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這就是街舞》VS《熱血街舞團》你更看好哪一個?

【推廣】《這就是街舞》VS《熱血街舞團》你更看好哪一個?

1、《這就是街舞》;

2、《熱血街舞團》;

3、我一點都不在乎啊!

【推廣】《這就是街舞》VS《熱血街舞團》你更看好哪一個?

終於等到週六更新了,總有人說拿第4期的《熱》和第7期的《這》比較不公平,確實是這樣,所以昨天我特地留意了新的banner,《熱》已經第4期,總該有dancer出現了吧?藍鵝…並沒有什麼進步,dancer們依然是…虛化背景:

【推廣】《這就是街舞》VS《熱血街舞團》你更看好哪一個?

【推廣】《這就是街舞》VS《熱血街舞團》你更看好哪一個?

優酷流量+dancer的配置依然很好

只用2張圖,說一下節目組對待dancer的態度:

【推廣】《這就是街舞》VS《熱血街舞團》你更看好哪一個?

【推廣】《這就是街舞》VS《熱血街舞團》你更看好哪一個?

《這就是街舞》,dancer佔畫面的60%以上,當然也需要帶流量的偶像,但佔畫面30%左右,再次是廣告主一葉子小彩泥。

《熱血街舞團》,4個召集人佔畫面80%以上,其次是VIVO、百事可樂、海飛絲3個廣告主,dancer只有一個虛化背景。

這個banner圖顯示了節目組對自己的節目的定位,答案很明顯了。

一個是街舞節目,一個是打著街舞幌子賣廣告賣偶像的節目。

趁機說一下自己最喜歡的丹瑟:葉正、張天賜

Jawn Ha、韓宇、石頭都很優秀,但葉和張,節目組對他們沒有過多著墨,卻很打動我。

張天賜雖然是bboy,但他的作品裡不只是炫技,也和袋鼠為了對應歌詞而跳的醉拳不一樣,舞蹈的優美和力量渾然天成,伴隨著中國風BGM流淌出來,亦張亦弛,靜若處子,動若脫兔…詞彙量有限,再次為一開始我以為他也是炫技和賣受傷的苦情戲碼感到抱歉和內疚。

我們提供了新的banner圖,全都是dancer的:

【推廣】《這就是街舞》VS《熱血街舞團》你更看好哪一個?

我也截取到一個版本

【推廣】《這就是街舞》VS《熱血街舞團》你更看好哪一個?

你能從這些圖裡看到節目組對隊長和dancer至少是50:50的,而且能看到dancer們在跳舞時的投入和享受——這大概是“街舞”給他們和給我們最大的意義吧

有人提出《這》因為是第五期了,所以突出隊員,而《熱》只是第二期,所以還是召集人作為banner,如果有人能找到前幾期《這》的圖片來作對比最好了。

————————第7期——————

林夢說的,一個秀,卻給了他很真實的東西。

《這就是街舞》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小時候我家在珠海,我家樓前有一個廣場,那時候還不流行廣場舞,就會有些中學生在那練街舞。我當時被家裡管教得很嚴,也只知道人生只有一條路,就是好好讀書,讀書以外的事情,最好不要花時間去關心。因此。作為一個“好學生”,覺得跳街舞的都是不好好讀書的孩子,迷戀HOT、NRG這些韓國組合,以後不會有什麼出息。自己經過他們身邊,連看都不敢多看兩眼,生怕自己會“學壞”。

《這就是街舞》讓我知道,原來有一群這樣的人,這樣的活著。

peace and love ,感恩

1、轉身——製作團隊最見功夫的地方:賽制設計

一個競技類綜藝的話題度,可控性,可看性,傾向性,往往最容易體現出來的點,是在賽制,其播出後的效果也同時了決定資金和人力投入是否用到了刀尖上。

近兩期內容,《這就是街舞》和《熱血街舞團》根據各自的賽制都有一個顯著的變化。

從整體來看,這就是街舞賽制充分借鑑了KOD等街舞比賽的規則,並作出了一些更適應綜藝播出的調整,但基本完整的保留下了街舞的內容核心。再加上選取毛巾和瓶子作為道具,也是比較見功力的。而要說跳脫比賽模式,徹底向綜藝靠攏的賽制調整,應該就是第七期四位隊長的戰隊BATTLE了。從這裡大概可以整理出一個賽制線條:

單人SOLO\待定BATTLE——【100進49】單人SOLO/CALL OUT——分組齊舞\待定搶七BATTLE——【40進28】戰隊齊舞BATTLE——戰隊分組SOLO/待定救人BATTLE(預告片段猜測)。

由此可見,任一賽制環節,都有機的融入了對抗性的元素,充分保障著節目看點和燃點。也可以看出,這就是街舞,晉級後的賽制,從個人轉向團隊。並且在第七期(即【40進28】戰隊齊舞BATTLE),採用了大眾評審和媒體評審(從播出後賽制評價來看,也是褒貶不一,非專業評審的合理性遭到質疑),也是從街舞賽制與綜藝模式摸索共融的一個轉身。既不能讓《這就是街舞》變成圈內人的比賽,又不屑變成一個吃相難看的街舞綜藝,如何保障節目持續的話題度和可看性,我覺得將是客觀評價賽制優劣的關鍵標準。從播出效果來看,不失為一次成功嘗試,重拳打到了煽情點(綜藝網羅全年段收視的關鍵因素之一),同時也是考驗節目本身,播了7期,觀者能否和選手達到共情,並且PEACE AND LOVE的大街舞觀念得以滲透,爭議性也保持了該期節目的熱度。

再看《熱血街舞團》賽制,如果不是因為真有一些頂級的舞者,加上為了對比回答客觀真實有效,我是看不下去的。

概括的說,《熱血街舞團》幾乎沒有參考任何專業街舞比賽的模式,而是純粹以“粉絲綜藝”為核心,沿襲的《中國有嘻哈》STYLE和賽制,所以你在裡面既會有《跑男》感,也會看到《中國有嘻哈》元素,但就是覺得街舞存在薄弱。

目前愛奇藝更新了四期,勉強整理賽制線條的話:

齊舞SOLO\SOLO BUFF——序列排位戰CALL OUT(非強制)——雙人SOLO——未知。

推此即彼,《熱血街舞團》賽制的對抗性是相對弱的,對抗性弱的核心原因,是在於節目本身關注點並不是街舞,而是粉絲綜藝,既然是粉絲綜藝,那麼側重點就會是選手心機,召集師護犢,曖昧矛盾,性格態度,也是相當一部分受眾裡喜聞樂見的賣點。粉絲綜藝的模式,也有成功的先例,舉一位知友關於如何評價《偶像練習生》的回答:

製作團隊對張藝興的消費是天才級的。它把張藝興本身“努力努力再努力”的標籤打進了節目當中,並把張藝興及其周邊的注意力順利地轉移到蔡徐坤、範丞丞身上,成功地進行了流量變現,其中的騰挪躲閃非常高明,值得各家覆盤。

《熱血街舞團》大概是想做同樣的事情,既然單憑張藝興的流量騰挪就可以抬起了一檔節目,何況《熱血街舞團》四位召集師的頂級流量,如果順利轉移到任意幾位選手身上(既有愛豆型,又有實力型),通過聚合粉絲流量造一個曠世的現象級綜藝,怕也不難。

然而,這就是理想主義,跟製作團隊設計的賽制一樣虛幻而不切實際。

通過賽制設計,其實就可以引申出來兩個核心問題:

網綜要火是要抓流量粉絲,還是抓內容核心?是保守復刻成功模式,還是鑽透內容敢於嘗試?

【推廣】《這就是街舞》VS《熱血街舞團》你更看好哪一個?

廣告比正片精彩系列。少有的不會讓人想快進的廣告創意設計

【推廣】《這就是街舞》VS《熱血街舞團》你更看好哪一個?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系列


a.關於點評比節目都長?

我也希望自己的文字組織能力,可以一句頂一萬句,可惜我不是劉震雲。

已經儘量採取了線性排列,重點加粗,KEY點也各有簡繁,爭取“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b.關於熱血街舞團才播了一期,這就是街舞播了4期(截止上次更新),1:4有失公允?

現在《熱血街舞團》第二期和《這就是街舞》第五期也播了。

《熱血街舞團》果然再送助攻,幫助《這就是街舞》評分破八。有些東西和時長無關,比如審美,比如態度,比如機制,比如受眾,走一公里和走五公里,都不會給國王穿上衣服。

開始進入正題:

一、談煽情——這個爛梗。過了10年,依然經久不衰。

朱軍老師的《藝術人生》都改檔了好麼。

“一個沒有故事DANCER不是好B-BOY”。

1、愛情——夫妻(男女朋友)組合情

《這就是街舞》的西瓜和《熱血街舞團》的bingbing。節目中用一定篇幅立體的展示選手,這點無可厚非。

《這就是街舞》剪輯西瓜段落的時候,重點選取了西瓜老公(已在羅志祥組被淘汰)後面上來幫助西瓜BATTLE。贏下後,之說了一句“我可是拼了老命,也要幫你贏下來”。非常硬朗,熱血,自然,煽情恰到好處,在一個不限時長的賽制中,依然做到了篇幅不長。

反觀《熱血街舞團》,Bingbing是唯一一個剪進了三段表演(一齊舞,兩SOLO),是因為Bingbing特別炸嗎?

在一個時長特別有限的賽制中,你多給1個人機會,就是不給2個人機會,從播出時長來看,也佔據了選手錶演部分的10分之一。然而節目組的出發點,也是從它的受眾出發,《熱血街舞團》的受眾,是看街舞,看愛豆,還是看故事?從路人的剪輯觀感來說,應該是愛豆>故事>街舞,SO,拋開個人喜好,不做評價。

2、友情——團隊兄弟情

這點很難比較。因為《這就是街舞》裡面的齊舞段落非常少,就選一個來說吧,“葉正舞團”。

論名氣,葉正應該入選;論能力,葉正應該入選;論隊內地位,葉正應該入選,但是葉正被淘汰了。有SOLO,有BATTLE,公平的賽制,隊友有人說一句話麼?是因為沒有隊友兄弟情麼?是因為街舞本身,就是誰行誰上,不服來戰。你可能贏過100次,但是這1次不好,也不應用之前的100次來加分。

《熱血街舞團》裡面要求C位單獨SOLO的情況就非常多了,特別是C位沒有入選,其他位置選手入選,就會開始煽情,給人一種不選C位,我也不去了的感覺。

且不說這種“友情”對其他舞團是否公平(佔用時間),對於同一舞團的其他選手也是不夠公平(推C)“你資格老,你名氣大,你就可以單獨SOLO?”。這種被節目組刻意剪輯出來的塑料團隊情,仔細想想,是不是特別廉價?但也不能怪選手,這是賽制問題,時限問題,也不能怪節目組,畢竟能定出這種賽制,也是大數據了受眾看點的。吃瓜,吃瓜,開心就好。

二、談模式——這裡重點說一下《熱血街舞團》。

換位成你是召集師,現在遊戲規則是:時長有限,193名舞者,N個舞團,分佈在一個影視城(橫店大小),有舞團區域地圖,兩組召集師各有30個入選名額(先選先得)。

如何保障最優選人?

比較理性答案應該是:首先確定重點舞團,然後規劃行進路線。

所以《熱血街舞團》的選人模式,是按照舞團名氣大小,金字塔型依次遞推。再加上其中穿插的獨舞SOLO區,B-BOY區,男女團區,算上趕路的時間,一個舞團的平均表演時間大概1.5-2.5分鐘(算法是,60-120分鐘減去20分鐘【走路及趕場】再除以193\5【平均5人一隊】)。塔尖的團隊多出每1.5分鐘,可能就意味著塔底的團隊,全員失去表演機會。

我曾經用過一個“買東西”比喻,來形容熱血街舞團的選人模式。但是發現還是不夠精確。

它的模式應該是“超市低價大搶購”

先去搶生活必須品(內定選手和高知名度舞團),然後參與“限時秒殺”(SOLO區,B-BOY區,男女團區),剩下的結賬排隊的時候看心情挑一挑。

三、談尊重——綜藝製作匠心可以差,但用心最好不要壞

我相信《熱血街舞團》(第二期更新)召集師最後對舞者的道歉是真誠的,將心比心,他們出道至今也不容易,大概能夠體會這種得不到尊重,也得不到機會,千里迢迢,萬般苦等,淪為道具的心情。

為此街舞圈內對《熱血街舞團》這個節目也基本都是負面評論居多。看到最終幾分鐘,還有數支隊伍根本沒有表演,還有上百位舞者,沒有機會單獨SOLO。我本來覺得節目組雖然玩花活,但起碼的底線還是會有的,我真的有點憤怒了。

這裡還是洗白一下召集人,他們是收了通告費,簽了協議的藝人,對於節目組本身的決策是不能質疑和批評的,對於舞者不滿的壓力,他們需要承擔和消解,在這裡我也對召集師表示理解,宋茜接受採訪時都要哭了,還是看的不忍。

四。談廣告——最後來說一下廣告,作為投資這麼大的節目來說,對於贊助商權益的兼顧,是不能迴避的重要核心,也是節目能不能長久的經濟基礎。

在廣告植入/露出,這是熱血街舞團在客觀層面上唯一比這就是街舞做的好的點了。

《這就是街舞》的廣告,強行植入,尷尬不失違和,廣告詞設計生硬,選手情景劇式代入。優點是偶爾也輕鬆幽默,缺點是欠缺經驗。

將舞蹈動作和特效呈現結合,讓廣告達到了優美貼切點題的程度,可以說是把廣告玩成了一種藝術。編舞設計和特效展示,簡直比節目內容表現的還要用心,應該是把贊助商爸爸看的十分雀躍了。

五、關於《這就是街舞》第五期的燃炸——該問題下面從週六開始新增了幾百條回答,已經談的很詳細了,大神24H集合齊舞,韓宇搶七成名等等。

簡單說,一個連前期最被吐槽的剪輯師都敢來發彈幕的節目,我就不誇了。

最好也是不要讓它太驕傲了吧。

等看了今天的會員頂配版,可能適時補一下不同角度的細節分析。

如約前來對比細節,以下分6個方面來談:

一、對抄襲的態度

有涉獵廣泛的答友已經提到,熱血街舞團第一期第一位入選的女DANCER—蘇戀雅(忍者舞配樂)節目中頗具高級感的舞蹈,被指抄襲日本百合婦女子舞團ayabambi。至於是不是抄襲,大家可以自己搜一下,網上有更深入的分析。

【推廣】《這就是街舞》VS《熱血街舞團》你更看好哪一個?

而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了《這就是街舞》第一期。選手被指抄襲,被所有人質疑,後遭淘汰。

據說抄襲在街舞圈內是一件極其不恥的事情。作為路人,這點理解不深,但是抄襲這個點,無論放在哪個藝術、文化行業,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本著尊重街舞圈內傳統的態度,還是覺得節目組應該給路人樹立一個比較正面正確的街舞觀。

二、隊長&召集師與其他選手的點評

《這就是街舞》在點評上還是選取了豐富的素材

無論是過程中的點評,還是之後採訪隊長,採訪其他選手,從節目呈現效果來看,對某位選手的表演,都進行了多角度的評價。路人觀感比較好,就像內行會從他的角度,告訴你,門道應該怎麼看。

《熱血街舞團》的評價——鹿晗耳語王嘉爾,王嘉爾低聲鹿晗;陳偉霆耳語宋茜,宋茜低聲陳偉霆。

除了三十多個“餓”以外,其他對路人觀感的提升有效評價,幾乎為零。

三、街舞基礎認知的普及

理性關注街舞的受眾,無論是路人,還是愛好者,應該多多少少在某些平臺看過到,《這就是街舞》裡大神對街舞基礎的一些講解,比如楊文昊“如何區分傳統街舞,地板舞,以及POPING,LOCKING等”。

《熱血街舞團》(擬聲):“天啊,你們不會是真來看街舞的吧?”

四、街舞的對抗元素

《熱血街舞團》裡沒有BATTLE的街舞,就像你本來是看拳擊比賽的,結果就發現這是一場武術表演。

熱血是真的看不到,但是大概會看餓。

《這就是街舞》石頭VS王子奇,100進49的不服BATTLE,是真的炸到我了!

很多諸如此類高水準,高觀賞性 的BATTLE,實實在在的支撐著節目看點。

簡單說:《熱血街舞團》選手的存在是為了襯托召集師;《這就是街舞》隊長的存在是為了襯托選手。

五、隊長&召集師開場舞對比答疑

發現評論裡很多人對這個點特別關心,本來不是關注的這一塊,於是又去各自補了一遍來答

共同點是,伴舞都比隊長&召集師厲害。

不同點是,呈現效果和觀眾的直接觀感懸殊較大。

也有同學表示,《熱血街舞團》的召集師們開場舞練習量比《這就是街舞》的隊長開場舞多得多,但是普遍評價卻不如《這就是街舞》,所以該問題下站《這就是街舞》的都是水軍。(先不說這個視角問題,受眾分野決定了一部分關注選手,一部分人關注隊長&召集師,兩部分人誰都不用說服誰,誰也彆強迫誰)

就說兩個節目開場舞的直接觀感:

1、 開場舞最終呈現的效果,跟練習量成正比關係,但不是因果關係。

就像高中一天學習16個小時人一和一天學習8小時的人,考試不一定前者就比後者考的好,相信大家讀書過來的人,身邊都不乏這樣的例子。

但從考試結果來看,都有相對差生,都有相對優生。

2、 第二點就是比較直接影響觀感的因素了。比如一個班上有40個人,考試平均分75分,你考80分,大家會覺得你不錯;比如一個班上只有兩個人,一個人考了100分,你考了85分,那依然還是最後一名。

路人觀感,你也不如那個考80分的,因為考試內容不同,大家對具體難度也並不清楚。

畢竟前者高於預期,你是最後一名。

六、對於一些執著於比較兩個節目中隊長&召集師整體舞蹈能力的知友,可以按照我整理的下表捉對廝殺(禮貌而不失嚴謹的微笑):

1、 宋茜VS韓庚(均為民舞出身,前韓團主舞出道)

2、 陳偉霆VS羅志祥(在港臺均以舞蹈能力著稱)

3、 鹿晗VS黃子韜(均為歸國四子)

4、 王嘉爾VS易烊千璽(均為街舞專業能力較強的新生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