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年味、年俗的新旧更迭及坚守传统年俗

对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春节,如今过年的年味淡了,年俗少了,这是多数人不争的事实。但在笔者看来,历史和社会在不断地变化,过年的风俗随着变化也是必然的。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现在过年一些封建迷信的项目少了是自然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前,社会发展的速度相对较慢,故春节风俗习惯相对稳定甚至几十年变化不大也是可以理解的。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电视的春节文艺晚会成了亿万家庭的必有和保留节目,接着是手机短信拜年风靡一时,这二年又是亿万人在手机微信上拜年,并有精心制作、百般花样的图象和视频。这都是与时具进的结果,谁想挡也挡不住。这也告诉我们,新旧年俗的更迭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表现。而新年俗的出现,不能就简单地说是年味淡了,应该说是新年俗越来越丰富和文明了。然而,新年俗与传统年俗并非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我们国家历来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新旧年俗在很长时间内会一起并存的,变化也只是形式上,其喜庆团圆的内涵是会永恒不变的。

话说回来,一些念旧的特别是大部分上年纪的老人,对自己童时的年味是会永远记忆犹新并念念不忘的。我本人就属于此类,而且已年过古稀。这也不要紧,在不违反法律和社会文明又不妨害左邻右舍前提下,尽可坚持自己向往的旧年俗。如每年腊月二十三,我都要买糖瓜,当晚让所有家人都吃到。除夕那天照例要泡接(隔)年豆,捞接(隔)年饭。除夕白天早早和儿孙一起贴好对联、福字和窗花。

谈年味、年俗的新旧更迭及坚守传统年俗

谈年味、年俗的新旧更迭及坚守传统年俗

城里禁炮,就让孩子买了有电子声响的一长串小红灯,一直挂到过元宵节。此外,还让农村的弟弟及时从微信上发来除夕早晨上坟以及晚上放花放炮的视频,一起享受美好时刻,哪怕是过过眼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