前已听人讲过《废都》,大体读了《热爱命运》《最后一个匈奴》还有一部《八里情仇》,都泛泛而读,没多大印象。而《白鹿原》是在宿舍轮到手之后读的,关注的是“口味重”的部分,所以几乎没有过脑,谈不出文学意义与价值。所以是在03年15年秋假又读了两遍,才可以说读进去了。(可惜书是盗版)

1.作者做到了自诩的解密、袒露民族秘史的目的

白鹿两家好似影射华夏民族,又类似儒道(道家包含法家)两大家在历史上的地位,而朱先生明显代表了中华文明主流文化儒家精神,甚至宋明理学,是一部划时代的“文化寓言”,在近现代的命运“流变史”,在这个立意上,我甚至认为这是比肩《红楼梦》的伟大经典!别人没有此种文化自觉,甚至一种得天时地利的“幸运”,作者陈忠实是幸运的,虽然他创作也很辛苦。

这种对华夏民族的解密影射,不仅在于族长白嘉轩史诗般的“亚当夏娃”式的造人,先知一般“建立秩序”,兴起“礼乐诗教”,其最为“震撼”“颠覆”的是,我们华夏民族历经“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近代嬗变,作为一部文学著作的大胆预见和重新解读,即便思想历史类作品还未有敢言者。思想性很超前,比如对儒教理学、五四运动等,可以说刷新“三观”!令当时许多人包括文学教授瞠目结舌,即便现在其理念仍是最新的,各人去领悟最妙!

2.在文学上的“里程碑”意义是克服“欧化”影响,回归华夏文脉道统,承接明清小说而不仅是新时期诞生的新文化。这与《废都》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有相同的功用价值。其他的如《平凡的世界》受俄罗斯文学烙印太深,文化意义上还是不如《白鹿原》厚重。新生代作家都“很酷”很“潮”,甚至“玩”文学,更欣赏西方现代派。

我们新时期的文学为什么难出经典?80年代为什么出现“寻根热”?而《白鹿原》就是从质量、实绩上彰显了“寻根”文学成就,在学习西方小说手法的同时,克服过度“西化”语言表达、语法结构,带有关中方言的“乡土味”,这深深规约着整部小说的脉络,平实厚重。

3.在文化意识形态上的“大胆超前”!

《白鹿原》的大胆革命性,不是其对“人性”的开掘,接地气的“性”描写,而是对当下和未来的预见和“暗示”。

比如田小娥与黑娃的故事,如果是沈从文可能就写成是一个伤感的乡间爱情悲剧,不乏田园牧歌风。左联作家柔石写就是“革命加恋爱”,穷人翻身得解放,反封建礼教的大戏。作者的处理恰恰与之形成“反差”甚至“反讽”解构,这足以“颠覆”既定的“价值观”。类似的还有很多,自己找去。

作者是要写一部“能给自己当枕头的书”,就是“上不愧天,下不愧地,对得起良知”的文学大书。这注定了作者的气度,审视百代,立足千年。能给子孙后代有个交代的书,他做到了而且都说是超常发挥,如果对当下历史和未来想有个把握,就重读此书,你一定能有新发现和启示!因为历史是死的,而文学是“活的”,可以自动生成的“历史”!


乐活一家之言!分享心得!共勉!






乐活族长神洲大地


小说根源是生活,但境界高于生活;这为一点。二,大道、真理简洁、明了。三,打蛇七寸、看人矁眼!若把这三点归于一处,用生命力的张力来囊括的话;原上的尘埃、草木、动物、人物都有其独特的张力,但是生命力却各不相同!那,谁的生命力终极的强呢?可以说是"族长″,那白嘉轩是终极式标准!举几个例子,具革命且创新性的:一,子承父业接替族长且终于他,让人"独怆然而泣下″!二,举妻七人,均是原配。三,育三子,长子游走于家、天堂、地狱间而终于回归;次子继承其农民本色;三女是坚定革命人,用死赴命;为此父,教父级足矣!四,看似不可逾越的竞争对手,止息于面前!五,在族人前,唯我独尊且一视同仁并举。六,为了族人活,向土匪借粮。等等。无疑不显示向旧势力誓死宣战的决心与行动力。这是平常的创造力。升级版的革命性创造力:无论族人、官家、国民党人、共产党人,在其面前都略逊一些。当革命性与创新性匹配时,白鹿原(含)上一切的生命张力都受其影射,如仙草、朱先生、鹿子霖、田小蛾、兆鹏、等等。至此可见,白嘉轩生命影射革命且创新,其存在即力即为生命力,而衍生出张力;这个张力表现在"活人″上,无活人皆归于灭,无也!无,华夏之根。顺而导出:白,代表人性活力;鹿表物性活力;原承载人、物张力的一切;旨在根!


连化草


回到问题本身,我认为《白鹿原》的精髓就在于对历史大变革时期守成和发展的矛盾冲突的表现和思考,从时间纵向拉伸,从事件横向延展,把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关中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迷惘、困惑、图变、挣扎、坚守、撕裂、回归表现的淋漓尽致,给了历史一个忠实的交待。所以陈老先生在书的扉页题写了巴尔扎克的名言“小说从来都被视为一个民族的秘史”,这句话是他有感而发,应该代表了他写这本书的一个最重要的指导思想。


河东人在长安


可能是农村人的缘故,对农村题材的书籍都情有独钟!小说《白鹿原》是在高中时代就通读过的,但是在看了《白鹿原》的电视剧后,禁不住又翻阅起来!每一次接触他,心灵的震撼又增加一层!也许与自己的阅历增加也有关系,《白鹿原》中白嘉轩、鹿子霖白孝文、鹿兆鹏······这些人物活生生的就是自己的乡邻啊!

《白鹿原》作者陈忠实亲自住农村体验,查阅诸多历史资料,历时六年,讲述了关东塬上白鹿两家族三代人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百年的历史变化。

《白鹿原》一部现实主义力作,但里面带有一定的魔幻色彩。比如小说主人公白嘉轩一生娶了七个老婆,前六个都离奇死亡。是主人公命硬还是家居阴阳宅风水出了问题?再比如,田小娥死后,鹿三的一系列反常举动,和白鹿原上的飞蛾和瘟疫,都带有一定的封建主义色彩,但这是这样一种手法,才把农村哪一种神秘色彩反映了出来。

原著的精髓是以一种冷眼旁观的手法,将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儿女情长、最终都成为了过眼烟云。主角们的追求都化为了泡影。所有的抗争都是零和游戏!

小说中,白嘉轩代表的传统宗法制度死去了,田福贤代表的地方自治失败了,岳维山、鹿兆海代表的国民革命走向了悲剧!白灵、黑娃代表的造反夺权的革命者也死了!鹿兆鹏不知去向!只有背信弃义的白孝文,反而成为了人生大赢家,成为了滋水县的新任县长!

小说以中立者的身份冷眼旁观,照实叙述,引发读者朋友长长的思索!

能引发读者共鸣和思考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精髓!

您说呢?敬请在评论处留言交流!


村姑说村事


反思才是《白鹿原》最主要的精髓吧



《白鹿原》满眼都是反思,这里有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对于自身成长的反思,有对人性血淋林的剖析,有对文化和民族的反思,有对人在社会变迁中生存状态的提炼和展示。



①从《白鹿原》中,我们看到了先辈们是如何一步步从荒蛮和固有的思想枷锁中成长和发展到今天的,人类的成长史,就像一个人的成长史,总是带着蜕变和阵痛,一步步从稚嫩走向成熟。



②故事从白家和鹿家的爷爷辈开始,到白嘉轩和鹿子霖,又到白孝文和鹿兆鹏,以及他们的下一代,他们每个人身上带着时代和文化的烙印。



③这里有坚守的一辈,有传承的一辈,有破局的一辈,有继往开来的一辈,汇总起来却是不折不扣的、对于人类成长的反思。



④文化的反思表现在白嘉轩身上,就是对儒家文化的传承,有积极的部分,也有消极的部分。



⑤白嘉轩一生都在固守着白鹿原这片土地,一部《乡约》是他制理白鹿原和维护宗法制的准绳。但随着社会的变迁,他所固定的《乡约》不但不能解决白鹿原的问题,反而成为一种束缚。




⑥人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生存状态,在白鹿原中得到了漓淋尽致的展现,留辫子、剪辫子,冲出白鹿原、回到白鹿原,交农起事,当土匪,闹革命,历史在反复中前进着。



⑦人性的反思,也是《白鹿原》的一个核心吧。田小娥在被田福贤当众吊起来的时候,白鹿原上的人人皆是看客,冷漠的看客。



总的来说,《白鹿原》的精髓所在,或许是基于苦难之上,对于文化,对于成长,对于黄土地上人的反思吧。

影视成长笔记小刨手


白鹿原讲的白家也好,鹿家也好,地主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以及封建主义,军阀理论,都不是作者真正关心的,其实作者真正在讲的是孔孟理学,讲的是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辛而免,白嘉轩在白鹿原活的坦然,鹿子霖之后的遭遇都说明,人活着要正直、担当、奉献,那么就可以坦然、平静。


金余家


精髓就是,作者不戴任何政治观点,政治色彩的把白鹿原上几十年的风云变幻,人事兴废以全景式地真实记录了出来。经典,必须与政治无关!十年,百年乃至千年的流传才是。作者以江渚之上的渔樵一般,惯看春月秋风。为世人诉知一个真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而这个笑谈,却让人都笑不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