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滇緬遠征軍軍歌背後的故事?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中華民族從此陷入深重的災難之中,整個抗戰時期中國軍民傷亡京津3000多萬人口,經濟損失不計其數,然而英勇的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並不以自身貧弱的國家力量而自卑,用幾千萬人的生命築起了中華民族的鋼鐵長城。在整個抗戰期間無論正面戰場上的抗日軍隊還是敵後的抗日軍隊都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同時為了鼓舞士氣那一時期的中國藝術創作者們先後創作出了許多鼓舞著中國人民的歌曲,除了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之外還有《大刀進行曲》、《黃河大合唱》、《保衛黃河》、《松花江上》等,然而在這些膾炙人口的歌曲中還有一首作於中國遠征軍赴域外作戰的軍隊中,後來成為遠征軍的軍歌的《知識青年從軍歌》。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滇緬遠征軍軍歌背後的故事?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

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齊從軍,淨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

忍情輕斷思家念,慷慨捧出報國心。

昂然含笑赴沙場,大旗招展日無光,

氣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長矢射天狼。

採石一戰復金陵,冀魯吉黑次第平,

破波樓船出遼海,蔽天鐵鳥撲東京!

一夜搗碎倭奴穴,太平洋水盡赤色,

富士山頭揚漢旗,櫻花樹下醉胡姬。

歸來夾道萬人看,朵朵鮮花擲馬前,

門楣生輝笑白髮,閭里歡騰驕紅顏。

國史明標第一功,中華從此號長雄,

尚留餘威懲不義,要使環球人類同沐大漢風!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滇緬遠征軍軍歌背後的故事?

抗戰進入後期時候,國民政府針對知識青年發起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發動了當時的數十萬的知識青年參軍報效祖國,詞首歌曲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詞首歌曲以歷史故事為起筆,以雄壯威武之風為結尾,洋洋灑灑數百言包含著那個時期號召知識青年從軍的壯懷激烈。然而這首歌卻在眾多網友中引起了很多爭論,有不少的網友質疑其所作年代,認為那個時期的軍隊不可能有如此高的文化修養,因為在此首軍哥中包含的歷史典故元素和文學功力十分令人驚歎,因此有不少的網友認為那個年代的國軍士兵不可能有如此高的文化積累。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滇緬遠征軍軍歌背後的故事?

然而,實際情況是,這首歌詞的作者雖然不詳但是可考的是這首歌詞的源自於當時的中國駐印度蘭姆伽訓練基地的新一軍中的一名士兵所做的詩,由於富含深切的民族大義和雄渾豪邁的氣魄在當時的士兵中流傳開來,後來被時任新一軍軍長的孫立人聽聞,對這首歌詞十分喜愛,因此這首歌詞便流傳了下來。當時的新一軍正是響應了當時的國民政府發動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而組成了,大部分的參軍者都是知識青年,新一軍的軍官大多數擁有大學學歷,而士兵也大多擁有高中學歷,可以說新一軍是那個時期擁有高學歷的軍隊,因此新一軍又被稱為民國"天下第一軍"。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滇緬遠征軍軍歌背後的故事?

而據說這說歌詞最初的版本只有前面一部分,即是從第一句到齊從軍,淨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而從這一句之後的後半部分是後來的人補上去的,而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中這首歌也被頻繁的唱起,所演唱的部分也只是到第一部分,可見大多數的人也都是認可這樣的說法。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滇緬遠征軍軍歌背後的故事?

同時歌詞中所提到的漢代的終軍也是一個忠心報國為此付出生命的人物,終軍是西漢的少年外交家,武帝時,南越(今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割據政權尚未歸附,他又自請出使南越,表示"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請纓"一詞即典出於此)。至南越後,他說服南越王臣服漢朝,但南越丞相呂嘉極力反對,發兵攻殺南越王及漢使者,終軍亦被殺。死時年僅20餘歲,世人稱之為"終童"。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滇緬遠征軍軍歌背後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