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壶十大“之紫砂届十大丑闻,谁才是紫砂界的救生衣?(上)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谁偷走了中国人的信任感?回答这个问题,不禁让人想到了一个段子。说是在如今的中国,卖包子的不吃自己做的包子,种菜的不吃自己种的菜,卖药的不敢吃自己生产的药,卖奶粉的则从不吃国产的奶粉......

一、 化工壶

2010年5月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播出了一档“紫砂真相”的节目,节目里谈到了一些不法商家,在普通泥料中或极少量的紫砂泥料中,人为不适当的加入工业化工原料。用这些泥料制成的假紫砂壶里面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一时间媒体争相报道,大家谈紫砂色变。

“问壶十大“之紫砂届十大丑闻,谁才是紫砂界的救生衣?(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陶土中加入人工色素(应该叫金属氧化物着色剂)古已有之,在紫砂原料中加入氧化钴早就在清末民初就有记载,早期的紫砂壶在制作过程中,为更好的着色,会添加微量调色剂且只在部分位置或者装饰时使用,因有严格的用量限制,对人体无害。

如今随着技术的革新和人们对紫砂壶需求的增加,有些商家在制作紫砂壶时,在泥料中添加的化工原料,无论是剂量还是质量,都已经超过安全标准,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因此购买时别追求特殊颜色的壶,这些化工壶通常比真正的紫砂壶外表光亮平整,手感特别光滑细腻,而且泛亮光,用开水冲化工壶,还会有刺鼻的味道。

二、 代工壶

“问壶十大“之紫砂届十大丑闻,谁才是紫砂界的救生衣?(上)

所谓“代工壶”,主要是指一些走俏市场的紫砂师,在自己的作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低价买来不受藏家关注的紫砂师的作品,签上自己的名字,出具自己的证书,然后以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卖给藏家,并公然承认这是自己的作品。

究其原因是有些成名的大师实在是太忙了,今天开会、明天出席个活动。三、四个月能做出一把壶已属高产。但市场对壶的需求量大,在利益的驱使下,代工自然也就成了某些大师满足市场需要的主要方法了。

三、 工艺造假

紫砂壶的成型方式大致可以分为3种:灌浆成型 ,模具成型,纯手工成型

“问壶十大“之紫砂届十大丑闻,谁才是紫砂界的救生衣?(上)

灌浆壶

“灌浆壶”又叫“注浆壶”,本身是一种陶瓷制造中的工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时候,紫砂行业为了提高生产率借鉴了它。一开始是采用紫砂矿砂原料磨成泥浆状,注入到事先做好的石膏模具中,因为石膏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所以短时间内脱开模具就能得到壶坯。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已经使壶背离了紫砂的本意。磨成泥浆的紫砂原料成型后不再具有原来的砂质成分,各方面性能都大幅度下降。

“问壶十大“之紫砂届十大丑闻,谁才是紫砂界的救生衣?(上)

模具壶

紫砂壶的主要构成部位有:身筒、壶嘴、壶盖、壶把、的子等。模具壶就是把这些部位分别先用“全手工”做出雏形,在放入各自的模具里面“整形”,使其规范化,最后再全手工“拼凑”到一起制成壶。所以模具壶也是半手工壶。

“问壶十大“之紫砂届十大丑闻,谁才是紫砂界的救生衣?(上)

全手工壶

全手工壶就是把紫砂壶的各个部位都分别用“全手工”做出来,艺人再通过个人的审美、经验把他们整形规范化,最终手工组合在一起制成壶。

注:一些不法商家往往将模具壶甚至灌浆壶当成全手工壶进行售卖,低买高卖赚取高额差价,上当受骗的消费者还蒙在鼓里。

四、 重金属超标

“问壶十大“之紫砂届十大丑闻,谁才是紫砂界的救生衣?(上)

首先要说明的是天然的紫砂矿料,本身就是天然的硅酸盐化合物,其化学成分中含有氧化铁、氧化硅、氧化铝等多种氧化物。紫砂器在烧制过程中经1100°C到1250°C的高温烧制后,大部添加物会挥发,存留的部分则和原料中的氧化物形成稳定的固溶体,这种固溶体在正常100°C左右基本不会析出,所以正常的紫砂壶是安全的。

但是一些不法商家在泥料和制作过程中违规、超量添加化工原料或陶瓷色料对陶土进行调色,人为的制造一些稀有颜色,这些人造“紫砂”中添入了大量重金属,重金属熔点较高,在煅烧过程中很难挥发。最终还是会残留在烧制好的茶具里,在你泡茶的时候它会不同程度地溶出,对身体造成影响。

五、 虚假拍卖

“问壶十大“之紫砂届十大丑闻,谁才是紫砂界的救生衣?(上)

“拍卖”套路:艺人甲与经销商乙达成了默契,甲在某一时期制作的紫砂壶由乙包销,包销价为1万元/把,同时对外宣称其作品很少,不作销售。然后乙安排人员以10万元的报价在某次拍卖会上拍得了甲的某件作品。之后乙以2万元/把的价格批发给几位二级经销商,他们再以8万元/把的价格面向市场作销售。消费者丙经过讨价还价,最终以5万元购买了甲的某件作品。

拍卖只是艺人提升自己茶壶价格的一场过场而已,经过几次这样的虚假拍卖,往往一把普通的茶壶可以售出高价,艺人的身价也水涨船高。

谨以此文自省,自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