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只服倪瓚!

聊聊倪瓚的怪癖、性格和畫

在中國藝術史上,畫得好的不少,但在性格和癖好方面都讓人眼前一亮的畫家,可能只有倪瓚。

藝術上,他是“元四家”之一,作品重筆墨意趣,將悽清冷寂、蕭條淡泊的畫風發揮到了頂峰,影響極其深遠;交友上,他高傲孤寂,有苛刻的標準;他還有重度潔癖,幾乎所有關於他的記載,都曾提到這一點。

對,只服倪瓚!

《江渚風林圖》 倪瓚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倪瓚的潔癖到底有多重,看完幾個事例就明白了——

首先是那非同一般的廁所,建造時,他不僅用料講究,構造還十分獨特:那是一座空中樓閣,用香木搭建而成,高樓下是一個向上敞口的木格子,裡面裝滿鵝毛。每當倪瓚需要如廁時,都得先爬到高樓上,謂之“凡便下,則鵝毛起覆之,不聞有穢氣也”...

朋友來訪,與其品茗,待僕人打回泉水來,倪瓚吩咐道:提在身前的那桶水,拿來泡茶,後面的那桶拿去洗腳。朋友不解,追問原因。他說,前桶的水乾淨,所以用來泡茶,後面的水,怕是已被僕人的屁汙染了,所以得拿去洗腳...

倪瓚每天都會安排僕人對庭院清理多遍,對重度潔癖者來說,這似乎可以理解,但每次還要將院中的梧桐樹洗刷多遍就不好理解了...長此以往,梧桐樹死了好幾棵,甚至成了標本。不過,倪瓚樂此不疲,還專門畫過《洗桐圖》,寫過《洗桐詩》。

現在看來,有沒有覺得自己遇到的潔癖都是假的?

對,只服倪瓚!

《容膝齋圖》 倪瓚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倪瓚年輕時,家境殷實,畫畫只是消遣和愛好,所以遇見志趣相投的人,贈畫是常有的事,但對他眼中的“俗人”,則是重金不賣。

元末農民起義軍將領張士信曾派人送重禮給倪瓚,請他作畫,心高氣傲的倪瓚覺得受到了侮辱,大怒,說“我不是你們王府的畫師!”然後撕絹退錢。張士信懷恨在心,一天在湖邊相遇,便差人打了他。奇怪的是,張士信無論用什麼招式,倪瓚自始至終都是一聲不吭,張士信未得到他的求饒,只好作罷。後來旁人問倪瓚原因,他說,“我一張口便俗了”...

如果這是倪瓚對“俗人”的不屑,那他對朋友的標準就更高了。一次客人來訪,開始時氣氛平和,後來倪瓚見其“言貌粗率”,突然大怒,直接給了對方大耳光,雙方不歡而散。

與他斷交的,還有宋代皇室後裔趙行恕。倪瓚因其遠道而來,特意拿出親制的清泉白石茶招待,沒想到趙行恕太過耿直,當場給這款茶一個差評,倪瓚駁斥道,“吾以子為王孫,故出此品,乃略不知風味,真俗物也”。隨後,二人悍然絕交。

對,只服倪瓚!

《漁莊秋霽圖》 倪瓚 上海博物館藏

這些都是關於倪瓚的趣事,並不是他成為“元四家”的基石,使他名留至今的當然還是那些高逸的山水畫。

實際上,看他的畫,大致就可以瞭解這個人——

在人生的後 20 年,倪瓚一直泛遊太湖,他面對如此的優美景緻,內心並沒有太多波動,清淨至極。無論是近處的枯樹,還是遠處的山巒,他都只用極少的筆墨,有些時候,甚至連一顆紅色的印都不鈐(多數印章都是後人所印),但卻勾勒出了一位世外高人的遁世脫俗之感。

《漁莊秋霽圖》被認為是倪瓚的代表作,典型的“一水兩岸”式構圖,全畫分近、中、遠三景,近處是小小的土坡,上有 6 株高低不一的樹,隔岸是兩道山丘,中景為一片湖光,但倪瓚一筆未畫,這也許正是他的用意所在——水無波紋,一片空明。

對,只服倪瓚!

《秋亭嘉樹圖》 倪瓚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他的畫,在元代並沒有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但在知識界卻享有很高的聲譽。

倪瓚與黃公望是相差 32 歲的忘年交,黃公望用 4 年時間完成了經典的《富春山居圖》,而在 80 歲高齡時,他用 5 年時間為倪瓚畫了一幅《江山攬勝圖》,可見他對倪瓚的喜愛。

對,只服倪瓚!

《谿山圖》 倪瓚 上海博物館藏

1363 年,倪瓚之妻蔣氏病逝,外加長子早逝、次子不孝,62 歲的他內心極其苦悶,於兩年後完成的《谿山圖》比以往更加蕭瑟空靈,那幾棵枯樹雖沒有多少生機,卻依然挺拔。

朱元璋建立明朝時,他 67 歲,鑑於其聲望,朱元璋意圖召他進京供職,倪瓚堅辭不赴,作詩云: “只傍清水不染塵”。

對,只服倪瓚!

《紫芝山房圖》 倪瓚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倪瓚的才情還不止於此,蘇州著名古典園林獅子林也是在他的參與下最終完成造園,他不僅題詩作畫,還繪有《獅子林圖》一畫。那年,倪瓚 73 歲(一年後病逝)。

至明代中期,倪瓚的畫已被世人奉為至寶,富貴人家以有其畫為幸事。後來,連印章達人乾隆都說:“元四大家,獨雲林格韻尤超。(倪瓚號雲林)”

觀倪瓚的畫,可以感受到一種荒寒古寂、自然平淡的力量,這種力量不同於范寬,也不同於黃公望,它親切感人,沒有任何壓迫感。

如此的倪瓚,服不服?

你還可以看——

國內藝術:300 年前,有位畫畫的富二代,然後...就不富了 | 漢畫中的犬,遺失了2000多年的美 | 我把宋畫放大了 10 倍,嚇死

國外藝術:這位藝術家的一生,連編劇都不敢想! | 兩間破爛工作室,兩個執拗的天才,一段相殺的友誼 | 馬蒂斯,你過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