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不理想,要不要去復讀?

高考成績不理想,要不要去復讀?

昨天關於報志願的文章推送以後,又有好幾位讀者來問到底要不要復讀。我從心態和認知上可以提供以下思考的角度:

1、遊戲可以重新開始,但是人生不可以。知乎上經常能看到這類問題:“20/30歲了,想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應該怎麼辦?”。很多人總是會認為,只要決心足夠大、雞血足夠猛,人生就能脫胎換骨。但是實際上,我們的未來就是載荷過去的。我們往往是要在一手爛牌的情況下,儘量打好。而不是遇到重大問題的第一反應就是,“我要重新開始”。是的,你沒有辦法重新開始,你只能面對現實,先還債再賺錢。

2、如果明白第1點,你就能意識到,復讀並不是“重新讀一遍高三再考一次看下分數能不能多一點”的簡單意義,而是一次“用一年時間重新梳理打好爛牌”。既然是打爛牌,那你要知道,有可能牌太爛,仍然沒有起色;有可能對手的牌更爛,而你心態好,仍然可以打得很好。所以,對於復讀而言,你一定要意識到,復讀不一定會讓你考得更好,也有可能讓你考得更差。

如果你能承受更壞的結果,並且仍然願意為之全力付出,那你也許可以考慮復讀。如果你只是把復讀當成逃避成績的一個出口,你要相信自己,這種感覺一個月以後就沒有了,然後你會羨慕自己的同學在大學裡面浪。

3、在你看到自己高考成績的那一瞬間,你也許才意識到自己的前途與比你成績好的小夥伴有很大的差異。你這個時候可能會很難過,有強烈的求生欲,但是你要知道,這些只是平時訓練疏忽的回報而已。平時給自己放的水,就是出了成績以後流的淚。任何決定人生關鍵時刻的關鍵命運的核心要素,其實就淺淺地隱藏在看似平淡無奇的每一天中。所以,如果看未來十年後你的生活與成就,其實也是藏匿在現在開始每一天持續行動的功夫中。

4、從這個角度看,你是復讀也好,去上你的“爛“學校也罷,這些都只是你生命成長進步的一個階段而已。但是我們很多時候是看不到這個層面的,我們追求的往往是一個短暫的“確定性”,於是我們被這個自以為是的“確定性”綁架了。我們認為上了一個更好的學校,就確保自己前途高枕無憂了。我們會沉溺在這樣確定的感覺中,然後慢慢錯失掉成長進步的機會。反過來也是一樣的,我們也會沉溺在“我上了一個差學校未來一定沒有前途”的確定性中,然後慢慢把自己的預言實現了。

高考成績不理想,要不要去復讀?

5、如果你想要有更美好的未來,你應該不要害怕任何不確定性。擁抱這些不確定性,想辦法在不確定性中製造更多的確定,而不是依賴外界給你的確定性,這樣才有機會走在同齡人的前面。如果你能承受這一年的充分的不確定性,而且你知道怎麼做獲得更多成長,那你可以選擇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無論是復讀還是上一個所謂的爛學校,你都不會差。你永遠要知道,環境的外在是要結合內在,才能共同作用在你的成長上的。現在有許多讀者來諮詢我各種問題,其實是受“不確定性”的煎熬,來尋找各種渠道,獲得內心安寧;但是真正的安寧只能來自自己。

6、如果你要復讀,在這一年,務必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在過去三年的學習中,你可能在長時間裡無意積累出了許多學習或者行動習慣,認真審視,找出以下兩種行為模式:

(1) 得分模式。找出那些一直以來讓你自己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就能做對題目從而得分的第一反應,強化這些反應,確保不要出錯。

(2) 丟分模式。重點發現自己在哪些地方會有錯誤的第一反應,這些反應會導致失分。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第三種行為模式,我稱為(3)無知模式。也就是你根本就不知道有這些知識點的存在。如果你要提分,把(1)守好;然後進攻(2),同時把(3)逐個積累起來。

7、如果你要復讀,換一個陌生的生活環境,離開那些觸景生情的因素,在一個舉目無親的地方,從頭開始默默努力,其實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如果你選擇再多吃點複習的苦,那你不如過得更苦一點。

8、如果你要復讀,那你看到我這篇文章的時候,就應該扔下手機去備戰了。如果你沒有這個狀態,那你還是老老實實去讀你能讀的大學吧。到大學就記住一句話“大學生上課要認真聽講”。

高考成績不理想,要不要去復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