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一位卓尔不群的哲学家

叔本华:一位卓尔不群的哲学家

《叔本华传》

前言

戴维·E.卡特赖特

阿图尔·叔本华一直都是大学校园之外拥有读者最多的哲学家之一。说学术界在近三十年内所给予他的关注,比他们在他1818年12月问世的哲学巨著《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The World as Will andRepresentation)出版之后的任何时期所给予他的关注都多,只是稍显夸张而已。然而,如果仅就英美学者的状况而言,这一说法却丝毫也未言过其实。正如在学者之中再度出现的对他的关注一样,他在大众中的广受欢迎,相对来说是不难理解的。除了采用为哲学家所钟爱的严格特有形式以探讨美学、认识论、伦理学、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等领域的传统话题之外,他还在五十年间不断求索,致力于发现并解释经验作为整体所具有的意义。这使得他几乎对人类经验的每一重要方面都进行了探究。他永远是那么充满了生命活力。应对关乎人类境况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众多主题—诸如爱情、性、苦难、死亡,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以及救赎—是他的日常所为。他还探究了诸多为众多哲学家所忽略的现象,其中包括色彩、天才、同性恋、幽默、疯狂、音乐的形而上学、动物的道德状况、神秘主义、超自然现象以及哭泣。对于真理,他总是忠贞不渝,无论其轨辙驶向何方,他都追随其后。他绝少为以写作取悦他人而忧心,他如何看待真理,他就如何将其诉诸表达。他那难以餍足的好奇心和因见多识广所具有的超凡鉴赏力,使他成为首位对东方思想进行严肃思考的重要西方哲学家。除了强调东西方视野间的共同点之外,印度教和佛教也对他哲学的形成不无裨益。他还认识到了东方思想超越西方思想之所在。

叔本华:一位卓尔不群的哲学家

1815 年的叔本华,伍尔所作的肖像画

然而,让叔本华吸引读者的,却并非仅仅是他所谈论的为数繁多的话题。他憎恨任何形式的蒙昧主义,他将他许多同时代人晦涩难懂的文风视为思想贫乏的表现,这种思想的贫乏是他们试图借助于隐藏在冗长繁复句子结构中令人费解的术语来加以掩饰的。无论是与他同时代人,还是与大部分哲学家相比,他所写的东西,都既精彩又明晰。他的哲思发自心灵,出自一种对世界所怀有的真正惊异,而非仅仅是一种对于其他哲学家已说过的东西所感到的困惑。他用以进行写作的,有才智,有反语,有嘲讽;其写作方式充满了论战和挑衅的意味;而他写出的东西,则高雅而优美。阅读叔本华的作品,有时真可谓是第一流的美学体验。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他基于自己广泛游历所做的种种个人思索、对于众多伟大艺术品的亲身体验,以及对于人类行为的敏锐关注。他喜欢援引歌德的作品,正如他援引康德的著作一般。为了说明某个问题,抑或为了澄清某个观点,他可能引用的出处,既包括世界文学与宗教以及诗歌与哲学,也包括多种自然科学。

叔本华:一位卓尔不群的哲学家

《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手稿中的一页

叔本华那富于洞见、令人信服的阴郁世界观,以其富于表现力和吸引力的风格,以及对于本能冲动和非理性力量的强调,铸就了一段引人注目的影响史。一些学者在众多各不相同的重要人物著作中都发现了叔本华思想的印记,他们中包括雅各布·克里斯托弗·布克哈特(JacobChristoph Burckhardt)、保罗·多伊森(Paul Deussen)、爱弥尔·涂尔干、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西格蒙特·弗洛伊德、卡尔·荣格、埃尔温·薛定谔、施瓦密·维韦卡南达(Swami Vivekānanda)以及威廉· 冯特。其他学者则在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安东·德沃夏克、古斯塔夫·马勒、阿诺德·勋伯格和理查德· 瓦格纳的音乐中听见了他的声音。而在夏尔·波德莱尔、塞缪尔·贝克特、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约瑟夫·康拉德、阿法那西·费特、古斯塔夫·福楼拜、台奥多尔·冯塔纳、安德烈·纪德、乔治·吉辛、托马斯·哈代、弗里德利希·黑贝尔、赫尔曼·黑塞、亨利克·易卜生、托马斯·曼、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居依·德·莫泊桑、赫尔曼·麦尔维尔、埃德加·爱伦· 坡、马赛尔·普鲁斯特、威廉·拉贝(Wilhelm Raabe)、奥古斯特·斯特林堡、列夫·托尔斯泰、伊凡·屠格涅夫、弗吉尼亚·伍尔夫以及爱弥尔· 左拉的作品中,仍然有其他一些人读出了他的思想。此外,还有一些人在亨利·柏格森、爱德华·冯·哈特曼、马克斯·霍克海默、弗里德利希·尼采、路德维希·马尔库塞、马克斯·舍勒、理查德·泰勒、汉斯·维欣格(Hans Vaihinger)以及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各自的哲学中,也注意到了他对他们的影响。

叔本华:一位卓尔不群的哲学家

叔本华肖像

学者中间再度出现的对于叔本华的关注,部分是因其丰富的影响史(Wirkungsgeschichte)所致。他曾宣称,我们从他那里学到了一些我们将永志不忘的东西。尽管事实的确如此,然而其原因却似乎更像是学者们正在复苏关于这些东西的作者的记忆。几十年来,叔本华一直被英美的分析哲学家视为对人生进行令人心酸的犀利评论的源泉之一,他们把他看作是一个在文学方面,而非是在哲学方面值得关注的重要人物。然而时代大潮却已变更。那些最初关注叔本华对康德哲学批判的研究康德的学者,也已经开始赞赏叔本华思想的哲学影响力在;那些最初为理解叔本华对尼采和维特根斯坦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而为他所吸引的哲学家,也已经开始赞赏他作品的缜密和力量。如今,甚至是一个彻头彻尾、拒不妥协的分析哲学家,也已开始赞赏叔本华哲学的阐释力。然而,关于思想家本人,关于他是谁的问题,从前的说法却是:学生们知道得更多的,是关于他这个人,而不是关于他的哲学。

叔本华:一位卓尔不群的哲学家

叔本华与卷毛狗

尽管叔本华被称之为头号悲观主义者、人类仇视者、女性仇视者、愤世嫉俗者、非理性主义者和无朋无友、不信上帝而推崇意志的哲学家;尽管他在别人看来,既无人爱、也不爱人、傲慢自大、藐视母亲;尽管他被称之为一个学术上的失败者、一套自相矛盾世界观的狂暴鼓吹者,甚至是一个殴打女裁缝、憎恨黑格尔的进行人身攻击(ad hominem)的谩骂者。尽管叔本华被冠之以这种种恶名,而当中的不少还确有其事,但知道他更多情况的人却寥寥无几。因为叔本华也是一位德语散文的大师,一位爱豢养卷毛狗、常吹奏笛子的罗西尼音乐的忠实仰慕者,一位多门语言的使用者,一位阅读《奥义书》(Upanishads)的佛教徒和一位极其尊重柏拉图、倾慕康德、崇敬歌德、为使命感所驱使的哲学家,他所探讨的,包括身体、性爱、艺术、宁静、激情以及救赎等一系列问题。事实上,就多种意义而言,阿图尔· 叔本华都是一位卓尔不群的哲学家。

叔本华传

[美]戴维·E.卡特赖特 著 何晓玲 译

简介

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是19世纪最富创见与挑衅性的思想家之一。他穷其一生,倾尽全力,以求理解人生活于一个苦难与死亡无处不在的世界中的意义。在他力图解开“永困人心的存在之谜”的求索之路上,叔本华几乎对人类存在的各个维度都进行了探究,逐渐形成了一套论调阴郁、令人信服的世界观。而他这一世界观,无论是对当代文学和音乐,还是对当代哲学和心理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