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曾经住过的285大院(一)

致我曾经住过的285大院(一)

一、西大楼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大院几乎是张店城区的最西沿,由这里往西,也就是如今最受人们追捧的所谓黄金西区,都是兔子不拉屎的庄稼地,这从其中土得掉渣的地名就可见一斑:五里桥、马尚村、冢子坡。当时,整个张店最高大的建筑就是我们大院的六层办公大楼(原淄博人民委员会旧址),站在顶楼,整个张店的市容都能够尽收眼底。也因为如此,张店仅有的两路公交车都把我们大院作为了终点站,来了围办公楼前的毛主席像转一圈,然后再掉头向东。为方便起见,当时公交车售票员都把我们大院的办公楼喊成西大楼,久而久之它的真名倒被人们忽略了,直到现在有些张店的公交站牌上还把它称作西大楼。零八年,这座六层建筑更被市政府列入了淄博市第一批近现代优秀建筑和纪念性建筑保护名录。

也许是沾了西大楼名气的光,当年我们小学的位置虽然地处张店西郊,但名字却极其响亮:中心路小学。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我们小学的名字也是一年数变,从中心路换成了红旗七路,从红旗七路更打回了原型“道庄小学”,乍听起来就跟一村办学校似的。搞得好多年以后,当我在履历表上填报小学校名时,都相当地不好意思,生怕别人误解我是农村的留守子女,忙不迭地跟人解释:“当年俺们学校可不叫这名字,那可是张店大名鼎鼎的中心路小学。”

西大楼如今已成了199旅的旅部,虽然内部进行了多次装修,但外观和构造基本如故。大楼建于何年何月,如今已经无从考究,但从它及其坚固的花岗岩外墙来看,岁月那可是相当久远。据我父亲介绍,六十年代当跟苏修关系紧张时,为防空起见,部队曾在西大楼的一角进行过一次抗破坏实验。几十公斤炸药爆破之后,硝烟散尽,西大楼依然挺立,几乎发毫未伤,大楼的质量和坚固由此可见一斑。

西大楼除了作为我们部队的办公大楼,它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考验院内男孩子的勇气。大楼内部的楼梯直通五层,从五层的东西阳台各有一个露天铁梯可以直达六层。爬上六层,基本上可以算作站在了张店之颠,整个城区一览无余。天气好时,振臂高呼,半个张店城都能够听到你的声音。那份豪迈,颇有点主席俯瞰橘子洲头,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劲头。

不过,如果你是从大楼内部楼梯爬到顶楼的话,那份豪迈恐怕得失色不少。我们那会儿,最拔份、最具有男子汉英雄气概的是不进大楼,而从楼后面的天梯一蹬蹬直接爬到六层。那天梯就挂在大楼外部,不仅特别窄,而且没有任何安全防护,爬到一半,回头下望,胆小或者有恐高症的一般都能吓得心惊胆战,只好乖乖下撤认输。所以曾经成功爬上去的大哥哥,都无比诚恳地介绍经验给我们:“只要往上爬,就一定手抓紧了,千万别往下看,只有熊包才半途而费。”

由于爬天梯具有相当的危险和诱惑,我们大院警通连一位据说擅长爬树的战士,就是从那半截摔下来,所幸生命无碍,只是这当兵的生涯就此终结。为此,母亲多次警告我,千万别受坏孩子的挑唆去冒那个险,她要是知道了非得打断我狗腿不可。整个小学期间,我一直遵循母亲的教诲,从来没去爬天梯。考上初中之后,随着年龄的曾加,那颗不羁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总是琢磨做点出格的事来证明自己确实长大。一个周日的中午,在几个伙伴夹枪带棒的讥讽之下,我头脑一热便做出个大胆的举动:从天梯攀上顶楼。

如何爬的,自己早已记不清楚,但爬到顶层的那份欣喜和豪迈,我却是至今难以忘怀。放眼望去,除了东边是市委大院之外,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庄稼。深深呼吸,雨后无比清新的口气扑鼻而来;振臂高呼,仿佛世界都踩在自己的脚下。也就是那时周华健还默默无闻,否则我真想高歌一曲:不经历风雨,怎么可以看见彩虹!

第二天,也不知是哪个蒲志高告的密,母亲知道了我爬楼的壮举。一番言辞激烈的教训之外,残酷的惩罚随之而来:罚我三天不能吃奶奶做的蛋炒饭。闻着喷香的蛋炒饭只能望而却步,那教训真可谓是刻骨铭心,于是我壮怀激烈的下一步冒险计划就此泡汤,从此再也没有爬过西大楼。

文:老橡树,大院子弟:神龙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