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丨紀敏:農村金融發展的新機遇、新考驗、新格局

观点丨纪敏:农村金融发展的新机遇、新考验、新格局

观点丨纪敏:农村金融发展的新机遇、新考验、新格局

導讀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紀敏認為,農村金融發展面臨新機遇。當前,隨著“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農村金融的需求端和供給端都發生了新變化。農村金融服務在3個方面面臨考驗:綜合性、創新型服務能力;差異化、層次化風險定價能力;市場主導、政策引導的協同能力。未來農村金融格局將是市場化、可持續的新格局:多樣化、分層次的金融服務;多元化、可持續的市場主體;功能化、競爭性的政策支持;差異化、針對性的能力提升。

7月7日,以“耕耘大地 收穫未來”為主題的第八屆(2018)中國農村金融轉型發展論壇暨新一輪農信社改革15週年紀念活動在京舉辦。本屆論壇,由中華合作時報社、中國金融雜誌社、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品牌研究所發起主辦,中國小額信貸聯盟、農商銀行發展聯盟聯合主辦。

來自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的農信社系統省聯社相關領導、優秀董(理)事長等高管,與業界實踐型專家共300餘人出席論壇,針對農村金融機構轉型發展,深入交流。

會上,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紀敏發表了主題演講《農村金融發展的新機遇》。以下內容摘自現場錄音,未經本人審閱:

農村經濟在未來一個時期有很好的發展前景,這為農村金融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需求端的新變化

農村是我們邁步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從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等目標任務,與農村金融緊密相關,出現了新的需求。

供給端的新變化

一是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水平逐漸提高。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城鄉要素的雙向流動水平在逐漸提高,土地這一重要的農村經濟發展資源在未來市場化的程度會逐漸提高,“兩權抵押”日益成熟,這是“資源”變成“資產”很重要的一個轉變。

二是新型主體層次性逐漸豐富。農業經濟的規模化、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目前我國經營面積50畝以上的農戶達356萬戶,家庭農場87.7萬個,193萬家農民合作社吸收了全國近一半的農戶加入,還有產業化經營組織41萬個、龍頭企業13萬家、社會化服務組織115萬家,經營電子商務平臺和自媒體銷售、生態農場的新農民達到200萬。

三是數字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硬件的、軟件的、與農村金融服務密切相關的一些網絡,都得到比較大的改善。

金融服務的新考驗

一是綜合性、創新型服務能力。我們過去更多的強調農村金融做小額、做短期,強調覆蓋面,這方面有很大的短板要補,比如說,“農戶”的貸款覆蓋率,我認為這是考核農村金融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對於規模化、產業化的主體,需要綜合性、創新性型服務,也就是從服務的功能來講,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支付和融資,還包括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風險管理。

二是差異化、層次化風險定價能力。過去不太講風險定價,在利率方面,不是特別強調差異化,而是強調可得性、低成本、儘可能的有些補貼、執行基準利率。不是所有的涉農金融服務都可以講政策的支持和優惠、講低成本。要針對農村金融需求的不同層次,在定價上提高差異化、層次化能力,提高金融服務的可持續性,從而夠擴大覆蓋面,滿足更多新型主體的金融需求。

三是市場主導、政策引導的協同能力。農村金融改革的總方向,仍然是要處理好“政策引導”和“市場主導”的關係。比如農信社很多已經改制了,有的已經上市了,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按照“市場主導”的原則,通過改善公司治理、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升競爭力,而不是過於強調政策的“支持”。

市場化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新格局

在上述需求和供給變化格局下,未來農村金融新的格局是市場化、可持續的新格局。將有這樣幾個特點:

多樣化、分層次的金融服務;


多元化、可持續的市場主體;


功能化、競爭性的政策支持;


差異化、針對性的能力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