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詩詞中,平仄有多重要?

黃強


在古詩詞中,平仄有多重要?

舊體詩分兩種,古體詩和近體詩(格律詩),平仄是近體詩(格律詩)的基本規則之一。格律詩的規則,當然很重要,和古體詩一樣,如同人的左膀右臂不可缺少。

四聲的由來

在南北朝齊梁時期,沈約等人發現了平、、上、、去入四聲,並將四聲分為了平聲和仄聲 , 這些詩人開始依照四聲作詩,被稱之為“永明體”

蕭子顯《齊書》雲:“沈約、謝朓、王融,以氣類相推,文用宮商,平上去入為四聲,世呼為永明體。”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搞明白什麼是四聲,包括與沈約同為“竟陵八友”的梁武帝蕭衍一開始都搞不清楚,在電影妖貓傳中的人物空海和尚《文鏡秘府論·四聲論 》記載:

經數聞江表人士說:梁王蕭衍不知四聲,嘗從容謂中領軍朱異曰:“何者名為四聲?”異答雲:“‘天子萬福’,即是四聲。”衍謂異:“‘天子壽考’,豈不是四聲也。”以蕭主之博洽通識,而竟不能辨之。

四聲奠定了近體詩的基礎

四聲的發現,使的格律詩漸漸佔據了主流,南北朝後期的詩人更喜歡作格律詩,作品格律的佔比遠遠大於是個鼎盛的唐朝。

大家知道舊體詩分古體詩 和近體詩,近體詩就是格律詩,注重平仄、對仗、黏連、押韻。古體詩只需要押對韻就可以了,反而唐朝的詩人創作了大量的古體詩,古體詩的數量佔比甚至超過了南北朝永明以後的佔比。

南北朝後期的格律詩(永明體),除了失黏以外,格律詩要求的平仄、對仗基本已經定型,在隋朝韻書制定以後,為唐朝近體詩的健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宋之問、沈佺期、杜審言等的大量推廣下,漸漸走向頂峰。

格律規則不是好詩的必須標準

入唐以後,陳子昂認為前人太注重形式,忽略內容,指出了"風雅興寄"和"漢魏風骨" 作為創作的先驅,在倡導復古的旗幟下實現詩歌內容的真正革新。: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徵者。僕嘗暇時觀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

陳子昂有《感遇詩三十八首》,幾乎全部是古體的五言詩,後來的李白也以古體詩擅長,無論短小的《靜夜思》、中篇的《行路難》、長篇的《蜀道難》等無不是千古絕唱。大詩人杜甫的古體詩更是唐詩頂峰之作,如:《望嶽·齊魯青未了》、《赴奉先縣五百字》、三吏三別等不勝枚舉。

填詞不可不知平仄

填詞必須按照詞譜填,比格律詩寬鬆一點點,卻完全沒有古體詩那麼自由,如果不知平仄,根本無法填詞,所以不是重不重要的問題,是必須的條件。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上面說了,古詩詞中既有古體詩也有近體詩。作為詩詞愛好者來說,喜歡程度有深有淺,或者說各有所好,有人不喜歡近體詩,有人呢又非常偏好近體詩,這個也不必爭論,各取所需即可。

但是要學習或者瞭解研究舊體詩,不懂平仄的格律規則,如同雙臂斷了一臂,是一個很大的遺憾,我一直認為,可以不寫,但不可不懂。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一路鳴鴻為您解答


毋庸置疑,很重要!

平仄之於古詩詞,形同於顏值之於女演員、流量之於小鮮肉、薯條之於肯德基,能不重要嗎?

曾有朋友問我:不按平仄規律寫的舊體詩,有人稱讚為好詩,有人鄙視為垃圾,怎麼看?

正如結合這個問題,簡而言之如下:

一、古詩詞,特別是律詩,平仄講究是嚴苛的,我們現在寫古詩詞,遵照詩韻、格律,講究工整、意境是必要的,但現在畢竟不是二三千年那個時候,語境、文化氛圍早也變了模樣,特別是漢字聲調,古代的入聲字,現在基本消失,分解到其它聲調中去了。

如果我們僅僅作為愛好者,可以多瞭解,但一味嚴格遵循平水韻,顧慮四聲八病,又恐對仗不工,這很麻煩。

我還是傾向於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去作,我們按現在的習慣寫,新韻其實不錯,不按平仄也沒啥,感覺有就行。

二、古代文人、詩詞大家,你看杜甫,基本只寫律詩,而且最為工整,為什麼?最吃工夫。

古代讀書人不多,出眾的詩人更不多,他們看重作品的藝術性、價值性,不講平仄,就等於讓讀書人不講仁、義、禮等等,是很丟人的!

所以,平仄,就是古詩詞的骨架、門框,不可不察,但對於現代的我們,不是以此為生的,不妨靈活性!


一路鳴鴻


提問中的古詩詞,應該就是指從《詩經》開始到唐詩宋詞的所有詩詞。那麼在這一大概念的詩詞中,平仄有多重要?根本就是可有可無,絕大多數是不講究所謂平仄的單一格式。這從宋代及之前從沒有一本專門論述平仄格式的書作可以得到證明。但用韻就有隋的《切韻》及後唐宋的《廣韻》《平水韻》。這足認證明詩詞中押韻是必定因素。而平仄則是各人自擬自抒,沒有格式套路。真正出現格律專著的是明清。但明清怎可能替唐宋人訂詩詞格律規矩?只能視為幫助學習參考,儘早熟習使用一般的聲調和格式。明清人當有自知之明,他們沒有這個資格!而當今卻有一群酸腐的老夫子則沒有這個自知之明,以為他們有這個資格。無非就是寫了一兩賞析之類的書來欺騙學生的錢。真是無良到不知天高地厚的地步。提問者就可能是這樣意圖掏學生口袋的文化騙子!


驥駿M\n


我是吃貨,以前看了本食譜。令人愛不釋手,書名叫《隨園食譜》,哇塞,看了此書後,才知道“吃”裡的學問深了、大了、海了。後來,在圖書館又看了此書,拿近一看,是《隨園詩話》,不是《隨園食譜》,我志小才疏,一介魯夫,對寫詩不感興趣。就隨意翻了下《隨園詩話》。依稀記得此書寫道,杜甫是寫律詩的頂峰,到了現在都沒人超過杜甫。為什麼?都是那些推崇和學習杜甫的人害的。他們樂此不疲的,他們只是學了杜甫的皮毛,整天的“平平仄仄"
的,學傻呆了,束縛了詩魂和生命力。律詩就是讓他們給毀的。一一這本書作者是袁枚(清)。


煙臺蠍子


今人寫古詩詞,主要要學會的是謀篇構局,精字煉句。學會意境的構建和伸展。講平仄,就得按平水韻詞韻來應平仄,不然就沒必要非的死守平仄和格律。如果為了平仄格律去湊詩拼詞,完全沒有自己的立意和特色,反而有捨本逐末之嫌。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阿肖13527700394


額,大家好,我是長生的小號(笑)

題主問在古詩詞中平仄有多重要,估計很多朋友覺得平仄和押韻是一回事,但其實不是。

平仄用來構成詩詞中的音樂美,因為很多詩都是因為唱得多聽得多才得以流傳下來。

以律詩的平仄安排為例,平仄交替,一聯內平仄相對,這就構成了聲節抑揚頓挫的變化美。而押韻和兩聯之間平仄相粘,又構成了聲節迴環統一的和諧美。詞曲也是類似,其平仄安排是與其對應的音樂緊密相關的。

至於有多重要,我舉個小例子,你看現在的段子,是不是都是押韻的比較火?

好,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