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名家庭保健員將學習中醫養生保健方法造福更多北京家庭

內容要提:

作為本市重要民生實事項目之一,今年全市將培養兩萬名家庭保健員,作為社區醫生的助手,幫助家中慢性病患者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這樣的模式,今年將惠及越來越多的家庭。

“不錯,李大爺這陣子血壓控制得挺好。”在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李大爺測完血壓,得到了社區醫生的表揚。李大爺笑呵呵地瞅著老伴兒王大媽,“她功不可沒。”李大爺說。王大媽也有高血壓,她同時也是經過培訓的“家庭保健員”,作為社區醫生的助手,對自己和老伴的血壓控制情況進行管理。

萬壽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科副主任護師劉芹專門負責家庭保健員培養工作。她告訴記者,慢性病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家庭聚集性,因此,生活方式的改變對慢病控制意義重大。家庭保健員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把健康意識帶到家庭中,主動改變家庭成員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督促家中的慢病患者健康飲食、堅持服藥。同時,家庭保健員還要掌握自測血壓、血糖以及注射胰島素的標準操作等技能。

两万名家庭保健员将学习中医养生保健方法造福更多北京家庭

劉芹的這些觀點,72歲的王大媽深有感觸。“社區把我們高血壓患者組織起來,每週會推出各種健康講座和活動。”後來,她聽說社區開始招募家庭保健員,王大媽主動簽下志願書報名,經過培訓拿到了家庭保健員證書,正式上崗。

王大媽負責的患者有兩人,一個是自己,一個是老伴兒李大爺。李大爺今年底就80歲了,他患有高血壓和頸動脈硬化,但總是“貪嘴”。王大媽當上保健員,家裡飯菜少油、少鹽,老爺子最愛的湯泡飯被王大媽堅決禁止,王大媽還鼓勵老伴兒每天到玉淵潭公園健步走……漸漸地,老爺子的血壓降下來了,“老伴兒的方法,管用!”李大爺服氣。

两万名家庭保健员将学习中医养生保健方法造福更多北京家庭

從市衛生計生委獲悉,今年全市要培養兩萬名家庭保健員,覆蓋全市16區。家庭保健員主要從社區居民中產生,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根據居民實際需求,堅持中西醫相結合的原則,每年組織不少於6次現場培訓,鼓勵拓展中醫養生保健方法和保健技能等內容。培訓結束後,由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知識考核,為考核合格的居民頒發統一制式的 “家庭保健員證書”。

两万名家庭保健员将学习中医养生保健方法造福更多北京家庭

“家庭保健員培養是調動家庭防治慢性病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的有效措施。”市衛計委透露,未來,各區要定期瞭解家庭保健員及其家庭成員中有慢性病或不良生活習慣者健康狀況與生活習慣的改變情況,鼓勵各區通過組織健康知識評比、優秀家庭保健員評選、慢病患者俱樂部等活動,更新家庭保健員的知識和慢性病防治技能,發揮好新形勢下家庭保健員的慢性病管理協助作用。

據悉,本市將家庭保健員培養工作納入市、區兩級社區衛生重點工作和績效考核內容,將通過開展督導檢查、專項績效考核等方式,對各區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推動這一重要民生實事項目有效落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