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振飞回忆老一代小生前辈李桂芳

1920年,我来上海豫丰纱厂工作之后,就开始到各个剧场看京戏,当时,第一个留给我深刻印象的小生演员,是李桂芳,那时候,他是老天蟾舞台的主要小生,我特别喜欢看他演的《玉堂春》和在《宝蟾送酒》,看过很多次。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年初冬一个晚上,他演双出正是这两个戏,前面傍筱翠花演《醉酒》,大轴傍尚小云演《会审》,我看得非常高兴,在南方舞台上演王金龙的,没有比李桂芳演得再好的了,他的身段、动作、表情,皆有独到之处 。

我演的《会审》基本上是照程继先老师亲授的路子,但李桂芳老先生的身段,程老师是没有的,我觉得太好了,就把它学了过来,直到今天,我还保持着这种演法,这后一组动作是很难做的,我体会,一是要气质对头,二是要分寸适度,李桂芳好就好在这两点。假如摇头晃脑,一味夸张,也会惹人讨厌。我是在反复观摩中学到这组动作的,以后我自己演几乎每次都能得到满堂彩声,我有些学生专门向我学这些身段,还问我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其实,这都是李桂芳先生的创造!

俞振飞回忆老一代小生前辈李桂芳

俞振飞

二十年代初叶,《宝蟾送酒》这出戏在南方舞台上很流行,不仅欧阳先生和南派的小杨月楼、绿牡丹等各位都常演,北方来沪的,几位著名花旦有荀慧生、筱翠花、芙蓉草、朱琴心也都常常贴演,李桂芳和荀、筱二位合演得特别多,据荀先生说,他演这出戏就是李桂芳拿来剧本向他推荐的,李桂芳将这个拘谨、文静的书生,刻划得细腻、生动,他的表演不瘟不火,正可谓恰到好处。那一身书呆子气,使观众感到很有情趣。

李桂芳的戏路很宽,他的小生戏风格属于京朝派,只是由于常在南方,有些地方受到些南派影响,我多次看过他演的头、二本《虹霓关》,打把子时脚底下很干净,看得出武功基础是很扎实的,过去我存有一张他和尚小云先生合摄的头本《虹霓关》对脸的照片,他的王伯党,身段、神情都好,都是京朝派规格,只是脚上穿花靴子,是南派作风,他的《吕布与貂蝉》也同样有水平,我还看过他演《鸿鸾禧》中的穷生莫稽,表情十分丰富,他和荀慧生先生合作时间很长,这出戏(带“捧打”)合演得很多,还有《花田错》、《得意缘》、《穆柯寨》、《马上缘》等,他们也经常合演。

俞振飞回忆老一代小生前辈李桂芳

李桂芳《霓虹关》

一次看《七擒孟获》,我发现花脸魏延非常好,天蟾舞台的戏我看得很多,对那些演员都挺熟悉,可这位好花脸就看不出是谁来,等找了戏单一看,我真奇怪,这竟是李桂芳!一打听,我才知道,他非但精通小生,对于老生,红生也很精通,甚至演花脸也很像样,是位一专多能的全才演员。

据说他的关公戏一举一动都学老三麻子王鸿寿,学得特别精到;脸谱,是学王鸿寿用朱砂揉脸,用墨笔加七点黑痣;出场,是学王鸿寿把青龙偃月刀藏在铠甲底,这是按《演义》的说法,那把刀轻易不能外露,一露便有人授首。因为王鸿寿一直在上海演关戏,李桂芳就不演了。了解到这一背景,联系王金龙的身段,我一琢磨,原来,李桂芳的“看状”正是从关羽读《春秋》那些配合锣鼓点子的造型中,化出来的。

李桂芳在老百代公司和张文艳合灌的《游龙戏凤》唱片,唱得也酷似王鸿寿,他还常傍荀慧生演昆曲《春香闹学》,饰老生应工的陈最良。所以,从他的小生戏来说,他是京朝派;从一专多能来说,他又颇具南派演员的特长。李桂芳唱小生,嗓子也不错,但他的艺术特色,更多地还是从身段,表情、武功各方面表现出来,像《辕门射戟》、《白门楼》这些唱功戏,没有见他贴演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