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也是一種傷害——兼評」鴻茅「與」中興「事件

進入2017,老段將不定期寫一篇小文,關注C戰略,關注社群,關注中國智造。其實,三者都有一個共通點,第一個關注的是顧客。第二個關注的是人與人結成的顧客網絡所散發出來的無窮創造力,算得上是一種深層C戰略理念和模式方法,第三個則是當前中國企業必須邁進的方向,其實應該以前兩者為重要的前提。

段傳敏,“中國智造系列叢書”出版人、創新聯盟/孤獨者粘盟社群發起人,資深媒體人,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EMBA(CHEMBA)畢業。財經作家,著有《蘇寧:連鎖的力量》《尚品宅配憑什麼》《定製——維意如何PK宜家》《企業教練領導力革命》等近十部經營管理書籍。願這些觀察能帶給你一些小小啟發。

以下為正文

文-戰略營銷觀察家 段傳敏

最近熱炒許多事。一個是鴻茅藥酒,一個是中興通訊。

前者因一件小事邀請公安千里跨境追捕而引發軒然大波,後者則因美國的鉅額罰款後繼續追加絞殺性條款而引發全國震動。

前者是一個民營企業,卻可以因為在地方富甲一方竟動用警力撲滅一樁只有2000多閱讀的一篇批評文章引發的小事;後者作為一個富有實力的國有企業,卻在美國遭遇巨大的法律“追殺”。

這裡面的是非很多,情況也大不相同。但筆者看到其中共有的一個東西卻是“保護”。

“愛”也是一種傷害——兼評”鴻茅“與”中興“事件

過去,民營企業常常抱怨政府在相關政策法規中遭遇歧視,現在隨著民營企業的崛起,雖然相比國企仍然有信貸、採購乃至政策等方面的不平等現象,但這樣的抱怨少了許多。民營企業家也可以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也可以是黨員,也和國有企業一樣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力量。

但有的企業此時也競相追求更多的特權。比如是次的鴻茅藥酒。其實,類似的現象不少,比如在媒體工作的高層常常接到有關禁止批評某企業的禁令,許多民營企業也將動用公權力作為危機公關的一種手段。

這樣的方式看似捷徑,但實則十分兇險。比如這次鴻茅危機,效果適得其反,本來它可以通過有效的公關手法息事寧人,或通過正常溝通接受正常的批評報道,費用花不了多少。但現在來看,它引發的負面效應已經足以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

有時候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徑看似最好的“保護”,但可能令企業產生某種強大的惰性,以至於當這層保護傘衝破的時候,企業因保護而產生並忽視的諸多問題反而更大白於天下。也就是說,看似平常我們躲過了許多小危機,但事實上反而醞釀出致命的危機。

福者,禍之所倚。禍者,福之所倚。我們的先輩千年前就已經悟出這個道理,但現在許多人常常經歷慘通教訓才明白。

有一個跨國公司的精英為了孩子上一所好的學校,找了許多辦法和人,當然更花了不少錢。

我問他,你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哪,為什麼反而想讓孩子拼命擠進高考流水線的那些初中高中?為什麼我們一方面抱怨中國的教育體制,但另一方面拼命想要擠進這樣體制內的名校?

他回答說:“沒有辦法啊,其他人都是這樣。”

是的,其他人都是這樣,所以我必須這樣。只是一個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只因為這樣的商業炒作形成的“社會共識”,我們不惜用耗費自己的辛苦所得、託各種關係搶那珍貴的名額,替孩子做出決定,因為其他精英都這樣。

這也是一種“保護”,以愛的名義。

結果呢,許多孩子大學畢業之時就放棄了自己的專業,許多海歸回到祖國卻像個老外不瞭解自己的文化和國家。

其實,最好的教育者是身為父母的我們哪!可是,我們平時在哪兒呢?忙著掙錢,忙著陪孩子複習,忙著批評教育體制,卻放棄了為人父母最基本的教育天職。最好的教育是培養出自立、自信、自強的品格啊,只有敢於追夢一定可以穿透階層的高牆達至成功,我們的父母卻在積極為其堆壘關係、資源和金錢,孩子們卻在愛的名義下變成了自私自利、懦弱冷漠、不思進取的生活玩偶。

“愛”也是一種傷害——兼評”鴻茅“與”中興“事件

再說說中興通訊。

這家國有企業成立於1985年,比1987年成立的民營企業華為早了兩年。相比之下,早期的中興通訊在政府的支持下也積極進行改革,進行“國有控股,授權經營“的混和所有制嘗試,既明晰了產權,又在所有權與經營權上嚴格分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97年就實現了公司上市,是深圳市早期的明星企業之一。

然而此時的中興通訊銷售額只有6.3億。而靠2.1萬元起家的華為1997年的銷售額就已達到了41億元。

此後的中興通訊是國家和政府的寵兒,不信請看,它是”中國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試點企業和國家863高技術成果轉化基地,承擔了近30項國家“863”重大課題,是通信設備領域承擔國家863課題最多的企業之一“。而華為呢,則通過頒佈《華為基本法》,在不斷追求業績增長的同時,大力追加研發投入,夯實企業管理各個方面的根基。結果,2007年,中興通訊業績為347億元,而華為銷售額達16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168億,突破千億大關)。

此時的華為銷售額僅相當於中興的3.36倍。而到了2017年,儘管受到國家各級領導的關心與提攜,中興通訊才勉強過了千億大關,達1088.20億元,而此時的華為呢,銷售額達6036億元,不但跑贏了房地產,更是中興通訊的6倍之多!不但在技術上以全新的5G技術領先中興,更在手機等消費品業務上將之狠狠甩到後面。

當然,我們說,中興通過仍然是一家值得尊敬的公司,32年成長成為一家千億公司,速度也並不慢。但兩者的比較說明,國家的扶持如果用得習慣了,往往會阻礙企業內部能力的培養,相反,一直在殘酷競爭中保持危機感的華為即使受到美國等的打壓,但卻越戰越勇。

相比之下,之前華為在美國受到的打壓更甚,中興通訊一度得其便利,但為什麼華為沒有被罰數十億元?難道僅僅因為它是一家國有企業嗎?不盡然,一定是其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並未培育出與西方政策法規鬥智鬥勇的能力。

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不是一直受國家”關愛“的一種副作用?我覺得,肯定是的。

真正長久強大的企業一定是在市場之中淬鍊出來的,而不是靠著關愛扶植起來的。否則,遲早一天會跌跟頭。

固然規模很大的企業難免與政府打交道,受到關愛,也會受到外國政府的特別關注,但這些只是外因。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內因,是企業能否建構起強大的組織能力和戰略能力,建立起應對各種複雜情況和危機的防火牆,否則,即使你幸運地成長為一棵大樹,也很容易被一陣小小事件引發的風暴吹倒。

不信,你看看曾經風靡一時的三株、愛多、霸王、巨人、……如果你想舉例,可以列出一大串類似的企業名字。

“不是不想愛,不是不去愛。

怕只怕,愛也是一種傷害。”

對政府部門而言,最重要的是有這樣的警醒心,因為過多的扶持可能令企業競爭力陷入衰退;

政府真正要保護的不是一個企業、或輸血,而是建立起對所有企業公平競爭的政策與法制環境,讓所有的企業有序、自主生長;否則,過分的溺愛和保護就是一種傷害。

企業更不要天天尋求政府的支持,那樣的企業只是政府豢養的寄生蟲,根本不叫企業;企業要致力以求的是,秉持自己的初心,不能因為別人不守規則搶跑而迷失自己。面對市場固然殘酷辛苦,但是長久之道,長於要政策補貼看似一時得利,卻可能喪失面對競爭的意志和戰鬥力。

“愛”也是一種傷害——兼評”鴻茅“與”中興“事件

“愛”也是一種傷害——兼評”鴻茅“與”中興“事件

“中國智造之星100”項目推進中,包括以下版塊:

“123家富有創新的中小企業”,

中國智造創新論壇,

走進中國高端製造沙龍、

中國智造系列叢書,

社群CEO互動分享(100位CEO說),

留言給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