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哲学——态度产生的结果如同11级飓风!

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结果

成功哲学——态度产生的结果如同11级飓风!

有许多被动的人平庸一辈子,是因为他们一定要等到每一件事情都百分

之百的有利、万无一失以后才去做。当然,我们必须追求完美,但是人间的

事情没有一件绝对完美或接近完美。等到所有的条件都完美以后才去做,只

能永远等下去了。

拿破仑·希尔为此曾专门举过三个实例。

第一例:吉恩先生为什么一直未娶?

吉恩快四十岁了,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份稳定的会计工作,一个人

住在芝加哥,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早点结婚。他渴望爱情、友谊、甜蜜的家庭、

可爱的孩子以及种种相关的事。他有几次差点就要结婚了,有一次只差一天

就结婚了。但是每一次临近婚期时,吉恩都因不满他的女朋友而作罢。

有一件事可以证明这一点。两年前吉恩终于找到梦寐以求的好女孩。她

端庄大方、聪明漂亮又体贴。但是,吉恩还要证实这件事是否十全十美。有

一个晚上当他们讨论婚姻大事时,新娘突然说了几句坦白的话,吉恩听了有

点懊恼。

为了确定他是否已经找到理想的对象,吉恩绞尽脑汁写了一份长达四页

的婚约,要女友签字同意以后才结婚。这份文件又整齐,又漂亮,看起来冠

冕堂皇,内容包括他所能想象到的每一个生活细节。其中有一部分是宗教方

面的,里面提到了哪一个教堂、上教堂的次数、每一次奉献金的多少;另一

部分与孩子有关,提到他们一共要生几个小孩、在什么时候生。

他把他们未来的朋友、他太太的职业、将来住在哪里以及收入如何分配

等等,都不厌其烦地事先计划好了。在文件末尾又花了半页的篇幅详列女方

必须戒除或必须养成的一些习惯,例如抽烟、喝酒、化妆、娱乐等等。

准新娘看完这份最后通牒,勃然大怒。她不但把它退回,又附了一张便

条,上面写道:“普通的婚约上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一条,对任何

人都适用,当然对我也适用。我们从此一刀两断!”

当吉恩先生告诉拿破仑·希尔这段奇遇时,还委屈地说:“你看,我只

是写一份同意书而已,又有什么错?婚姻毕竟是终身大事,你不能不慎重其

事啊!”

吉恩真是大错特错。他可能过分紧张,过度谨慎,但不论是婚姻,或是

任何一件事情,你都不能过于吹毛求疵,以免你所订的每一种标准都偏高了。

吉恩先生处理婚姻问题的做法,跟他对工作、积蓄、朋友的交情,甚至每一

件事情都很象。

成功哲学——态度产生的结果如同11级飓风!

成功的人物并不是在问题发生以前,先把它统统消除,而是一旦发生问

题时,有勇气克服种种困难。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完美要求必须折衷一下,

这样才不至于陷入行动以前永远等待的泥沼中。当然最好是有逢山开洞、遇

水架桥那种大无畏的精神。

第二例:杰米先生如何住进一间新房子?

当我们决定一件大事时,心里一定会很矛盾,都会面对到底要不要做的

困扰。下面的实例是一个年轻人的选择,他终于大有收获。

杰米先生是个普通的年轻人,大约二十几岁,有太太和小孩,收入并不

多。

他们全家住在一间小公寓,夫妇两人都渴望有一套自己的新房子。他们

希望有较大的活动空间、比较干净的环境、小孩有地方玩,同时也增添一份

产业。

买房子的确很难,必须有钱支付分期付款的头款才行。有一天,当他签

发下个月的房租支票时,突然很不耐烦,因为房租跟新房子每月的分期付款

差不多。

杰米跟太太说:“下个礼拜我们就去买一套新房子,你看怎样?”

“你怎么突然想到这个?”她问,“开玩笑!我们哪有能力!可能连头

款都付不起!”

但是他已经下定决心:“跟我们一样想买一套新房子的夫妇大约有几十

万,其中只有一半能如愿以偿,一定是什么事情才使他们打消这个念头。我

们一定要想办法买一套房子。虽然我现在远不知道怎么凑钱,可是一定要想

办法。”

下个礼拜他们真的找到了一套俩人都喜欢的房子,朴素大方又实用,头

款是1200 美元。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凑够1200 美元。他知道无法从银行借到

这笔钱,因为这样会妨害他的信用,使他无法获得一项关于销售款项的抵押

借款。

可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杰米突然有了一个灵感,为什么不直接找承包商

谈谈,向他私人贷款呢?他真的这么做了。承包商起先很冷淡,但由于杰米

一再坚持,他终于同意了。他同意杰米把1200 美元的借款按月交还100 美元,

利息另外计算。

现在杰米要做的是,每个月凑出100 美元。夫妇两个想尽办法,一个月

可以省下25 美元,还有75 美元要另外设法筹措。

这时杰米又想到另一个点子。第二天早上他直接跟老板解释这件事,他

的老板也很高兴他要买房子了。

杰米说:“T 先生(就是老板),你看,为了买房子,我每个月要多赚

75 元才行。我知道,当你认为我值得加薪时一定会加,可是我现在很想多赚

一点钱。公司的某些事情可能在周末做更好,你能不能答应我在周末加班呢?

有没有这个可能呢?”

老板对于他的诚恳和雄心非常感动,真的找出许多事情让他在周末工作

十小时,他们因此欢欢喜喜地搬进了新房子。

这个实例可以归纳为三点:

1、杰米的决心燃起心灵的火花,因而想出各种办法来实现他的心愿。

2、由此,他的信心大增,下一次决定什么大事时会更容易、更顺手。

3、他提高了家人的生活水准。如果一直拖延,直到所有的条件都解决时,

很可能就永远也买不起了。

第三例:席第先生想要自己创业,但是⋯⋯

席第先生又代表另一种类型,他一定要等到万事俱备以后才去做。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席第先生进入美国邮政局的海关工作。他很

喜欢他的工作,但5 年之后,他对工作上的种种限制、固定呆板的上下班时

间、微薄的薪水以及靠年资升迁的死板人事制度(这使他升迁的机会很小),

愈来愈不满。

他突然灵机一动。他已经学到许多贸易商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这是他

在海关工作耳濡目染的结果。为什么不早一点跳出来,自己做礼品玩具的生

意呢?他认识许多贸易商,他们对这一行许多细节的了解不见得比他多。

自从他想创业以来,已过了10 年,直到今天他仍然规规矩矩在海关上

班。

为什么呢?因为他每一次准备放手一搏时,总有一些意外事件使他停

止。例如,资金不够、经济不景气、新婴儿的诞生、对海关工作的一时留恋、

贸易条款的种种限制以及许许多多数不完的藉口,这些都是他一直拖拖拉拉

的理由。

其实是他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被动的人”。他想等所有的条件都十全

十美后再动手。由于实际情况与理想永远不能相符,所以只好一直拖下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