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写春秋——写自平鲁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系列报道

岁月不惑,春华正盛。

前不久,随着“网络大V”平鲁行采风团走进中煤平朔安太堡现代化大型露天采煤矿区。宏大壮观、气势恢宏的开采场景震撼人心: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重型卡车930E如繁星点缀、有序穿梭于巨大“天坑”周边,巨械挥臂、机声隆隆,滚滚乌金正不断输出,支撑了全国能源需求。拥有三座年产能2000-3000万吨的特大型露天矿井,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资源回收率最高,多项指标位居全国领先水平的露井联采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是我国重要的动力煤基地和国家确立的晋北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

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中煤平朔的前身。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全国最大的中美合资项目,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块“试验田”,打开了中国长期冰封的对外开放之门,孕育了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开放精神。

新中国规模空前的国际合作项目在千千万万创业者筚路蓝缕、砥砺创新的实践中,用如椽巨笔书写了一段风霜激荡的峥嵘岁月史诗。

由此,有着“朔北雄城,塞外天险”的紫塞平鲁,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四十年物换星移,初心不改写春秋。

四十年岁月如歌,砥砺前行书华章。

在郁郁葱葱、苍松滴翠、鸟鸣林间的卧龙山上;在芳草葳蕤、遍野染绿、雉兔乍起的太平山间,国务院第一次把三北防护林现场会开出北京城,开到平鲁山乡间,开到这个建国初期只有人工营造成片林400亩、林木覆盖率约0.01%的“小县城”。会上,平鲁被授予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2015年,被确定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在转型项目集聚的北坪、朝阳两大循环经济园区,厂房林立、机器轰鸣,依托煤炭资源上马的一大批绿色转型企业正成为平鲁的新生代经济发展引擎。亿吨级煤炭基地建设不断巩固;千万千瓦级电力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双千亿”级两大园区正在形成;内陆港公司组建完成;横跨境内的右平、荣乌两条高速公路,准朔、准池、木瓜界铁路专线、露矿专用铁路等多条铁路形成拉动经济增长链……谁曾想,这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是出了名的穷县,解放三十多年累计吃国家财政补贴2632万元。1978年,农民人均分配收入20.1元,经济排队全省倒数第一,全国倒数第二。

漫步平鲁,满眼绿意沁人心脾;城市街道宽洁划一,路旁垂柳婆娑相缀;居民小区新颖别致、鳞次栉比;街心公园功能齐备,街景路灯美观有序;山乡群峦妆碧、禾田铺绿、彩浪涟漪;林中民居隐现,袅袅炊烟……

是什么造就了魅力平鲁?

是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是改革开放释放的强大活力。平鲁从来就不缺改革的精神和开放的魄力,在党的伟大旗帜引领下,平鲁的建设者正用忠诚和智慧描绘着一幅幅如诗画卷,让革命老区平鲁在开放的大潮中焕发出别样生机。

开放精神续写能源新华章

上世纪80年代初,举世瞩目的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拉开了基建序幕。1982年4月,中美合资开发的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同年,平朔煤炭工业公司组建,直属煤炭工业部。1984年4月,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项目由中国煤炭开发总公司与美国西方石油公司于北京正式签约。该项目总投资6.5亿美元,协议开采区面积18.58平方公里,煤炭储量约5亿吨,1987年9月建成投产。1991年美方退出,由中方自行管理经营。1997年6月并入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中煤集团旗下核心煤炭生产企业。2010年平朔公司原煤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建成我国首座单一矿区亿吨级煤炭生产企业。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企业金马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百家文明社区示范点、煤炭行业AAA级国际信用企业、中华宝钢环境奖、中国最美矿山、全国节能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截至2017年底,累计生产原煤14.07亿吨,外运商品煤10.89亿吨,累计缴纳税费691.45亿元,为推动国家能源工业发展和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这趟能源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列车从平鲁始发,更多的是承载了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封闭半封闭向全面开放的希冀、承载了平鲁弘扬开放精神实现工业强区梦想,激励着平鲁人民在新时代续写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华丽篇章。

在平鲁2314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含煤面积355.2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19.3亿吨。资源分布广、储量大、含硫低、发热量高,是优质工业动力煤。1976年,全县共有国营、集体和社队(乡镇)煤矿18座,年产量39.41万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鲁煤炭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6年生产煤矿已达到116座,年产原煤900万吨,煤炭产值占到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在煤炭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地方经济前所未有地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2002年,保留和扶持年产30万吨以上矿井75座,初步完成了煤炭企业由速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以2003年为例,全年生产原煤1399万吨,煤炭提供税收1.8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74%。

沐浴改革开放的东风,以国家煤炭能源基地特色定位,锁定多元发展思路,着力拓展煤炭产业链条,触角延伸到现代煤化工、煤机制造等领域,昔日“煤老大”在寻求绿色新出路上渐入佳境。平鲁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关小上大、产权置换、有序建设”的原则,到2010年底,全区煤矿总数由2006年底的52座整合为24座,年产量提高到1.18亿吨,资源回采率提高到75%以上。

斗转星移,2011年,历史机遇又一次垂青平鲁。平鲁被列为全省转型综改试点区,掀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平鲁区全面探索资源型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破解“一煤独大”。2013年全区实施“一矿一企”战略,煤炭资本投资或参股非煤产业超过100亿元,煤炭企业的非煤产值比重超过3%。打破传统产业路径依赖,实现了由单纯“挖煤”到煤电并举的重大变革。2017年,平鲁区全年电力企业总产值达到34.3亿元,占到本区工业总产值的42%。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风电并网发电166.5万千瓦,全年产值达到13.2亿元,比2016年增长了40.7%,是2013年的3倍。建成电力项目240.5万千瓦,在建电力项目377万千瓦,构成较完善的梯级电网输送体系,打破传统产业路径依赖,促进资源转化增值,“煤变电”成效明显,千万千瓦电力基地快速形成。工业固废利用蓬勃兴起,全年综合利用工业固废物2514万吨,煤矸石综合利用率61%,粉煤灰综合利用率20%,在打造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同时,借助煤炭资源优势和煤炭工业发展形成的资本积累,以“多联产、全循环、抓高端”为基本路径,打造了北坪和朝阳新材料两大投资超千亿、产值超千亿的“双千亿”循环经济园区,撑起了平鲁转型跨越一片天。借助山西省融入京津翼协同发展和环渤海经济圈两大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围绕煤炭资源高碳向低碳发展、黑色向绿色转型、低端向高端发展三个目标,补足经济发展短板,引进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项目。2017年,平鲁区把去产能与优化产能相结合,推动亿吨级煤炭基地持续稳固提质。去产能完成1000万吨,建成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24座,通过验收19座,煤炭生产、洗选能力分别达到1.3亿吨、1.5亿吨。

在总投资200亿元由平鲁区、中煤平朔、河北港口集团三方共同出资兴建内陆港项目工地,工人们挥汗如雨、大型机械穿梭有序,建设以煤炭交易为主的内陆港。建成后将实现一站式仓储、交易、商业保理、金融服务等港口功能向腹地前移,企地互利共赢,从而提高平鲁对外开放水平和区域竞争力,为承接产业转移,建设综合保税区,在优化经济结构方面提供强力支撑,成为辐射晋陕蒙、融入京津冀、通向全国的外向型经济贸易平台。一个以“一区四园”为架构,以陆港物流、煤电一体化和煤化工、新材料三大产业为支撑,总面积达19.64平方公里的省级开发区正在形成。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发展是实干干出来的。四十年风雨兼程,四十年岁月如歌。平鲁区历届党委、党政府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新一届区委、区政府高举开放大旗,锐意改革、攻坚克难、忠诚担当、奋发进取,围绕生态优先、稳煤促新,紧扣建设“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在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鲁篇章的道路上,将续写更大辉煌!

(谢宏 范磊 马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