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专家电话卖假药 4000余老人上当受骗

冒充“北京301医院”、“同仁堂”等知名医疗研究机构,假扮医学专家、学者教授,一个大型诈骗团伙利用非法购买的个人健康生理信息,打着提供康复咨询服务的名号,专门诱骗患病中老人购买保健品和药品,低进高出、夸大疗效。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团伙多次实施诈骗,作案地点涉及全国30个省市及地区,受害人超过4000人,诈骗金额将近250万元,涉案人员多达28名。

经奉节县检察院提起公诉,近日,该县法院以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数罪并罚,判处被告人杜立朋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12万元;其他20余名被告人以诈骗罪分别判处拘役三个月至有期徒刑十年不等刑罚;部分涉案不深的话务人员被适用缓刑。

成立公司掩人耳目

这个诈骗团伙是典型的组织化犯罪,其内部有着严明的制度,明确的分工。为掩人耳目,该诈骗集团去年4月至今年6月,先后注册“鹤乡商贸”、“白城养参堂商贸”等多家公司,在“合法公司”的外壳下,从事违法犯罪的勾当。

据犯罪人杜某供述,在实行诈骗活动之初,他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大量公民健康生理类的信息后,与另一名叫做朱某的同伙共同出资,租赁办公场所,购置座椅、电话、电脑等办公用品,并通过58同城、赶集网等网络招聘平台招聘了15各话务员,一个有模有样的公司就这样成立了。为了方便实施诈骗活动,杜某和朱某的诈骗公司分工明确。“朱某负责在当地管理公司的日常运行,我负责在进发货、找电销对象的资源、员工的工资和公司的资金管理。”犯罪人杜某交代。

按照前期制定的制度和分工,公司每天早上8点上班、朱某负责点名、开早会,并由专人监督报告员工出勤情况。在每天早会结束后,话务员就用杜某提供的电话资源信息开始打电话进行电话销售,做成的业务都要把每单的信息填在制式的业务单上,交由朱某核单后再发至杜某,由杜某统一进行打包、填打快递单、发货,一件件 “专家”、“学者”推荐的“特效药”、“养生产品”就这样发送到了受害人手中,为杜某等人牟取暴利。

博得信任骗取钱财

根据警方的调查结果,很多打电话“问诊”的话务员只有初高中、甚至小学文化水平,更别说具有医学背景了。面对不同患者的各种病症,他们却能对答如流,俨然一副专家学者的样子。

这些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话务员,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原来,为了提高诈骗成功率,诈骗团伙的办公桌上都放着一套“话术”本。所谓“话术”就是诈骗团伙提前准备的“对话资料”,就是让话务员学习怎样冒充医院的医师主任给对方打电话,以及学习一些医疗常识和语态语速上的冒充技巧。

“话术”上面写着对话步骤,第一步谎称自己是康复中心或者养参堂的医师主任,第二步就问诊,第三步就根据对方的病情销售产品。对场景设计、聊天内容,“话术”本都有详细标注,对受害人可能提到的问题,都有应对方案,每种套路都有几十上百句现成台词,每句台词结尾标注情绪、语气,如何赞美客户、关爱客户、夸大病情恐吓客户,每个话务员上岗前,都经过了相应培训。

“培训期间我们就是反复的熟悉话术,然后和杜某对话术,对话术流利了就可以打电话进行销售了。”某涉案话务员交代,“我们冒充的都是国内知名的医疗机构,这些机构在中老年人的心目中,权威性比较高,然后针对买家在电话里描述的病症,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话术,有针对性的回答对方的病情,除了产品,还有多种配套服务,比如货到付款,客户会觉得放心。” 话务员针对对方所患的疾病,对照“话术”上面的语言沟通方式,分门别类推荐产品,告诉对方疗效非常非常好。比如说糖尿病,话务员就会说他们的产品使用一个疗程(3个月)左右血糖就能够稳定的降下来,服用一个疗程以后就可以不注射胰岛素,疗效非常的好。

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话务员博取受害者的信任,从而实施诈骗。

低进高出利益惊人

今日,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该诈骗集团推销的38种产品送检后,大多被鉴定为假药或标识标签不符合规定的三无产品。

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该诈骗团伙对产品只要求最低价,价格往上不限,所售产品进价多为几元至几十元不等,而卖出去的价格大多在100-2000元之间 “我也不在意这些东西的真假,反正吃不坏人,卖的价格高低主要看话务员的口才。”犯罪人杜某交代。在实施诈骗过程中,该诈骗团伙还在快递包裹中夹带医疗卡、刮奖卡、vip卡、会员卡、医生照片及其工作单位信息等物品,并针对经济宽裕的受害人以办理医疗补助、办理会员卡等方式,继续实施诈骗。

“会员卡实际上就是一种销售的策略,也就是虚高价格,然后以会员卡的方式对客户打折,让客户认为得了实惠。”通过此种手段,今年7月,一位许姓老人就被诈骗12.1万元之多。目前,该案经当地法院一审审理后,认定28名被告人均构成诈骗罪。

其中,主犯杜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杜立鹏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二万;其他被告人分别依照犯罪情节程度被判处拘役三个月直至有期徒刑十年不等,部分涉案不深的话务员被适用缓刑。

检察官提醒:

就医请到正规医疗机构,子女应多关怀老人

近年来,诈骗分子针对老年群体的诈骗事件屡见不鲜。奉节县人民检察院经办检察官分析,无外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老年群体知识结构陈旧、信息渠道单一,而涉老诈骗犯罪却日趋专业化、职业化,老年群体辨别难度加大;二是部分老年人平日缺少子女关怀,生活方式单一寂寞,对陌生人的嘘寒问暖放松了警惕;三是老年群体普遍存在部分老年疾病,急于求医的心理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四是老年群体对养生颇为注重,成为骗子买卖“健康”的主要市场;五是老年躯体贪便宜与从众心理较重,容易受价格诱惑、消费返利、会员打折等因素影响,陷入诈骗陷阱。

对此,检察官呼吁广大子女,不仅要从物质上赡养老人,更要从精神上关心老人,经常和老人沟通交流,弥补老人情感缺失,提倡不在身边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常打电话问问,对涉老违法犯罪早发现早预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