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行業的鬧劇,或暴風雨前的短暫寧靜!

交易所行業的鬧劇,或暴風雨前的短暫寧靜!

對幣圈稍有關注的朋友們相信都瞭解,最近區塊鏈領域最熱門的新聞,莫過於交易所和他們旗下的各類平臺幣。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之內,這個行業在網絡上熱度的突然爆發,讓那些還沉浸在EOS主網上線風波的從業者們措手不及。然而正如俗話所講:反常則妖。

大小交易所群魔亂舞的背後,實際上是這個領域已經高度扭曲的體現——眾所周知,主流媒體和財經圈經常會引用目前市場上區塊鏈項目的數量,來佐證區塊鏈行業的泡沫之大,然而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區塊鏈項目本身,實際上遠不是這個領域最大的泡沫,而交易所才是。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數字貨幣的數量有大約三四千種(具體數據不詳),而數字貨幣交易所呢?11000多家。

交易所行業的鬧劇,或暴風雨前的短暫寧靜!

幣安方面對交易所的統計數據

在這樣情況之下,巨大的危機正在向“旱澇保收”的交易所生意逼近。有消息顯示,目前有不少交易所的交易額正在快速下滑,其中的一些已經無法維持公司正常運轉:6月14日,正式上線不到一週的Cattleex交易所宣佈了破產,幾天之後的6月20日,同樣上線不到一週的86bex也因盈不抵虧,開啟重組方案,留下一群目瞪口呆的投資者,以及一句輕飄飄的“投資泡湯的別太傷心難過,炒幣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因此,在筆者看來,未來中心化交易所可能會出現這樣的一個格局趨勢:一方面,很多跟風進來的、服務高度同質化的平臺會被逐漸擠壓出這個行業,例如Cattleex與86bex的退場。

​而另一方面,一些有特點的、能夠起到“鯰魚效應”的交易所還會不斷進入這個領域,例如FCoin的入局。由此引發既得利益者的反彈,就像OK和幣安最近提出“扶持幾百家返還手續費交易所”的計劃一樣,從而導致原有的行業格局被攪亂、甚至引發新一輪的行業洗牌。這就是交易所未來最有可能的、“邊進邊出”的奇妙格局。

那麼

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

導致了被稱為“印鈔機”的

交易所行業淪落到如此地步?

交易所行業的未來又會走向何方呢?

交易所行業的鬧劇,或暴風雨前的短暫寧靜!

1、賽道膨脹+市場縮水=交易所踩踏事故

交易所領域的現狀,其實用兩個字就足以概述:踩踏。

正如我們上面所提到的,目前交易所的數量,居然已經達到了項目數量的三四倍。當一個領域交易所比交易標的還多的時候,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這個領域已經過剩到了什麼地步。更何況區塊鏈項目之間還存在較大的差異,而交易所的服務卻是高度的同質化,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即便你再追高去在數字貨幣交易所行業創業、又沒有什麼特色的話,實話實說,這樣做的意義並不是很大。

另一方面,我們不得不承認,當下的數字貨幣交易所真的是生不逢時:如果數字資產市場處於一個高速發展、用戶數量急速擴張的階段,整個市場也未必容不下這麼些交易平臺。

關鍵在於:自從進入2018年後,整個區塊鏈資產領域便陷入了一片大蕭條中,在將近半年的時間裡,大盤總體上處於一個橫盤或是陰跌的狀態中,這顯然是創業者與投資人所始料未及的:由於他們當中有不少是在2017年入局,在一年內經歷了年中和年底的兩撥漲跌週期,因此在他們看來,數字貨幣的一個漲跌週期最多也就兩三個月左右,春節期間流行的那句“幣圈一天人間一年”就是這種心態的體現,然而讓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在去年三個月時間就能走出一個週期的幣市,今年都折騰了6個月了,居然還沒一點牛的動作!

交易所行業的鬧劇,或暴風雨前的短暫寧靜!

在年中和年底的兩次衝高之後,以太坊再也沒能重現一波牛市行情

市場的整體縮水,外加參與選手的快速增長,使得交易所行業瞬間陷入了僧多粥少的窘境中,大批尾部的中小平臺,目前已經處於瀕臨被淘汰的局面:據相關機構統計,在目前188家產生有效交易額的交易所中,日交易額排名前14的交易所佔據全部交易額的73%,剩餘170多家交易所只能分割剩餘的27%交易額。可以說已經是處在出局的邊緣。

2、強進弱出,未來交易所領域的發展趨勢

很明顯,數字貨幣交易所行業,已經處在一個急需改變的十字路口。對此,目前主流媒體的意見是:“交易所太多了,必須死掉一大片,這個行業才能健康發展”云云。

那麼,“主流媒體”的意見,代表得了真實的情況嗎?我們真的就只需要這麼十幾家,或是二十幾家交易所?事實上,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只需要捫心自問一下就OK:目前這些頭部的交易所,是否已經可以滿足投資者大部分的需求了?

答案顯而易見:不是。而且改進的空間相當之大。我們就拿大家熟悉的“上幣”來說。眾所周知,現有的中心化交易所在上幣時,都有或高或低、或明或暗的門檻。

舉個例子:Achain是業內還算比較不錯的公鏈,而就是這樣一個項目,為了登陸火幣和OKEX,砸了足足8千萬元出去——我們要知道,Achain一共也才融了不過2億元人民幣左右,很好,現在你項目方啥都沒幹,已經摺損掉了40%的預算,請問你接下來怎麼辦?

無非走兩條路:要麼開發到路線圖的一半時,資金枯竭團隊散夥。要麼為了持續推進項目,頂著罵名咬牙割韭菜。顯而易見,無論是哪一種,最後買單的都是眼巴巴的投資者,而這一切的根源,都是由於交易所割項目方的韭菜所引發的。

最有意思的是,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環節,整個交易所行業竟然在接近一年的時間裡沒想出一個能讓投資者滿意的方案,無論是早期的“掏錢上幣”,還是後期的“投票上幣”,可以說都是換湯不換藥。按照他們的“幣圈一天人間一年”理論,相當於這幫人花了200多年,都沒折騰出一個妥善方法,就這樣的效率,我們還能說目前這群交易所做得足夠好嗎?

這就是筆者所認為的,我們目前還需要更多數字貨幣交易所的原因:無論是任何領域,行業格局一旦固化,再也沒有新的攪局者進入,那麼帶來的必然是從業者的惰性——如果我僅憑著割項目方韭菜就可以賺大錢,那為什麼還要創新?從這點來看,目前的交易所不是太多,實際上還遠遠不夠——準確地講,是平庸的交易所數量太多,而真正能夠滿足人們需求的交易所不夠,這就像很多HR的口頭禪一樣:人太多,人才太少。

交易所行業的鬧劇,或暴風雨前的短暫寧靜!

未來交易所行業的可能發展趨勢

因此,在筆者看來,未來中心化交易所可能會出現這樣的一個格局趨勢:一方面,很多跟風進來的、服務高度同質化的平臺會被逐漸擠壓出這個行業,例如Cattleex與86bex的退場。而另一方面,一些有特點的、能夠起到“鯰魚效應”的交易所還會不斷進入這個領域,例如FCoin的入局。這就是交易所未來最有可能的、“邊進邊出”的奇妙格局。

3、拒絕人性之惡,去中心化交易所崛起?

正如我們剛才所提到的,像FCoin這樣的“幣圈鯰魚”,在給幣圈攪得天翻地覆的同時,也用它的獨特創意和衝擊力給各大龍頭交易所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這也是為什麼目前不少普通投資者都高度看好FCoin,希望其能夠順利發展的原因:因為他們樂於見到目前那些處於頭部的、已經隱隱有壟斷之勢的大交易所能夠被推翻,而在那之後,FCoin或許就能夠構建一個更為健康的幣圈生態,讓包括上幣問題在內的一系列交易所弊端得到解決。

然而,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投資者們的這一心願固然美好,但很大可能只是一廂情願:自古至今,從政治到經濟,沒有一個人或是機構在掌握了權力之後,還願意主動把權力拱手讓出去的,我們就以區塊鏈資產的發展為例:數字貨幣交易所誕生之初,就是為了擺脫傳統金融機構的控制;

而幣安的橫空出世,也一度被業界賦予了打破“紅杉系”壟斷格局的意義;然而正如你所見,無論是最初的三大,還是後來的幣安,他們無一例外地都從革命者變成了被革命者,如果FCoin有一天真能打破現有的行業格局,成為了新的王者,那麼它很有可能也會活成自己曾經討厭——或者說是自己宣稱討厭的模樣。

畢竟,如果說我們從歷史中學到了什麼經驗教訓,那就是人性是靠不住的。對此我們無需多言,人類社會中各種大大小小的毀約與背叛已經說明了一切,這也是我們為何需要區塊鏈的原因,即便在交易所領域也是一樣。

那麼,如果我們想擺脫交易所領域中的人性之惡的話,將“交易所”與“區塊鏈”所結合,會不會是一個選項呢?答案是有可能的,這兩者的結合,就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一類事物——去中心化交易所。也就是將包括上幣和交易在內的一系列環節都進行“去中心化”的處理,例如社區化運營、以及分佈式存儲等。

交易所行業的鬧劇,或暴風雨前的短暫寧靜!

目前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市場份額格局

事實上,很多朋友可能都不知道,就在中心化交易所行業愈加“娛樂圈化”、極力吸引著大眾眼球的同時,去中心化交易所的項目方們,正在低調而緊張地進行著開發和調試工作。畢竟,這是個BM都沒搞掂的領域,敢接這個燙手山芋的項目團隊,可以說都不是等閒之輩。

但是行業的變化,向來都是發生在大眾們的視線之外,正如FCoin在初期也是無人關注一樣。如果按照這種態勢發展下去,不出意外的話,我們在兩年之內,就可以看到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崛起,而屆時的交易所領域,將會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二分天下的格局。

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目前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在技術上仍然有太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從錢包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再到底層鏈的擴展性,以及交易所上幣的公平性,這一系列的發展,僅靠去中心化平臺項目方單方面是很難實現的,它需要錢包、投研等各方勢力的共同努力,是一個既深且廣的發展過程,但是,正如從山頂往下推石頭一樣,也許前99%的時間,你只把石頭往下推了1%,而一旦石頭脫離懸崖,它便會以1%的時間,向下墜落99%的高度。交易所行業也是一樣,一旦時機成熟,越過節點,屆時等待這個行業的,將會是無可阻擋的鉅變。

交易所行業的鬧劇,或暴風雨前的短暫寧靜!

孫副社長

區塊鏈藍海特約作者

藍海學院講師

工業區塊鏈DIPNET理事

多家區塊鏈知名媒體的專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