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買房的人,活該越來越窮嗎?是的

“每年買一套房子,因為中國的土地最值錢。”

買房子是吳曉波的一個習慣。十多年來,他堅持的一個原則,是一年買一套房子。原因是吳曉波有著自己的財經史觀,他認為中國的土地最值錢,且土地價格一直處在上升通道中。

吳曉波的財富來源之一是因為他長期投資樓市。以吳現在的住處,濱臨京杭大運河的綠城深藍廣場為例,其買深藍廣場時的單價在1.5萬元/平米左右,現價該項目的二手房價在5萬元/平米左右。“2008年,我買十套房子並不算多,應該再多買一些,畢竟早些年買套房子還比較輕鬆。”吳曉波在2009年接受《都市週報》的採訪中這麼說。

不買房的人,活該越來越窮嗎?是的

“越有錢越買房”已經成了一條定律。但你更要知道的是後半句:越買房越有錢!所有人都可以通過買房實現財富增值。著名投資人巴菲特曾說:一生能夠積累多少財富,不取決於你能夠賺多少錢,而取決於你如何投資理財。因此家庭理財規劃中,合理的配置資產最為重要的。而買房是近年來很多家庭資產配置的首選,房子不僅有居住和金融的屬性,還附加了升值的特性。

房價越來越高,許多人以為買房是有錢人的特權。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對大部分人來說,買不買得起房從來就跟收入無關,你看看現在買房的,有幾個是靠工資買得起的,大家也算過,多數人靠死工資還不得等個上百年才能買套大房子啊。

回過頭來看,因為大家都賺了,主要是對於風險的態度不同,決定了你買房的勇氣。有再多錢,膽小也不敢買,因為你知道房子已經貴上了天,是有你擔心的問題的,可膽大的就這麼買了賺了。

不買房的人,活該越來越窮嗎?是的

所以說,越有錢越買房、越買房越有錢。原因主要在於以下:

第一,現如今,實體經濟的投資趕不上房產投資盈利的速度快。

就拿去年而言,房地產市場的利潤率普遍大於50%,而實體經濟卻不到10%。這兩者的利潤如此之大,有錢人如不選擇投資房產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其他的來。

第二,投資房產有保險的效果。

相對於實體經濟市場的變幻,房地產相對來說還是保持穩定的,起碼在最近十年間都是穩步向前的。

投資者最關心的就是資金的安全,如果搞實體經濟還不如房產保險,那麼怎麼會有人繼續向實體投資呢?

第三,房地產更加具有保值性。

從去年底匯率的一路下行,我們手中的錢在國際上的購買力越來越低,想要真正的抵抗住匯率的下行,從大方向上來看,也只有房產能與之競爭。

不買房的人,活該越來越窮嗎?是的

關於房子的資產屬性,有些朋友認為,作為自住的房子,即使價值五百萬,好像和自己也沒什麼關係;反正房子又不能賣,房子再值錢也沒有意義。實際上房子作為不動產,即使是自住,房產的價值也要計算到個人的資產當中。所以無論是自住還是投資,個人財富會隨著房子的升值而增加。

沒有商品房的年代,大家的財富就是自己的收入所得;相對來說比較“公平”,而進入商品房時代,你周圍的人都在買房,而你沒有買,大家的財富都在增加,相對來說,你的財富不增加就等於是減少了,這個邏輯要想明白。

不買房的人,活該越來越窮嗎?是的

從2015年至今很多城市的房產都在升值,只是市場行情有的出現的早,有的出現的晚,首先啟動的是有“市場風向標”之稱的深圳,接下來是上海和北京,然後是“四小龍”城市,南京、合肥、廈門和蘇州,再後來輪到了16個熱點城市,最後部分三四線城市的房產也在升值。

而17年推出史上最嚴厲調控政策,其本質只是限制房產流通,卻無法限制房價,這些政策無非就是要麼是剝奪一部分人的購買資格,要麼就是讓剝奪一部分人的貸款權力,並不能違背供求關係的市場價值規律,不能直接干預限價。試想一下,如果房價暴跌,就會影響整個社會經濟,銀行可能面臨破產,很多行業都會受到房地產行業牽連,進而導致失業增加,政府稅收減少,因此,房價是不可能暴跌的。

不買房的人,活該越來越窮嗎?是的

就區域而言,北上廣深的房價抗跌性最強;而二線、三線城市的房子是否具有添置價值,則取決於下邊兩個數據:

其一,在過去的五、六年裡,這個城市的人口是否處在持續增長的通道里;

其二,這一城市的服務業佔及和製造業能力是否在持續的提高中。顯然,人口的聚集能力和產業的轉型升級能力,是維持一個城市房價的基本條件。

這裡,我們發現,未來只有人口有明顯增量的城市,樓市才可能跳出熊市的大環境,跑贏通脹。擦亮眼睛、選好城市,趕緊下手吧!

吳曉波還說過一段話:“為什麼你如此努力還這麼窮?是因為你沒借錢買房。賺到的錢,不是定存銀行,就是買房自住,不產生租金收入。幾十年下來,錢貌似多了,但通貨膨脹更厲害,因為沒有利用任何的槓桿,所以,實際財富積累被泡沫吃掉了一大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