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超級女聲》到《創造101》,全民選秀的時代可曾有你的身影?

人們稱2018年,是選秀元年。

這個稱號,2005年或可與之一戰。

從《超級女聲》PK的餘韻,到《創造101》pick的狂潮,渴求偶像的光景,似乎13年來未變。

但世界不一樣了。

1

渴求標準

站在舞臺上的人已經不一樣了。

孟美岐與吳宣儀,作為《土創》從始至終排名靠前的兩位,應當代表了這個時代對“偶像”的想象。

從《超級女聲》到《創造101》,全民選秀的時代可曾有你的身影?

她們在參加節目前就已出道。按節目中的話來說,自帶光環。

孟美岐在的每一個舞步,幾乎毫無破綻。尤其是一首《忐忑》,力度、頻率、韌性,腰肢動作,卯足了勁。

從《超級女聲》到《創造101》,全民選秀的時代可曾有你的身影?

那一刻你可以看到,明星為何叫明星。他們是以燃燒的決心,在發光的。

相較之下,吳宣儀身段則柔軟更多。她的技術或許沒有孟美琪那麼過硬,但仍然無論唱跳,都達到了某種工業標準。除此之外,她更像一個偶像。永遠甜美的笑容,標誌性的wink、比心,總是讓人心化成一灘水。

從《超級女聲》到《創造101》,全民選秀的時代可曾有你的身影?

好像我們終於能跟傳說中的“偶像工業”挨著邊了。

與工業化相對的,是當年的草根。

“想唱就唱,要唱得漂亮。”夢想是那時候的關鍵詞,至於心懷夢想的人,越是草根,越是對味。

從《超級女聲》到《創造101》,全民選秀的時代可曾有你的身影?

彼時李宇春們不過是音樂學院的學生,甚至往回看,上一屆的張含韻,還是個上高中的小姑娘。

節目上,主持人們不厭其煩地講述著她們的生活經歷,講述著她們是如何追求夢想的。

從《超級女聲》到《創造101》,全民選秀的時代可曾有你的身影?

而《創造101》,很明顯企圖撕裂這種氛圍。從一開始,黃子韜就喊出了“就是幹”的口號。

選手們的嘻嘻哈哈,哭哭啼啼,都會被他喝止,他很明顯地在傳達一種信息,這裡,是一個殘酷的生存現場,你必須以行動去證明,你配得上這個工業環境。

從《超級女聲》到《創造101》,全民選秀的時代可曾有你的身影?

這一套生存哲學始於日韓。

馬東所言“你必須最大程度不一樣”,其實在這個工業體系中,不是第一位的。偶像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產品,必須達到一定的出廠標準,才有資格論個性。

從《超級女聲》到《創造101》,全民選秀的時代可曾有你的身影?

在韓國,練習生選拔比例已經達到800人中挑一個。日本,家長帶著孩子四處投遞練習生簡歷,也不在少數。

殘酷程度,遠超101選11。

工業標準,便成了最基本的要求。

孟美岐們從始至終能身處高位,其實源自人們對於標準的渴求。以血緣、地緣維繫的鄉土中國正在斷裂,職場潛規則,處事哲(玄)學卻仍然存在。

這麼斷裂著長大的年輕人,強烈需要某種標準,強烈渴望實力能成為硬通貨,強烈希望契約精神,能代替鑽營的手段。

2

草根焦慮

但《創造101》,因復刻日韓擦著了“工業”的邊,又不肯將我們從前那套接地氣的方法,完全棄之不顧。

所以,在決賽前夕,節目又突然出現了親友錄製VCR的古老橋段。

從《超級女聲》到《創造101》,全民選秀的時代可曾有你的身影?

這與中國選秀第一個五年,何其相似。用盡煽情之能事,突出選手的草根與平凡。而最終黯然離開的,也是未必實力不濟,卻比不上勝者個性鮮明。

楊超越的留下,其實也是那個年代的邏輯。

從她成了“全村的希望”,就勝局已定。

從《超級女聲》到《創造101》,全民選秀的時代可曾有你的身影?

當這個節目光鮮亮麗地強調標準,她幾乎是負隅頑抗,殘留著十年前熱火朝天的草根性。

可惜除卻草根性,她身上沒有太多更有說服力的東西。

但也只用這一點,就恰到好處地擊中了一些人的焦慮感。

當偶像工業來勢洶洶,草根性該何處去?

或者說,連在一個娛樂節目中勝出,都需要有門路去投資自己,去大公司做練習生。那在當下社會里,起點落下了一萬米的鹹魚,還有機會翻身嗎?

從《超級女聲》到《創造101》,全民選秀的時代可曾有你的身影?

“哎呀,是不是瘋啦”,那卡不準的節奏,木訥的神情,魔性洗腦。但階級固化,螺旋下降的噩夢,有根哭哭啼啼、脆弱笨拙的救命稻草,也許對一些人來說,總好過無。

3

認同狂熱

看的人也不一樣了。

從《超級女聲》到《創造101》,全民選秀的時代可曾有你的身影?

“草根”變成了“素人”,“應援”也隨之變成了“pick”。

節目能夠呈現出些許的偶像工業氣象,正是因為有了群眾基礎。粉絲不再是散兵遊勇,而抱團成了飯圈,進而構築了成體系的飯圈文化。

為了應援,素不相識的人,能根據技能,迅速分為文案組、美工組、視頻組等等。

無論是捧還是踩,也就成了一種有組織有紀律的行為。

君不見某遊戲主播,因開掛惹眾怒,遊戲粉絲久攻不下,遂扒出其與某偶像不知真假的糟爛過節,飯圈介入,只運作一夜,該主播涼了。

從《超級女聲》到《創造101》,全民選秀的時代可曾有你的身影?

短信拉票已經是歷史,全網的討論量才是流量時代的必爭之地。每一次話題的“爆”,背後都是列隊整齊,分工明確的飯圈大軍。

其中最令人歎為觀止的,當然是王菊的粉絲,“陶淵明”們。

無論何時何地,只要路人提及王菊二字,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有禮有節,進行順口溜控評。

從《超級女聲》到《創造101》,全民選秀的時代可曾有你的身影?

文案構思、美術設計、病毒營銷,都是別家粉絲所不能及。

為什麼飯圈文化在王菊身上最淋漓盡致?

因為在所有選手中,王菊輸出價值觀的特質最明顯。

而飯圈文化與從前追星行為最不同的一點,是對偶像本身的認同只是一個組成部分,還很重要的,是粉絲之間的社交互動,同人作品的互通有無。

從《超級女聲》到《創造101》,全民選秀的時代可曾有你的身影?

在這樣的抱團行為中,對偶像顏值、作品的認同,當然都是粘合劑。但黏性最高的,無疑是偶像的價值輸出,它讓粉絲強烈感受到,“我們”是一種人。

互聯網傳播比之曾經的街頭拉票,傳播效率的提升只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它隔開了每一個個體。被電腦困在格子間的人,比任何時候,都更渴求認同。

而正是困住他們的東西,給了他們能夠獲得認同的武器。

4

敵意轟炸

連飯圈文化最黑暗的一面,也在這個節目得到了體現——anti飯。

韓國明星深受其害。鄭允浩被“投毒”誤食強力膠水,宋慧喬收到毀容威脅。

而在101,手段沿著“合法”的思路,畸變。

在全網diss楊超越的行動中,說得在理的不在少數。可怕的是,有人舉報其“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從《超級女聲》到《創造101》,全民選秀的時代可曾有你的身影?

這已經超出了合理討論,甚至人身攻擊的範疇,而是對異己的迫害。

我不愛看到廢柴撞大運獲得成功,可我更不愛看到廢柴失去正常生存的權利。

最終出道的11人,燕瘦環肥,不似日韓女團整齊劃一。雖讓人隱隱擔心,這個女團,恐怕有唯粉,無團飯;但也欣慰,至少不存在價值取向的厚此薄彼,黨同伐異。

從《超級女聲》到《創造101》,全民選秀的時代可曾有你的身影?

但局部地區,卻戾氣濃重。

這依然是對認同的焦慮,也是對缺乏標準的恐慌。

當能力不如自己的人晉升了,當奇怪的價值觀大行其道,焦慮,真焦慮。

焦慮合理,但發洩未必。尤其是這個年代,發洩的成本太低了。

可凡是發洩,也必然會反噬自身。鄙視楊超越不以實力說話,可拉她下馬的方式,何嘗不是披了偉光正外衣的旁門左道?

101終究只是個選秀,結束的太快。但它折射出的焦慮、渴望、狂熱、戾氣,或許還將在我們的生活中繼續存在。

從《超級女聲》到《創造101》,全民選秀的時代可曾有你的身影?

微博:@藤井樹觀影團2011

公號:藤井樹觀影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