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这家巨富家产相当于全国收入1

话说江南六大古镇的之一的南浔,在晚晴那可是以出巨富而闻名的,所谓“南浔四象”(头等巨富),个个都富可敌国。今天要给大家聊的就是这四大富豪中排行第一的那位!

南浔这家巨富家产相当于全国收入1/4,富可敌国却醉心于买书!

古镇南浔

南浔这家巨富家产相当于全国收入1/4,富可敌国却醉心于买书!

乘船游览南浔,南浔的水道并不算十分宽阔。

第一眼看到小莲庄,我立马就想起了我在湖州去的莲花庄公园,说来二者还真有渊源。小莲庄乃是清代南浔巨富光禄大夫刘镛(注意不是刘罗锅那位哦)的庄园,名曰“小莲庄”即使表达仰慕元代画家赵孟頫所建湖州莲花庄之意,从1885年到1924年,前后共花了近40年才最终建成。

南浔这家巨富家产相当于全国收入1/4,富可敌国却醉心于买书!

巨富刘镛

这当盐商的刘镛到底有多少钱?据说他家的资产有白银2000万两!这是什么概念?在刘镛那个时代,清政府一年的收入也不过一年7000~8000万两,一家的资产就相当于全国收入的1/4!今天到处演讲的马首富,宣扬“一个亿小目标”的王首富,和他比起来那就是个屁啊!

南浔这家巨富家产相当于全国收入1/4,富可敌国却醉心于买书!

既然名中有“莲”,那小莲庄中园中荷花池自然是少不了的,实际的小莲庄的园林也是以荷花池为中心,周围曲径回廊,亭台楼榭,花园假山一样不少。而建筑方面则更有意思,小莲庄并不是和其他古镇一样纯粹地走传统路线,而是更多的呈现出东西合璧的风格——譬如荷花池旁边的那座小楼(“东升阁”,西洋式的楼房,俗称“小姐楼”,想必以前是刘氏家族千金的闺房吧),就明显的是西洋的风格。

东西合璧——这也是南浔的建筑群落区别于其他江南古镇的独到之处,概因南浔因丝闻名,因丝而富,财大气粗的丝商们从明清时代就开始做外贸生意,见多识广,对外来文化也不排斥,在建筑方面也就洋为中用了。

小莲庄里的荷花池,想来夏天这里一定荷香阵阵。

南浔这家巨富家产相当于全国收入1/4,富可敌国却醉心于买书!

绕过荷花池便是刘氏家庙,两座三重檐的高大牌坊矗立在家庙前,两株枝繁叶茂的桂花树也散发着阵阵幽香。这是刘家祭祀祖先的地方,规格自然也是颇高,光门槛就有近1米高,想要跨过去是绝无可能了,想过去只能用“翻”。只有身份地位高的贵人到来,才会把门槛的木板去除一些,让贵客可以迈过。

刘氏家庙,有一个巨高的门槛。

南浔这家巨富家产相当于全国收入1/4,富可敌国却醉心于买书!

刘氏家庙前的牌坊。

南浔这家巨富家产相当于全国收入1/4,富可敌国却醉心于买书!

南浔这家巨富家产相当于全国收入1/4,富可敌国却醉心于买书!

小莲庄通往嘉业藏书楼的甬道,两旁都是高大的香樟树。

南浔这家巨富家产相当于全国收入1/4,富可敌国却醉心于买书!

嘉业藏书楼就在小莲庄的旁边,和小莲庄由一条甬道相连,路两旁都是高大的香樟树,几乎遮蔽了整个甬道上的天空。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讲求的是“耕读传家”,宰相首辅尚书都出了不少的南浔,世家们对藏书也颇有心得。嘉业藏书楼的主人刘承干是小莲庄的主人刘镛的孙子,于1920至1924年建造了嘉业藏书楼,楼中有一块“钦若嘉业”的金匾乃是末代皇帝溥仪所赠——不过这已经不算是御赐了,因为那时清朝早已灭亡。

富可敌国的刘家,最大的爱好就是藏书。其实藏书是一项非常耗费金钱和精力的活动,甚至比收藏古董还要费心费力。有刘家的万贯家财作为保证,虽然是一座小镇上的藏书楼,也不容小视。据说在藏书楼的全盛时期,藏有宋元刊本155种,地方志书一千余种,及不少明刊本、明抄本,大量的是清人文集和各种史集,这都是刘家耗银数十万两四处搜集所得,着实不易。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嘉业藏书楼还藏有不少雕版印书使用的雕版——这可都是大体量的家伙啊,也是古代印刷术的历史见证,今天我们依然能在藏书楼中见到。

南浔这家巨富家产相当于全国收入1/4,富可敌国却醉心于买书!

嘉业藏书楼的藏品很是丰富。

南浔这家巨富家产相当于全国收入1/4,富可敌国却醉心于买书!

南浔这家巨富家产相当于全国收入1/4,富可敌国却醉心于买书!

两旁的架子上藏有珍贵的雕版。

南浔这家巨富家产相当于全国收入1/4,富可敌国却醉心于买书!

嘉业藏书楼的窗棂和铁栏杆(那时很少见)的图案也是“嘉业藏书楼”的字样。

南浔这家巨富家产相当于全国收入1/4,富可敌国却醉心于买书!

南浔这家巨富家产相当于全国收入1/4,富可敌国却醉心于买书!

因为那时还没有电焊工艺,所以那时的铁艺栏杆各部件都是用螺钉固定的。

南浔这家巨富家产相当于全国收入1/4,富可敌国却醉心于买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