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存在到底应该有怎样的意义

南国的夏季如此之长,长到心伤。在湿热的夏季日子里,看到节气立秋、感受到黄昏时分吹来的缕缕微风,心里稍微明晰,即使还需要等很久,但秋还是会来的。

一个人的存在到底应该有怎样的意义

四季分明

小时候,大人出的试卷总会问尚不知世界为何物的小孩,最喜欢哪个季节。懵懵懂懂的小童,也总不出大人意外地回答:喜欢春天,因为春天草长莺飞、是有生机的季节。其实,有时候不知道是大人在问小孩,还是小孩子已经知道标准答案在迎合大人。

对于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的人、即使有幸又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地方,每一个人真的有最喜欢的季节么、或者真的知道自己喜欢哪一个季节么、抑或者真的知道什么是喜欢么?尚没有好好感受世界、尚不知道哪种感情是喜欢,就用标准答案去回答原本应该仔细思考、仔细领略的问题,忽略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这样的问和答哪里才是存在的意义?

时至今日,竟然还记得小时候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纠结。犹豫是写春天还是秋天,春天似乎能写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秋天好像能写硕果累累、秋风送爽,后来春天胜过了秋天,因为春天能用拟人、可以写活泼泼的小孩子,刚好能够合上大人期待的小孩子模样。

上周,来可以看作工作场所的实验室,进行交流的暑期生做汇报总结。我理解的本科生汇报、其实更多的是真诚地讲述自己在这个地方、生活了两个月,学到了什么。两个学生,一个韩国的男孩子、一个澳大利亚的女孩子。男孩子按照学到什么、是什么,讲了自己的学习;女孩子端端正正地按照研究生答辩般地模版、汇报了自己两个月的暑期交流,还涵盖了学科背景和展望。毋庸置疑,评分的教授很轻松地用分数,区分了两个学生的暑期实践。但,学到了什么、就讲什么真的不可以么?一定要按照研究生的标准,来要求尚不知专业为何物的本科生么?这样不明所以的压力, 真的要给那么年轻的学生们么?

我不知道什么样的教育对孩子更好,但我不喜欢看到小孩子的成熟懂事模样。那样小的孩子,尚拿不稳一支铅笔,就得端坐在书桌前,一笔一划地写拼音;那样小的孩子,尚不明白手指到底能做什么,就得一个又一个地用手指数数。不小心写错、数错,还会被骂、被打掌心、被狠狠地纠正,这样的生活真的是给那么小的孩子的么?还算漫长的人生,为何要纠结起跑的速度快还是慢?快还是慢,真的有意义么?对于一代人而言,远远不如出生的地方。何苦给那样小的孩子压力,这样的孩子穷其一生,也只不过是将家族阶级提升一点点,而更大的突破,一代人远远不能。

今天,听到消息,特别厉害的一个同学想放弃研究生、去学音乐。家里人不同意,让那孩子至少将研究生念完,可孩子已经很不情愿、认为音乐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家里万般不同意,孩子心里几种纠结、已然不喜欢研究生的生活。听到家里人和我讲这家事时,我笑笑地和家里说,有一门手艺多好啊、不喜欢一件事情了,随时还有一件可以换。家人却是不高兴了,术业有专攻之类的话语,就喷薄而出了……对于在这个世界生活而言,能够拥有选择,是多么值得羡慕的一件事啊。很多时候、很多孩子其实从一开始就没得选。

昨天晚上,去学校较高的餐厅吃晚饭,因为学校建在山上,所以走路的时候有凉凉的夜风吹过。风穿过层层树林而来,是山间清风特有的感觉、温润、亮润且夹杂着树香。微风拂过,带起小时穿行山林寻找蘑菇的记忆、十八岁清晨走在秦岭薄雾里的记忆、还有一个人听山寺风铃的记忆。那些风吹了多久啊?吹过江河岁月、山川湖海,吹过秦汉时节、明清光阴,吹过世世代代,这样的风里,一个人的存在到底应该有怎样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