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出脫貧「同心圓」

畫出脫貧“同心圓”

當盛夏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臨渭區豐原鎮伍星村時,貧困群眾孫鐵牛早早起床,準備去村上新建的養豬場打掃衛生、搬運飼料;村幹部孫定穩忙著聯繫入欄豬仔的防疫事情;村支書姚樂仔細地規劃著下一步全村養殖業的發展方向……迎著晨曦,踏著朝露,一場以伍星村黨支部為引領、“集體公司+貧困戶”的脫貧攻堅戰在伍星大地上轟轟烈烈地進行著。

自掏腰包

村幹部墊資壯大集體經濟

7月5日,一場大雨將夏日的悶熱驅散。行走在伍星村,滿目蔥蘢,涼爽宜人。見到村支書姚樂時,他正在與村幹部開會商議養豬場的管理細則。開會間隙,他為記者描述出全村養殖產業發展的脈絡。

時間往前推至2017年10月9日。這一天,離村莊不遠的100畝磚廠廢棄地上,一座大型養豬場破土動工。一時間,村民們質疑聲四起,生於斯,長於斯,誰沒有養過豬呢,靠養豬能掙錢?但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的日子裡,村幹部用實際行動打消他們的疑慮。姚樂帶領村幹部不分白天黑夜為養豬場四處奔走,邀請市上畜牧專家考察、建設場房、聯繫購買豬仔、飼料等,一切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同時,他們挨家挨戶動員貧困群眾入股、講解政策。最終,23戶在辦理小額貼息貸款的協議上籤下了字。可就在場房落成時,資金卻出現問題。

“養豬場前期建設的投資,來源於村上為23戶貧困群眾爭取的每戶5萬元的貼息貸款,總共115萬元用於場房建設。”姚樂告訴記者,今年6月,與河南一家公司聯繫好購買豬仔、飼料等事情後,需要交付的15萬元保證金讓他們犯了難。6月20日晚,村上緊急召開村幹部會議,會上的一幕讓姚樂至今難忘。“會議的主題是商討15萬元保證金的著落,沒想到,我們的村幹部主動提出自掏腰包墊付,讓我十分感動。一萬元、兩萬元、三萬元……就這樣湊齊了保證金。”說話間,他拿出了墊付的名單:村支書姚樂3萬元、副書記田寶善3萬元、支委孫定穩1萬元……

“為啥會用自家的錢墊付?”記者問道。田寶善靦腆地笑著說道:“我們都把這當自家的事情幹,村上有困難,我們當然義不容辭。”

保證金到位後,6月27日凌晨,1000頭豬仔從河南運到伍星村。整個村部徹夜未眠,等待著豬仔入欄,等待著屬於伍星村的希望。

齊心合力

共同走向美好新生活

“走,帶你去我們豬場看看。”姚樂一臉自豪地對記者說道。隨後,記者穿上一次性防護服,在姚樂的帶領下走進豬舍。豬舍內,1000頭小豬仔嗷嗷待哺,十分可愛。豬場的管理人員孫定穩介紹,豬舍設置齊全,全部電氣化自動控制,兩名工人便可完成日常管理。

“遇到養殖難題怎麼解決?”記者問。孫定穩說,養豬關鍵要選好品種,搞好疾病的治療和預防,只要做好平時的觀察、及時地治療,基本上可以避免因疫病等因素造成的損失,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們邀請畜牧專家來指導。“這麼多豬仔,出欄後的銷售是個大問題。”記者說道。“銷售在以前確實是個大問題。但是我們早在豬仔入欄前,便與渭南石羊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聯繫,以保底收購價進行收購,降低市場風險。”孫定穩回答道。

目前,小豬仔在管理人員的悉心照顧下,健康成長著。“出欄後,每頭豬毛利潤達200元,預計可達到年收益約40萬元。4年可還完貸款,每年向貧困群眾保底分紅2340元。”姚樂算了一筆賬。

同時,豬場也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如今的兩名工作人員便是村上的貧困戶。今年52歲的孫鐵牛,由於缺乏種植技術,靠著在建築工地打零工度日。自今年3月來到豬場幹活後,他再也不用東奔西跑找活幹了。“每天早上7點來這,打掃豬舍、喂飼料,每月1500元工資還管飯,工作定了我的心也定下了。”內向的孫鐵牛說道。

豐原鎮副鎮長李釗告訴記者,目前,全鎮自籌資金髮展集體經濟已蔚然成風,三孝村茶菊產業、阿杆村有機肥廠、三聯村微肥廠都是村幹部墊資發展起來的,村幹部用真情畫出了一個脫貧的“同心圓”。(來源:渭南日報全媒體 記者:惠曉翠 通訊員:王秋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