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教育專家的16年教子手記,教育孩子就是這麼簡單!

大家好!我是源媽。今天推薦的第六本育兒書,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原書約26萬字,源媽說書約2400字,閱讀需5分鐘。

一個教育專家的16年教子手記,教育孩子就是這麼簡單!

01

《增廣賢文》中,收錄有一句名言:“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

這句話的出處來自於宋代學家頤曾說過:“人生至樂,無如讀書;至要,無如教子。”

人生中,有一種快樂,叫做讀書;

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教育孩子;

讀書,可以讓我們明理,掌握和認識打開世界的方法,拓寬我們的心胸和眼界,減少生活中的煩心和執著;

教育孩子,把他慢慢養育成人,培養成材,有一個光明的未來,是每一個父母的希望。

能夠做到這兩點,無論貧窮富貴,不管是父母和孩子,都可以獲得幸福和快樂的人生。

教育專家尹建莉,正是這樣快樂人生的實踐者。

她一邊讀書,一邊育兒。

結果書也讀得極好,北師大的教育學碩士,女兒也教得極好,16歲參考高考,就以超過清華線22分的成績,被內地和香港兩所名校同時錄取。

九年前,她寫了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估計連她自己也沒有想到,這本書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中國家庭。據官方統計,這本書僅正版銷售就達到了800萬冊,盜版的據說超過了2000萬冊。

而我家,也正是這千千萬萬受影響的家庭之一。

一個教育專家的16年教子手記,教育孩子就是這麼簡單!

02

2009年,我和老公剛剛結婚不到一年,因為有準備要當媽媽了,所以,提前購置了許多的育兒書籍,其中就有這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這本書非常的通俗易懂,但又有理論結合實踐,書中的案例就是取材於作者真實的家庭教育生活,講述她和丈夫在育兒中的點點滴滴,看似無心插柳,卻又處處暗含著父母的小心機。

看完後,我推薦給了幫弟弟帶孩子的父母,還有弟媳看,因為侄女阿聰剛好三歲,看這本書,對於在教育孩子有極大的幫助 。

我父親看完這本書後,評價——這本書很好,非常合適教育孩子。

於是,他開始重視阿聰的閱讀,並著意培養阿聰的學習習慣。

我家裡離自治區圖書館很近,我父親就經常帶阿聰去圖書館借書,每天給阿聰講睡前故事。幾年來,爺爺給阿聰讀過的書,少說也有幾百萬字了。

直到阿聰上了小學一年級,認了很多字,加上學了拼音以後,她就要求自己看書子。

這樣,培養孩子自主閱讀能力,過渡得毫不費力氣。

到了小學四年級,這個小姑娘,已經能夠閱讀全本《紅樓夢》,《平凡的世界》等名著,成績也一直名列班級前茅,從來不用上任何寫字班,作文班等等學習的補習班。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坐在書桌前寫作業。在學習上,基本不用大人操任何心。

我想,這一切都得益於,我父親早早的看到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知道閱讀和培養孩子學習習慣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將這些育兒理念應用於培養侄女阿聰的過程中去。

到了我源出生的時候,我們也一樣照著尹健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裡面講的方法,給孩子讀唐詩、講故事,買繪本,沒有一天不給源做親子閱讀的。

去年,源上了小學一年級,我家裡給他買的繪本和圖書,就佔滿了書櫃的小半邊。

孩子上小學的過程中,從來沒有為閱讀、識字量不夠而煩惱,同齡孩子和家長最為害怕的看圖說話,也沒有難倒源。關於看圖說話,我基本沒有做過任何提示和輔導,他自己能夠清晰地用文字,表達出圖畫裡的意思。

班主任在源上小學的第一個月,就告訴我:源的邏輯能力、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是超過同齡的孩子的。我想,這也得益於我和老公每天給予源的親子陪伴和親子閱讀。讓我倍感欣慰的是,給孩子做親子閱讀的功效,在一年級就給予我們這麼大的回報。

在美國的一項調查研究表明,很多兒童在進入小學之前,就已經經過了一千多個小時的親子閱讀的時光了,這些孩子往往在進入小學,就和沒有進行過親子閱讀的孩子,在學習能力上,有了明顯的區別。

所以,我非常在感謝在育兒的時光中,尹建莉這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給予我們家的教育啟蒙。

讓我們收穫了兩個能夠快樂學習、會自己學習、自覺學習的孩子。

一個教育專家的16年教子手記,教育孩子就是這麼簡單!

03

在鼓勵孩子培養好習慣的方面,我也非常贊成成尹建莉老師的一個做法,就是對於孩子只設“記功簿”,而不設“記過簿”。

這樣的做法有什麼好處呢?一是孩子受到表場,他自己很有成就感;二是他自己會久不久去翻自己的記功簿,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

到源上小學會寫字的時候,我讓源每天寫一句話日記 ,日記的內容:主要是記錄每天自己取得了哪些進步,或是有什麼高興的事情。

用了這個辦法之後,我發現,孩子越來越自信,越來越陽光。

一個教育專家的16年教子手記,教育孩子就是這麼簡單!

04

最後,我認為,之所以好媽媽能夠勝過好老師,最重要的一點在於:

父母高質量的陪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沒有任何人能夠代替父母的位置。

和在一個職業技校當老師的媽媽聊天,她說,上她們技校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留守兒童。初中畢業後,成績不理想,於是父母就送到技校裡,想學一門生存的手藝和技能,以便能夠在社會上立足。

父母的願望是良好的,我們出去賺錢打工,讓你們有書可讀。

但父母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有很多心理問題。比如,有些孩子經常逃課去外面網吧玩電腦,有些孩子深夜不睡覺,在校園裡遊蕩。他們很少有自律可言。

而城市裡,也有很多留守兒童。很多父母 ,因為忙於生計,早上出門的時候,孩子沒有醒,晚上回家的時候,孩子已經睡了。孩子不是保姆帶著,就是老人帶著,上學了就午託甚至是晚託,晚上九點才去託班接孩子的父母比比皆是。

而尹建莉認為,高質量的陪伴,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比如,孩子打針的時候,能夠得到媽媽愛的抱抱或是一句,打針有點象螞蟻咬一樣的小疼。孩子的心裡恐懼就會大大的減少;

再比如,每天給和孩子一起念唐詩的父母,就能夠喚起孩子的興趣,孩子的領悟能力多半比父母還好,這樣,他們的修養就自然能夠慢慢加深,對於親子關係來說,雙方的成就感都能夠互相增強。這比上什麼作文興趣班都要好得多。

而尹健莉和丈夫 ,不管是當北漂時有多麼困難,也要親自帶孩子的育兒實踐者。所以,孩子每取得的一個進步,遇到的每一點挫折,他們都全程參與,這無疑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極大的好處。

能夠成功教育出圓圓那樣優秀的女兒,尹建莉無謂於一個好媽媽的榜樣。

所以,教育孩子哪裡有什麼頭疼的事情呢?

一是高質量的陪伴,隨時發現孩子的進步與不足,享受甜蜜的親子時光;

二是親子閱讀,是開啟快樂學習之旅的鑰匙。

三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學會反思,才能促進孩子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斷在自我成長。

掌握了這些方法,教育孩子就是這麼簡單。

所以,今天推薦這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兩點》給您,希望在育兒路上,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