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湯甘露,品茶論水

陸羽在所著《六羨歌》中說:“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臺,惟羨西江水,曾向金陵城下來”。西江水一般指廣東漢水和珠江水,因盛產名茶,好水頗多,故陸翁頌之,強調了烹茶用水的重要。歷代文人對烹茶用水都非常考究,並把它當作專門的學問來研討,不只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還因此流傳著不少饒有風趣的品茶論水的故事。

靚湯甘露,品茶論水

一、妙玉梅花取雪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曾多處寫茶,描繪品茶之道。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寫有妙玉用她五年前在玄墓蟠香寺寓居時收取梅花上的雪水,親手烹製老君眉茶的記敘,被認為是一大雅趣,玄墓蟠香寺在今天的江蘇吳縣,山上的梅樹開花時望之若雪,有“香雪海”之譽,從梅花上取雪,該是多麼的晶亮高尚。老君眉即是聞名的洞庭君山銀針,列為貢茶。泡此茶時,茶尖直挺豎立,猶如群筍出土,繼而徐徐下沉,如雪花下落,再衝泡再豎立,能三起三落。其芽中含有一小珠泡,大家稱為“雀舌含珠”,以雪水沖泡,晶亮如綠玉,湯色淺黃微綠,滋味甜爽。

二、東坡溪水烹茶

相傳,蘇東坡在宜興蜀山寓居時,最喜用畫溪中段的水烹茶,常常派書童去溪中段擔水。有一次書童在擔水時,因在路上玩耍,天色已晚,來不及去畫溪中段取水,就從鄰近的下流擔了兩桶回來,東坡喝後感到滋味不對,就詰問書童,書童只好供認。後來,蘇東坡為了監督書童擔水,就按古代調兵虎符的方法,用竹片做了一對調水符,一半給書童,另一半交畫溪中段渡頭的船家,每次擔水,書童有必要換回另一半調水符,才幹算完成任務。

靚湯甘露,品茶論水

三、陸羽木勺辨水

另傳,唐代湖州刺史李季卿在到差途中通過揚州,見到陸羽。李說,久聞陸君不只愛品茶,並且擅辯水,人皆敬慕,而這兒揚子江南零水名揚天下,今天我和老兄相遇,怎麼能容易放過這樣可貴的好機會呢?陸羽表明非常贊同而後便派人提壺操舟去江中取水。本來南零水泉眼在江中間,要用汲竿汲取非常困難,便從臨岸取了幾壺回來。陸羽將水倒一點在木勺裡,一揚說:“你取的不是南零水,像是臨岸的水”。提水者只好照實說來。李季卿對陸羽的神眼極為讚賞。

四、安石泡茶驗水

靚湯甘露,品茶論水

五、乾隆稱重擇水

清代乾隆也擅於擇水,他曾下令製造一種稱水的銀鬥,稱量過中國一些聞名泉流的分量,成果量出北京西山玉泉山的泉流最輕,被定為宮殿用水,並命為“天下第一泉”。為此,乾隆皇帝還親身撰寫了《御製天下第一泉記》一文並立碑銘石。碑銘稱:“嘗制銀鬥較之,京師玉泉之水斗重一兩;塞上伊遜之水亦鬥重一兩;濟南之珍珠泉,鬥重一兩二釐;揚子江金山泉(即南零水),鬥重一兩三釐;則較之玉泉重二釐、三釐矣。至惠山、虎跑、虎丘及西山之碧雲寺,各重玉泉一分,然則更無輕於玉泉者乎?曰:有!乃雪水也。嘗收積雪而烹之,較玉泉鬥輕三釐。雪水不可恆得,則凡出山下而有冽者,誠無過京師之玉泉,故定為天下第一泉。”玉泉山之水所以優質,據考是因為玉泉山水出露在奧陶系石灰岩縫隙之中,噴湧而出,淙淙動聽。泉流洩流,豔陽光照,晶亮如玉,故名曰玉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