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比你忙,還堅持運動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30歲,對於足球運動員來說,已經是職業生涯的分水嶺。

然而對於C羅卻未必如此。C羅在30歲以後卻比之前更加開掛:率皇馬三度蟬聯歐冠冠軍,帶領葡萄牙豪奪歐洲盃冠軍,五座金球獎加身。

今年5月,33歲的C羅在接受媒體採訪曾說:如今的我,有著23歲的身體

而這一切,離不開他強大的自律健身:

即使是休賽期,C羅也會在家健身,每天達到3-4個小時。他甚至把客廳改造成了健身房。

那些比你忙,还坚持运动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不少網友紛紛表示:C羅優秀也是有原因的。

你在家裡窩在沙發上看電視,C羅在家裡對著電視,和孩子一起做運動。

那些比你忙,还坚持运动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那些比你忙,还坚持运动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圖片來源:《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

對於不少說沒時間運動的人,忙不是藉口。

比你忙的他們,也在堅持運動!因為他們知道運動有多麼重要!

1

俞敏洪:跑步、游泳、飯後散步,保證身體健康這件事情就有了

那些比你忙,还坚持运动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俞敏洪滑雪 (來源《早安,新東方》第209期)

“醒過來以後,我就會跑步。一般就是跑二三公里,不會多跑,我又不想變成馬拉松運動員,只要跑到舒適的程度就可以。還有些比較喜歡的體育運動,比如滑雪,還有徒步。游泳是一個禮拜二三次。再加上每天飯後散步,保證身體健康這件事情就有了。”新東方董事長兼總裁俞敏洪說。

2

柳傳志:等生病時再鍛鍊就太遲了

那些比你忙,还坚持运动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聯想公司柳傳志最基本的鍛鍊就是走路,在外面散步或者在跑步機上慢跑,每天堅持。他認為人一定要逼著自己鍛鍊,不能因為沒有病或懶就放鬆,等到生病時再鍛鍊就太遲了。

3

潘石屹:跑步讓我更幸福,每天一定要在戶外運動一個小時

那些比你忙,还坚持运动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經常會在微博上與粉絲分享他的跑步經歷,他的夫人張欣也是跑步愛好者。

“跑步後,我覺得最明顯的變化是情緒。大家的工作壓力都很大,有時候難免會抑鬱、不高興,但是跑完後心情馬上就能愉悅起來。我看過一本書,人每天一定要在戶外運動一個小時,你可以慢跑、走路,都好。”

4

王隴德:意識到鍛鍊對生命的重要性

那些比你忙,还坚持运动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曾被腰間盤突出、脂肪肝所困擾。他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並開始鍛鍊!

無論工作多忙,他都要抽出時間鍛鍊,平均每天鍛鍊一個小時,從不給鍛鍊找藉口。平常做做力量訓練、打打太極拳,週末遊游泳等。每次出差,他都帶上輕便的拉力器。

講起鍛鍊,他說:“很多人不能堅持運動,主要是沒有緊迫感,沒意識到鍛鍊身體對他們生命的重要。想鍛鍊總是有時間的,也不用什麼高檔設施。

我每天晚上10點後,邊看電視邊鍛鍊一個多小時。

同等年齡的人,常鍛鍊和不鍛鍊的人差距很大。

缺少運動不會在短期內產生明顯影響,但日積月累必然會影響健康。別再自己抱著僥倖心理了!

缺乏運動鍛鍊是世界衛生組織總結的全球第四大死因!前三大死因是血壓、吸菸、高血糖。

每年全球有三百多萬人因為缺乏鍛鍊而死亡。然而我們太不愛鍛鍊了!中國18歲以上居民83.8%從不參加鍛鍊,其中城市為73.2%(據慢病檢測數據)。

“運動是醫藥”這是西方醫學奠基人希波拉底的一句名言。運動和不運動的人,10年的對比也許就是這樣的:

那些比你忙,还坚持运动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那些比你忙,还坚持运动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那些比你忙,还坚持运动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1. 運動的人,血管更健康

堅持鍛鍊能有效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降低高血壓、中風和冠心病發生的幾率,對高血壓、高血糖等還可以起到康復作用。

2. 運動的人,骨骼更牢固

人運動時,骨頭會因為受力而微微的變形,這種變形會刺激分泌細胞因子,來調動骨質的重建單元,自然不容易骨質疏鬆。

3. 運動的人,皮膚更好

經常參加運動的人,皮膚中的皮脂腺和汗腺分泌旺盛,有利於皮膚中的廢棄物排出,使得皮膚變得光滑。特別是運動後大量的汗液,能起到清潔皮膚的作用。

4. 運動的人,關節更健康

健身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為3.5%,而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據《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2017年6月刊文)。經常運動,關節滑液才能在關節內到處流動,起到潤滑和提供營養的作用。

5. 運動的人,大病難找

常鍛鍊能讓死於癌症的幾率低21%,死於心血管疾病的幾率低41%。但一週鍛鍊一兩次同樣能讓死於癌症的幾率低18%,死於心血管疾病的幾率低40%。

6. 運動的人,生活更快樂

運動可以刺激大腦垂體分泌能使人身心愉悅的“內啡肽”,緩解消極情緒對免疫系統的抑制作用,並提高中樞系統反應能力,緩解疲勞。

7. 運動的人,心理更健康

大腦成像研究表明,經常鍛鍊的人心理更健康。運動能刺激內啡肽的釋放,這就有助於你清醒地思考問題,緩解疼痛,減輕壓力。鍛鍊還有助於減脂和增長肌肉,改善身體形象,提高你的信心。

8. 運動的人,大腦不易老

鍛鍊還能防止認知功能衰退,這就意味著你記憶信息、保持注意力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增強。

9. 運動的人,睡的更香

經常鍛鍊的人更容易放鬆,他們的睡眠質量也高。

簡單說來,運動的好處可以歸納為:

提升免疫能力;

預防冠狀動脈、呼吸及代謝系統疾病;

降低癌症的發生率;

穩定及改善血壓;

改善血液成分;

改善睡眠;

幫助控制及穩定血糖;

改善焦慮、憂鬱;

預防肌肉衰退及勞損;

減緩骨骼老化,預防骨質疏鬆;

減緩老化速度;

降低早逝的發生幾率。

運動與癌症的癌症的關係:

長期堅持運動的人比不運動者患癌率少90%;而且堅持運動的患癌者死亡率也比不運動的小得多。

從事積極身體活動和經常鍛鍊的群體,其直腸癌的患病率能夠減少30%~40%,乳腺癌的患病率能夠減少20%~30%,並很有可能降低子宮內膜癌的患病風險。

這提示長期健身運動對防癌的積極作用,即運動可以提高身體抵抗力,增強免疫功能,讓機體內發生變異的細胞能及時被發現、殺掉。因此,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加入運動,防患於未然,通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癌症等多種疾病的發生率。

多運動是讓身體遠離疾病威脅最簡單的方法,不過究竟活動量要多大,才能達到促進健康的好處呢?其實,包含做家事等日常活動在內,每天只需要有3個小時的溫和運動時間就可以減少疾病產生的威脅。此外,每天走路散步90分鐘,還可以幫助降低乳癌風險達30%。

那些比你忙,还坚持运动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美國癌症學會(ACS)也提出了癌症預防的營養與身體活動指南:1. 成人每週應該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75分鐘高強度的身體活動,或兩種活動等值的結合,推薦一週分散進行。

2. 兒童和青少年每天應進行至少1小時中等強度或高強度的身體活動,且每週至少有三天進行高強度身體活動。

3.減少靜態活動並在平時生活中多做一些身體活動,不論活動程度如何均有利於健康。可見,運動作為一種安全有效的輔助癌症康復的手段,得到了多方權威的認可,並作為預防腫瘤的常識進行推薦和推廣。

那些比你忙,还坚持运动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腫瘤防治常識》|健康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