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行业,消费者都去哪了?

在快消品行业,老板们现在都说销售额难以增长,有些同比持平,甚至有不少都出现负增长。情况稍好点的都仅略有增长,增幅还明显下滑。这到底是肿么了?消费者都去哪儿了呢?

从宏观环境来看,经济增速放缓,物价水平走低,收入增长收窄,消费受到抑制,又加上控制公款消费,倡导节约廉俭,总体上消费进入一个偏冷的调整期。

但不论什么时期,都有增长的有不增长的,所以,有人说: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企业。这既是激发企业去创造市场,也确是一个事实。在经济大萧条时,也照样有些企业崛起,甚至变危为机,迅速发展起来。

从微观的企业来看,研究市场变化,调整战略策略,适应消费需求,才会再有增长。过去是市场机会很多,只拼规模速度,躺着就能挣钱,许多问题被掩盖了。现场市场竞争升级,规则日益完善,消费观念转换,如果还继续盲目追求规模,忘记了企业的最终目的:要的是利润!!那将会使企业走向“穷途末路”。因此,企业必须修炼内功,运用组织智慧和能力,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在一定的市场规模之下,你的市场份额为什么不能扩大,有没有想过,是不是消费者的真实消费需求已经发生了转移?他们都往哪儿转移了?

套一句上一年较红的话来说你的“消费者都去哪儿了”?

以下提供四个转移方向,快看看你的消费者是不是到这儿来了?

品牌转移

对一个品牌,消费者可以从忠诚到游移再到转移,这是消费者流失的一个心理路径。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谁满足了我的体验,我就认同谁。品牌不是护城河,品牌也需要创新,而且要从产品、服务、促销、口碑、互动、传播、形象等各方面去维护,否则,就等着被甩吧!

在你“不思进取”的情况下,如果再有同类产品的其他品牌越来越强,你的消费者将流失得更快。

诺基亚、摩托罗拉的“没落”与三星、苹果、小米的崛起,就是一个很好的栗子。

渠道转移

不同品牌和产品会有自己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但同时又都会进入新的渠道,同一品牌和产品又会进入不同的渠道。

消费者通过在不同渠道购买,进行性价比的选择,最终会锁定某种渠道。如果渠道的环境、服务、价格不能吸引和留住消费者,也会造成对销售的影响。当下,最突出的是电商渠道对实体渠道的冲击。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从线下转线上,连乡村大爷大妈都开始用支付宝购物,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栗子。

当然,在专卖店、商超、便利店这些实体店之间也会交叉转移。现在流行全渠道销售,但一个企业不可能在所有渠道都做得好,需要做的是进行渠道组合设计,最大限度地通过适合的渠道获得更多的消费者。

品类转移

现在产品的品类越来越丰富,互相之间存在着替代性竞争。新品类会对旧品类的消费者进行分流。不同品类之间由于营销的推动会还会互相取代。消费者也会由于个人偏好的改变而选择新的品类。像保暖内衣的出现,就成功“抢”下了一部分羊毛内衣的消费者。

“送礼就送健康”的理念使得保健品替代了一部分传统送礼佳品,如烟、酒、茶,这大大影响这些商品的销售。换个角度看,如果企业可以将自己的品牌打造成为某个品类的代表,比如:阿芙=精油,Mr.ing=呼吸鞋,海飞丝 =去屑洗发水(虽然这是功能区分),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慢慢逐渐建立起“你的品牌 = XXX” 的概念,令他们养成一种习惯,那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将非同小可。

不过,这需要在产品研发、战略爆款的打造的方面,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还是那句:苦练内功。否则,或许下一个被“抢”的人,就是你!到时会真的不知道自己的消费者都去了哪儿!

消费转移

主体消费人群在发生变化,消费者的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比如,对食品的消费已不在聚焦在“吃饱”,如何能吃得更方便、更营养、更健康已成为消费者更关心的问题;对衣服的要求也已不止于遮体保暖,如何穿得更有个性,更舒适,是否能增加回头率,是他们选择购买时在意的。人们将越来越看重精神上的满足,商品的文化味会越来越重要。企业要留住老顾客,同时吸引更多新顾客,只有在产品上下功夫。

消费者都去哪儿了?我也只能帮你到这儿了。不要拿大环境说事儿,消费者其实就在那儿,关键是看谁有本事把他们吸引过来。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