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质问“为什么我们班不建家长群”,我顿时后背冒出了汗

家长质问“为什么我们班不建家长群”,我顿时后背冒出了汗

家长质问“为什么我们班不建家长群”,我顿时后背冒出了汗

全文长 33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4 分钟

家长质问“为什么我们班不建家长群”,我顿时后背冒出了汗

精彩导读

两年前,在一次家长会上,当我与家长们一同讨论如何更好地进行家校之间的沟通时,一位学生家长公开在教室里向我质问,“为什么别的班级都有家长群,而我们班不建家长群?”

01

两年前,在一次家长会上,当我与家长们一同讨论如何更好地进行家校之间的沟通时,一位学生家长公开在教室里向我质问,“为什么别的班级都有家长群,而我们班不建家长群?”

我当时非常尴尬,顿时后背都冒出了汗来。

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刚踏入教师行业不久的年轻班主任来说,被突然这样地质问,一时语塞。

我在想,既然都做到了这个份上,还有必要建立一个家长群吗?

02

我曾被拉入一个奇葩的家长群,这个群里只有几个人,该群是某一位学生的家长单独建立的,里面除了该家长就是班级的几位科任老师,美其名曰“某某同学帮扶群”。该家长不时会发一大段长达几百字的消息,诉说该生的问题和父母对他的期望,以及周末回家是如何教育他的,等等。从他的话里,都是焦虑、无奈、负能量,而且对孩子是溺爱的状态。

自始至终,我一句话都没有说过,而是一直在想,如果每个家长都这样操作,动不动就来个“某某某交流群”,那我们老师干脆每天捏着手机算了。我也在思考,这个孩子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恐怕跟这样的家长本身是分不开的。

至于我之前为什么没有建班级家长群,也是很多老教师的经验之谈所致,“家长群里经常关系复杂,当我们还没有能力经营好家长群的时候,就不要轻易弄家长群。”

不过,经过那次家长会,在之后的新班成立之初,我就主动建了家长群。可能,别人有的,我们也应该要有,尽管面临着各种“风险”。

庆幸的是,我们班级的家长群很和谐、氛围也很健康,没有出现各种复杂的现象,而且家长群用好了也确实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03

但是,别人家的家长群,可就不一定了。

曾经听一位老师倾诉,作为一个班主任,在家长群里说些什么,都要认真谨慎思考一下,成绩不能发,有针对性的批评更加不能发,更有甚者,经常在群里表扬孩子认真勤奋学习,竟然也被家长私聊,让老师劝说学生不要中午继续主动学习了。“我使劲表扬努力的学生,却被家长极力制止!”说孩子这样竞争激烈,太累了,压力很大,要求老师劝导孩子们早点休息。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承受能力,远远超过家长的想象。而某些家长的格局,有时候也真的会影响孩子的眼界。

你现在不让他吃学习的苦,将来他只会吃人生的苦。少一些玻璃心,不让孩子做温室里的花朵,太重要了。

04

玻璃心的家长,完全不在少数,甚至还闹出了一堆新闻热点事件。

就在上个月初,一封来自河南省某县小学四年级老师的一封辞职信(后官方称之为“请假条”)火了,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此前,这位老师把学生在校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了家长群里,引发了部分家长的不满。家长声称学生的心灵受到了伤害,要老师登门道歉,否则就告到县教体局。

教书15年的老师,深感恐慌不安,写下“请假条”,辞去班主任,提出辞职请求,坦言虽然自己“十分热爱工作”,但“真的不适合在校园里和孩子们在一起”。因为,“如果写错字的同学心灵受到伤害,回家自杀了,或者若干年之后自杀了是我当年指出了他的错误才轻生的”,该如何是好?

家长质问“为什么我们班不建家长群”,我顿时后背冒出了汗

如果说,差点离职的老师事件,让我们感到痛心和无奈,那之后不久发生的因老师在家长群未及时回复消息被殴打事件,则让我们极度愤怒了。

6月11日上午11时28分,一年级某班(班级群),家长王某(女)在群里询问张老师是否发放了语文试卷,中午1时57分,没有等到老师回复的王某,连续几句破口大骂,没多久王某来到学校办公室,扯着张老师的衣服就是一巴掌。

这样的案例虽然只是个案,但是并不少......

在这样的家长群里,家长强,老师弱,老师简直是跪着与家长交流,困在这样的家长群里的老师,毫无师道尊严可言,战战兢兢、薄履薄冰。

05

客观地说,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明善恶、懂是非的,大多数时候家长群里都是“一片祥和”的。

而且,更客观地说,困在家长群里的也不仅仅只有老师,还有家长群里最庞大的人群——家长们。

某日,一位家长晒了一张截图:七八小男孩站成一排。下面有一行字:“这些同学今天没带跳绳。”这是班主任发在家长群的。看到有自家孩子让其中,心里当然不好过,他嘟囔,没带跳绳就示众啊?但嘴上嘟囔,可不敢直说。只好赶忙跟老师连连道歉,请老师见谅,“下次再也不会了”。

家长质问“为什么我们班不建家长群”,我顿时后背冒出了汗

而遇到老师直接点名批评的情况时,家长们更是极为难堪,有些暴脾气的家长,因为丢了面子,可能为此再向孩子发脾气,批评或者惩罚孩子。甚至会出现前面所提到的举报老师的行为。

如果遇到老师征集家长意见,需要购买什么东西时,在家长群的接龙的情势下,原本不愿意购买或者想再考虑的家长,也不得不将自己孩子的名字接在下面。

家长群里的潜文化,完全背离了建群的初衷,也容易把一些父母憋出内伤。

在这样的家长群里,老师强,家长弱,美其名曰配合老师,实则各种演戏、充当两面人,困在这样的家长群里的家长,很心累很无奈。

06

左右为难的老师,只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小心翼翼过日子。

究其原因,是因为某些家长过于强势,甚至颐指气使,或是在家长群里围攻老师的制度(如默写、成绩等不该公开在家长群内),或者拿某些身份地位来恐吓老师(如“严书记女儿”事件)等等。

家长越牛,老师越怂,学校越怕,孩子越教不好,这是规律。

究其原因,是因为某些老师过于强势,家长弱势,面子难堪,甚至敢怒不敢言。

07

诚然,老师和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教育好孩子。老师与家长的不同是,他不仅仅要教育这一个孩子,而是教育好无数家长的孩子,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老师能做的是尽最大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孩子。

所以,老师理应受到平等地家长尊重,其实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另一方面,老师的教育也应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家长和孩子,老师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还是育人。摒弃一些陈旧的不符时宜的教育方式,感恩、赏识、公民教育,是我们当前急需努力的方向。

家长要尊重老师,老师也要尊重家长和孩子。家长少一些玻璃心,教师多关注教育方法,双方平等相待,才能相互赢得尊重、化解尴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