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爲鏡 中興「芯」痛與三星半導體30年臥薪嘗膽啓示錄

行業關注

近期,美國商務部宣佈對中興實施為期7年的出口禁令並處以3億美元的罰款。4月20日中興董事長殷一民承認:美國的出口禁令可能導致中興通訊立即進入休克狀態。人們不禁會問為什麼是中興、中興究竟做了什麼?

完整認識『中性事件』需要將時間線退回到2016年:中興因違反美國對伊朗出口商品禁運條約(中方未投反對票),受到了8.9億美元的處罰並承諾開除4名高管及追究其他35名涉案員工的經濟責任。在實際執行中,中興並未完整履行『追究其他35名涉案員工的經濟責任』的條款。這才有了兩年後正值所謂貿易戰背景下的中興事件。

以史為鏡 中興「芯」痛與三星半導體30年臥薪嚐膽啟示錄

然而,事情遠沒有就此結束。禁令中『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的表述基本上是一種全產業鏈的封鎖。舉一個離消費者最近的例子,谷歌母公司可能會依據禁令不再為中興手機提供授權、系統更新和技術支持。原則上,這樣的手機是不可以在市場上銷售的。換言之,禁止美企對中興出口,也就禁止了中興對外出口的可能性.

中興『芯』背後的大國之痛

翻開科技資訊,上一次我們提及『中華酷聯』這件事是2013年。然而,中興終端業務與中興通訊是兩個概念。完整版的中興通訊還有個身份: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上市公司。在中興官方表述中,手機及家庭終端業務在十六主營業務中排在倒數第五順位。

其主要產品包括2G/3G/4G/5G無線基站與核心網、IMS、固網接入與承載、光網絡、芯片、高端路由器、智能交換機、政企網、大數據、雲計算、數據中心、手機及家庭終端、智慧城市、ICT業務,以及航空、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信號傳輸設備。

或許,你可以理解為中興處在整個通訊行業產業鏈的中上游。在產業下游,中華酷聯之後,自然有花酷小妹崛起。然而,中興和華為的相對上游的地位一定程度上豁免了這種眼花繚亂的市場紛爭。

可是,中興的這種相對優勢是不完整的。中興通訊董事長殷一民表示『中興通訊在各個主要產品的核心零部件大量使用自己研發設計的專用芯片,但是我們還是有大筆的通用器件不可避免的外購』。

一句『不可避免』道出了行業現狀,這或許是科技與商業全球化的常態,同時也道出了中興們的無奈——我們無法考證『大量』佔比有多大,也無法統計『大筆』究竟有多少 ,但至少已經到了『立即休克』的狀態。實際上,中國龐大的芯片市場一直被海外半導體巨頭掌控,目前的自給率僅為10%左右,不得不每年從海外進口超過2000億美元的芯片,相當於年原油進口額的2倍。

根據郎鹹平教授的產業鏈理論,越處在產業鏈的上游越不容易被替代,越處在產業鏈的下游越容易被替代,或許此時的諾基亞、愛立信、阿爾卡特睡覺都能笑醒。

如果通訊行業的競爭是一場『殺和』遊戲,那麼中興就是一個在四人排位賽中唯一一個靠著一個一級頭和手槍進入決賽圈的選手:背後是跑毒失敗的隊友,面前是壟斷著天命圈、制高點、8倍鏡和滿配頂級裝備的滿編一隊人。此時,對方如何圍剿你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真正應該恐慌的並不只有中興,而是整個中國科技圈。這次事件暴露出來的問題是我們在芯片等核心技術上產業佈局的整體滯後性——不是一兩項技術和一兩個企業的滯後性。『不可避免的外購』最可怕的不是不可避免而是『外購』,我們有理由相信殷一民所指的外是外國,無隊友可以依靠或許中興悲壯的另一個原因。我們該討論的不是美國商務部處罰的合理性和中興操作的合規性,而是在這次貿易戰或者下次貿易戰中誰會是下一個中興以及如何避免成為下一個中興。我們真的就沒有前車之鑑?

鄰家三星的30年產業佈局

從經濟全球化開始,產業轉移就在產業鏈這個縱向維度和全球這個橫向維度上進行。中興事件對於中國企業而言,或許是一個全新的課題。不過換一個角度講,太陽底下無新鮮事,我們能夠學習的對象有很多。

讓我們來關注下隔壁的三星,別譽為韓國人一生無法迴避的三件事之一。在2017年以來的三星可以用『屋漏偏逢連夜雨』來形容:Note7全球禁售並召回與實際接班人李在鎔被收監。任何關於三星有可能『休克』的推斷都是合理的。然而,三星2017年財報卻出奇的好看:

僅第三季度,三星電子淨利潤達到11.1萬億韓元(約合98.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4.53萬億韓元增長145%,運營利潤為14.53萬億韓元(約合12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漲了179%,營收達到了62萬億韓元(約合522.4億美元),同比增長29.7%。與中興通訊頗為相似,手機並不是三星最賺錢的業務板塊。消費電子類僅排在三星的第四位。企業級設備解決方案和半導體芯片最為成功,利潤都是在10萬億韓元左右。

從2018年來看,三星最擅長的存儲類DRAM芯片和圖形CMOS,在上個世紀70年代,都被美國企業壟斷。70年代末,逐漸從美國轉移到日本,造就了富士通、日立、東芝等頂級芯片製造商。而三星的登場並不完全是一種自然,更多的是韓國政府與企業的集體行動:

一、科研機構陪跑

1971年和1978年,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和韓國產業經濟技術研究院先後開始半導體技術試驗與研究;1981年,研製出4英寸晶圓製造亞微米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技術設計並生產了8位微處理機和2KBSRAM。

二、舉國之力的資金扶持

1981年,韓國政府制定了“半導體工業育成計劃”和半導體產業的基礎性長期規劃(1982-1986);1986年10月,韓國政府推出《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共同開發計劃》,並推動韓國三大半導體制造商及6所大學結盟研發,注意,政府承擔了其中57%的研發經費;1997年,韓國政府實施“新一代半導體基礎技術開發項目”,成功地開發出了256M DRAM的基礎技術和1G DRAM的先進基礎技術。

三、韓國企業聯盟共贏

1987年,由多家韓國本土企業組成的電子通信研究所聯盟(ETRI)生產出4MDRAM原型,相關技術擴散到半導體研究開發聯盟中。而小米和華為,中興之間,彼此更多的是商業競爭的關係,並未形成任何半導體相關的聯盟。

四、三星多年佈局

1、必要的收購

1978年,三星集團進軍半導體產業主要通過向不景氣的美國小型半導體公司購買芯片設計與加工技術實現

:合資企業“韓國半導體”和美國仙童公司的韓國子公司;1982年,三星建立半導體研究與開發實驗室,從事雙極和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的研製;1983年,三星混合美國美光與日本夏普技術建立第一個芯片工廠並開發出64K DRAM。經過四年努力,韓國在技術上仍落後4年。

注意,在這次中興被禁之前,特朗普就直接出面,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由打斷了博通(被新加坡公司收購)收購高通的提議。兩件事都在半年之內發生!

2、從追趕到並肩,用了15年

1984年,三星生產出6英寸晶圓並開發出了256K DRAM,進入行業6年後首次擠進全球芯片領域一線陣容;1985年,三星輸出首批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產品64K DRAM;1986年,三星開始大規模生產256K DRAM並開發出1M DRAM;1988年,三星率先宣佈完成4M DRAM設計,落後日本的時間縮短到6個月。1990年,三星電子開發出世界第三個16M DRAM。1992年,三星電子開發出世界第一個64M DRAM。在追趕近15年後,韓國芯片技術終於與日本廠商實現技術同步。

3、長達24年的領先

1994年,韓國在世界上率先開發出256M DRAM;1996年,開發出世界最快的CPU(中央處理器)Alpha芯片。從此,韓國在DRAM領域處於全球領先水平,至此,距離三星電子佈局半導體芯片行業已經過去將近30年。此後,存儲類芯片幾乎成為了三星的獨角戲:

  • 世界最小的半導體封裝併成為世界第一個擁有4GB半導體處理生產技術的廠商

  • 世界第一個128MB SDRAM8以及128MB Flash內存9

  • 世界首個1G Flash內存原型併成為世界最先實現1G DDR10 DRAM芯片商業化的公司

  • 世界第一個1GHz CPU

  • 世界第一個24-英寸寬屏TFT-LCD

  • 第一批大規模生產的256M SDRAM芯片

  • 第一款可以具備DDR製造選項的128M SDRAM

  • 世界首款真正的雙面液晶顯示器和世界首個50nm 1G DRAM

  • 出世界第一款30nm 64Gb NAND Flash13內存

  • 世界第一款40nm DRAM

  • 世界功率最低的 1GHz移動CPU內核

  • 世界第一個0.6mm 8 芯片封裝

  • 批量生產了世界第一款40nm DDR3 DRAM

  • 行業內第一款30nm級1GB DDR4 DRAM和生產世界首款64GB MLC NAND閃存

  • 世界上首款20nm 2GB DDR3 DRAM

  • 業內第一款依靠DDR4內存技術的16G 服務器模塊

  • 最快嵌入式NAND內存和業內最高密度128GB嵌入式NAND內存

  • 行業第一款2GB LPDDR2手機DRAM

  • 三星研發出世界第一款4GB LPDDR3手機DRAM

4、為下一個十年提前佈局

韓企居安思危的特性,在這一時期表現的更為徹底:三星領導層在2014年調整存儲器和非存儲器領域佈局,試圖扭轉品類單一的局面;而且三星的野心還延伸到人工智能(AI)芯片和遠紫外線(EUV)7納米芯片領域,這一切都是在日本那句『韓國用15年也無法超越日本』之後發生的。

知恥而後勇:國內科技行業當如何?

從韓國芯片行業30多年發展史中,我們應該學到任何一個國家都應該加緊實現芯片自給自足,這不是商業問題,這是關係到核心競爭力的根本問題。認清行業發展規律,提前佈局,在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市場多方努力下,不僅可以避免中興事件的再次發生,而且能夠讓中國科技企業在國際競爭中表現得更加主動和從容:

01 從行業競爭上升到國家意志

芯片產業發展具有周期性,韓國正是在行業低谷期猛烈投資才能連續超越美日,要實現芯片自給目標,必須兼有政府傾斜政策的扶持、新技術的應用載體和強大的資金支持,前期要能忍耐財務壓力保持鉅額持續投入。

02教育研發機構和企業抱團

市場開發已經足夠企業去消耗精力,核心技術的攻堅戰理應由各類科研機構來完成,積極學習美日韓芯片技術加強技術整合和獨立研發。並且中興、華為、以及所有國內廠商應當,儘快形成聯盟,讓華為麒麟變成中國廠商的麒麟,讓小米的“松果”變成華米OV的松果。

03消費者與社會

中國市場巨大,可以幫助芯片企業快速縮短投資回報週期,且當前中國有全球最大的智能設備和人工智能應用市場,有助於芯片產業的快速發展。請國內消費者和市場給這些企業更多的耐心和信心,中國芯片產業崛起是不可阻擋的事實,剩下的只是時間問題。

04媒體與輿論

過往的媒體報道中,對於芯片等核心技術的關注太少了,讓我們以這篇文稿為起點開始關注國產芯片技術,關心真正能夠讓中國科技變得更好的核心技術,讓那些有價值的科技信息真正觸達每一個國人的內心。

筆者是在一身冷汗中洗完這篇文章,為一群美國企業在美國政府領導下集體耍流氓所驚嚇,為韓國企業30多年不停追趕世界第一的步伐所震撼,為尚有數年才能到來核心技術自主而焦慮。

以史為鏡 中興「芯」痛與三星半導體30年臥薪嚐膽啟示錄

科技從未如此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