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太監墓中,意外發現一行字,專家很興奮:這下老外該打臉了

南京一太監墓中,意外發現一行字,專家很興奮:這下老外該打臉了

文|小羽

隨葬品一直是歷史學家探索真相的一個重要證物,1984年在馬鞍山墓中出土了一雙古老的木屐,並且墓主人還是東吳大將朱然,這說明什麼?說明日本發明木屐這個說法根本就是胡言亂語,木屐是中國發明的。同樣的,根據史料記載,在明朝時期,中國建造了一艘世界上最大的船,不過西方國家卻認為中國的史書不可信,原因是那時的中國沒有能力建造“世界第一船”,可是在南京出土了一座太監墓,專家在墓中發現了一行碑文,這讓外國學者徹底傻眼了,都感嘆原來明朝的實力竟然這麼強,世界第一船都能建造,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行字呢?

南京一太監墓中,意外發現一行字,專家很興奮:這下老外該打臉了

明朝在歷史上也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時代,明成祖朱棣開創了永樂盛世,大明的強盛在萬國面前一覽無遺,與此同時,中西文化的交流也促進了明朝航海業的發展,為了增進明朝與各藩國之間的友誼,朱棣決定,派遣使臣出使這些國家,也就是後來著名的鄭和下西洋,在28年裡,鄭和七次下西洋,途徑了三十多個國家,最遠處到達了東非、紅海和美洲地區。明朝的航海技術非常發達,鄭和率領的寶船艦隊更是世界之最,兩百多艘大船,無數小船,空前絕後的大航海行動。不過為什麼要叫它們“寶船”呢,因為這是一支運輸寶物的艦隊,船上滿載鄭和帶去的商品以及從各國帶回來的奇珍異寶。

南京一太監墓中,意外發現一行字,專家很興奮:這下老外該打臉了

如此龐大的航海活動,隨行人員和物資是必不可少的,據記載,鄭和每次下西洋的隊伍總人數達到了2.7萬人,為了容納這麼多的人,明朝建造了“世界第一船”,《鄭和傳》中記載,當時明朝建造出了長44.4尺、寬18丈的船,換算一下單位就是長151.18米、寬61.6米、4層樓之高的大船,這樣的船在今天來看不足為奇,可是放到古代,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船,不過外國學者就很質疑中國的製造水平了,首先,古代的船都是木質結構,中國去哪裡找這麼多又大又長的木材呢?其次,就算有木材,中國又是如何建造建造出來的?最後,就算建造出來了,這麼大一艘船,又如何能安然無恙的在海上行駛數年?就算是一些經驗老道的水手也駕馭不了。並且外國學者普遍認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是英國1416年建造的卡拉克船,排水量1400噸。

南京一太監墓中,意外發現一行字,專家很興奮:這下老外該打臉了

外國學者認為,不能相信史書中的片面之言,應當有實物證明,但是建造圖紙和資料都遺失了,一下子就無從考證了,不過南京出土的一座墓葬卻告訴了我們事實,墓主人是鄭和的副手,名叫洪寶,墓室中有一塊碑文,開頭寫著“充副使,統領軍事,乘大福等號五千料巨舶”,這裡的“五千料”是指排水量,相當於現在的2500噸,遠大於英國的1400噸,所以明朝建造“世界第一船”實至名歸,這份證據讓外國學者啞口無言,只能默默承認事實,現在洪寶墓也在“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項目之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