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擷英|韶陽樓記

韶陽樓記

雍 平

天下之樓觀,以雄勝標屹於名區者,惟斯冠絕南粵。自唐迄元,歷經興廢,流詠遠矣。共和國六十年秋,政洽時風,人文蔚起,弘開韶州氣象,乃重光勝跡,立斯樓於蓮花峰,規模越故,聳構瑰麗,昂出層霄。又七年重陽,為增飾臺閣,邀予登望作記。

文苑擷英|韶陽樓記

予憑高攬勝,望江湘唇齒之雄郡,虞舜教化之奧區。第見芙蓉鍾秀,三江迤邐,六岸紛華。樓連蒼阜,帆映白沙;虹飛接軫,電邁奔車。林籟清爽,塔影橫斜;崇岡浮靄,遠嶽流霞。此極一瞬之觀,窮千秋之想也。煙雲過乎於眼,人物縈乎於懷,能無慨會!

文苑擷英|韶陽樓記

追美何憑,聞韶而歌《南風》,斯可盡美盡善而觀止也。朋儔興會,流連光景,每得遊觀之樂。故無悲秋之感,但有懷古之情。舒抱於騁目之區,遊足於印心之域。草木有情,猶可寄託。遺風度於曲江,鳴高響於松堂。江山無恙,何妨追尋。予嘗懷前賢於古道,踏烈跡於雄關。望橫浦之煙氛,思武溪之風采。噫!樓船車馬,過盡南征北伐。山川樓閣,尚餘唐風宋韻。

文苑擷英|韶陽樓記

以上三圖攝影:劉偉明

嗟夫三風流遠,萬象維新。起昭時之人物,留曠世之文章。非德無以建功,非仁無以至聖,有志於斯乎?振清聲而踔厲,養浩氣於行藏。或曰:進則抱興國之憂勞,退則忘存身之得失。二者之為,豈非然哉?未來何若?韶哉。

文苑擷英|韶陽樓記

【評泊】 沈妙光

此文簡潔凝練,以區區數百文字,描盡登樓之觀覽,囊括本地歷史人文,語言典雅而暢達,情文並茂;行文散駢錯落,音韻和美,於雍容舒緩中見結構之巧思,於遣詞運句中見漢語之神韻,應屬難得佳作。

文苑擷英|韶陽樓記

文苑擷英|韶陽樓記

【注釋】

[1]樓觀:此指樓臺。《後漢書七八·單超傳》:“皆競起第宅,樓觀壯麗,窮極伎巧。”

[2]雄勝:雄奇壯勝。宋蘇舜欽《蘇學士集三·天平山》詩:“盤桓擇雄勝,至此快心膂。”

[3]標屹:標出高聳。

[4]興廢:猶盛衰。

[5]名區:名勝之區。

[6]流詠:流傳的吟詠。

[7]政洽時風:謂政治融合時代風氣。洽,合。時風,應時的風。此喻時代風氣。

[8]人文:舊指禮教文化。此指文化現象。

[9]蔚起:盛起。

[10]重光:重新光大。

[11]勝跡:名勝古跡。

[12]攬勝:攬取勝景。

[13]江湘:指江西、湖南。

[14]雄郡:雄強的州郡。

[15]虞舜:古帝名。亦稱有虞氏。傳說舜帝曾到過韶石。

[16]奧區:腹地。

[17]第見:依次見到。

[18]芙蓉:指芙蓉山。

[19]鍾秀:聚集秀色。

[20]三江:指湞江、武江、北江。

[21]迤邐:曲折連綿。

[22]紛華:繁華。

[23]蒼阜:蒼翠的丘陵。

[24]虹飛:喻大橋飛跨。

[25]接軫:接續的車流。

[26]電邁:疾去似電。《抱朴子·吳失》:“於是斥鷃因驚風以凌霄,朽舟託迅波以電邁。”

[27]奔車:奔馳的列車。

[28]林籟:林木發出的聲響。

[29]塔影:“中流塔影”為“曲江二十四景”之一。

[30]崇岡:高岡。此指皇岡。

[31]浮靄:浮移的日靄。“皇岡夕照”為“曲江二十四景”之一。

[32]遠嶽流霞:指丹霞山。

[33]慨會:感慨交集。

[34]追美:追憶前人美好的功德事跡。

[35]南風:古詩名。相傳虞舜作五絃琴,歌《南風》。

[36]朋儔:朋友,伴侶。

[37]流連:樂而忘返。

[38]光景:風光,景物。

[39]舒抱:舒放懷抱。

[40]騁目:縱目四望。

[41]遊足:行走的足跡。

[42]印心:謂信認於自己的心。餘靖《韶州開元寺新建浴室記》:“韶於嶺外為望州,盧祖印心之域。”此借指六祖惠能印心禪修。

[43]風度:指唐代丞相張九齡。

[44]高響:超出世俗的聲響。

[45]松堂:清代韶關著名文學家廖燕的堂屋為“二十七松堂”。廖燕有《二十七松堂集》。

[46]古道:並指梅關古道、西京古道。

[47]烈跡:指前賢建立功業時留下的痕跡。

[48]橫浦:橫浦關。即“梅關”。

[49]煙氛:煙靄。喻戰火硝煙彌漫的情景。

[50]武溪:宋代餘靖著有《武溪集》。

[51]噫:歎詞。

[52]樓船:有疊層的戰船。漢武帝曾調遣江淮以南樓船水軍十萬人,兵分五路征伐南越,主爵都尉楊僕為樓船將軍,出豫章、下橫浦。

[53]南征:此指古代歷次征伐嶺南的戰爭。

[54]北伐:指孫中山領導和發動的北伐戰爭。

[55]嗟夫:感歎詞。

[56]三風:指風烈、風度、風采。韶關市歷史上曾建有風烈樓、風度樓、風采樓,分別紀念先賢侯安都、張九齡、餘靖。

[57]昭時:清明的時代。

[58]曠世:絕代。

[59]至聖:達到最高的境界。

[60]清聲:高潔的名聲。

[61]踔厲:高邁。指奮發激勵。

[62]浩氣:正大剛直之氣。

[63]行藏:《論語·述而》:“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吾與爾有是夫。”指出處或行止。

[64]憂勞:憂患勞苦。

[65]存身:保存身體。

[66]未來:佛教語。與現在對稱,以後為未來。《魏書·釋老志》:“凡其經旨,大抵言生生之類,皆因行業而起,有過去、當今、未來,歷三世,識神嘗不滅。”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凡夫矇蔽,不見未來,故言彼生,與今非一體耳。”後泛指現在以後的時間。

[67]何若:如何。

[68]韶:美好。

雍平,別號右溪。學者、詩人。祖籍廣東興寧,世居廣州,書香門第出身(其父是語言學家王力先生及岑麒祥先生門弟子)。幼承家學,後從歷史學家羅元貞研習經史,從嶺南詩人張採庵、餘藻華習詩。擅古文辭,通詩律,工書法。主要學術專著有《殷鑑》《文心發義》《文心雕龍解詁舉隅》《經史糾擿》《小學引端》;古文代表作有《雍子寓言》《韶陽樓記》;碑文代表作有《竹銀水庫粵澳供水主題雕塑紀念園碑文》;辭賦代表作《廣州塔賦》於2016年12月被文化部核心期刊《文化月刊》刊載。

文苑擷英|韶陽樓記

文苑擷英|韶陽樓記

吾國傳統學術之名,所謂不一。近世以還,或謂漢學,或謂國學。考諸故往,漢學之謂,造端清季。乾、嘉之世,學者稱漢儒治經,訓詁文字,考訂名物制度之學為漢學,後世沿襲其稱。國學之謂,始見於《周禮·春官·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後世襲其名,而內涵有異,固又有國故之謂,蓋謂本國固有之學術文化也。然本國固有之學術文化,其稱冠諸於國或漢,以今審視之有纇,皆義非所逮焉,已不適用於當世。國者,於世界非衹獨有一國。而漢學,亦僅及治經,訓詁文字及考訂名物制度範疇,非盡關涉本國固有之學術文化。吾國素有華夏之稱,以服章之美,而省稱華。蓋本國固有之學術文化,稱諸為華學恰當無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