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白手起家建平台 狠抓实干促脱贫

石阡扶贫开发公司党委书记、兼任佛控公司董事长刘松,揣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理念,整合人员、精准发力,项目、资金、资源等加大投入,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主战场,以产业扶贫督导等多种形式,践行“为民、务实”的承诺,全心全意为群众开辟出一条新的致富路。

刘松是石阡县人,现年38岁,2003年7月毕业于贵州省民族学院中文系的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2004年3月参加工作以来,曾在石阡县交通局,铜仁市高新区党政办工作。2017年12月,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石阡县委员评为2017年度优秀政协委员。2016年,石阡全县迎来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1月29日,刘松成立了扶贫开发投资公司,为石阡县搭建脱贫平台。当时,公司办公条件、人员配备都不完善,人手不够就一人顶着5人用。如今公司从成立之初的2人逐步发展壮大到近50人,使各项脱贫攻坚工作井然有序向前推进。

摆脱贫困住房是问题,刘松撸起袖子,带着公司工程项目部员工鼓足干劲,狠抓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实现安全住房。在县委领导下,2016年圆满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全县10个乡镇,共25个集中安置点,安置贫困群众2235户8962人,如愿提前全部搬入新房搬迁入住率为100%。让易地搬迁脱贫的2235户8962人实现了“五个一批”中最要的一批提前完成;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共两个安置点(龙塘和泉都)共安置700户4538人,现房屋主体建设、室内简装修已全部完工,正在进行基础配套基础设施扫尾工作,确保在今年5月底能提前搬迁入住。 在建设项目时资金也成为一大难题,刘松为带领公司产业发展部职工一手狠抓项目建设,一手狠抓产业发展。2017年,该公司在龙井乡孔石化村、花桥镇冷水坝村建立两个苗木良繁基地,累计实现年产值约1100万元,增加了基地所在的两村集体经济和贫困群众经济收益达400多万元,辐射了周边近20个村产生连带经济效益,为全县12个乡镇(街道)在暂时没有发展产业专项资金的情况下及时提供了发展产业所需的经果林苗木。

使全县25个省级集体经济示范村如期脱贫确保集体经济有稳定、持续、保障的收益。刘松在县委的主导下、石阡县创新省级示范村集体经济的脱贫模式和效应中,将25个省级示范村集体经济资金(每村100万元,共2500万元)注资入股到该公司,以“公司+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为链接模式,保障实现了25个村产业发展年保底分红5万元,共计125万元。今年4月公司成功收购大沙坝黄桃基地,面积约600亩,使公司多形式和多类型的发展,逐步全面走向实体化。

脱贫任务还未结束,刘松又带领公司计划投融资部职工狠抓融资建设,合理利用项目向银行融资贷款,拉活地方经济,实现脱贫自2017年扶贫产业子基金工作开展以来,刘松带领公司完成扶贫产业子基金项目获批14个,完成县“六绿”示范点工程、县农村基础设施(交通扶贫一期)项目、公司设立“特惠贷”茶产业发展、设立石阡贵银脱贫基建等基金募集。5月底实现入股贫困户和村级集体经济分红900多万元;我公司与贵阳银行合作发起设立石阡县脱贫攻坚基建基金,基金总募集120000万元整,已完成首期募集20%即24000万元。(杨华 梁练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