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浩自敘:北魏第一謀臣是如何厲害到作死(下)

很多人認為我在大政方略上是偏袒南方,其實大可不必。我生於斯,長於斯,忠於自己的事業,對得起自己的理想,而那個深藏於內心的理想就是

以夏變夷,去鮮卑化而實行漢化。

崔浩自敘:北魏第一謀臣是如何厲害到作死(下)

事實上,鮮卑貴族在地理上走進中原的過程中,逐漸受到漢文化的影響,而這種影響隨著版圖的不斷深入而逐漸加深。太祖時,常讓我講《易》,到明元時,深受儒家思想影響。他擔心自己晚年會遭遇父親被弒的命運,就問計於我。我給開的良方是:立長子為太子並讓太子監國,實現權力平穩過渡。這種做法是鮮卑之前所沒有過的。

因為我這一建議,拓跋燾即位之後,對我言聽計從,恩寵有加。憑藉於此,我認為實現自己理想的時機到來了。

崔浩自敘:北魏第一謀臣是如何厲害到作死(下)

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齊整人倫、分明族姓”。所謂“齊整人倫”就是以人才取士,看重人的德行和才幹。所謂“分明族姓”,就是要確立世家大族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這是北方各世家大族的共同心意。

為何要如此?

因為國家權力在胡人手裡,而我漢人數量是胡人的數倍,無論人力還是財力都遠遠超過胡人。胡人掌權之後,便不得不倚重於我們。但是他們卻又對我們心存戒心,刻意壓低我們的地位。因此,我們要看到自己的價值,借他們的利用而提高自己。

這項工作其實從明元帝時期就逐漸的開始了,到太武帝時期加快了步伐。比如,讓有功勳的鮮卑貴族加爵位回家享福,騰出位子讓更加有才的漢族人擔任。雖然遭到了一些鮮卑貴族的非議和抵制,但施行效果還是比較明顯。

後來,越來越多的鮮卑貴族反對,其中有司徒長孫蒿在太武帝面前告我我借誇獎太原王氏的子孫王慧龍而詆譭鮮卑貴族。太武帝大怒,要我解釋。我只能說,絕無此意。

還有一次,我舉薦了多個州縣數十名漢人擔任地方長官,遭到太子拓跋晃的反對,雖然最後勉強通過,但是我深知已經得罪了當權者。這時候已經有人說我將不長久,免不了一場災禍。

事實上,這場災禍來確實來了。

439年,也就是太延五年,拓跋燾讓我編修國史,並派中書侍郎高允、散騎侍郎張偉幫我,並囑咐我們一定要根據實錄實事求是的來。對於這一光榮的任務,我自然全力以赴,根據現存的資料努力還原真相。也許是成就感太大昏了頭,竟忘記了主子的本意是留給後世皇族看的。我的失誤就是聽從了屬下的建議,將修好的國史全部刻在石碑上,立於道旁,這下子鮮卑前代各種見不得人的醜聞一下子曝於天下。可想而知當拓跋燾知道這個事情之後是怎樣一種心情。

果不其然,鮮卑的貴族們爭相去向拓跋燾告狀,拓跋燾很生氣,就問我是怎麼回事,我除了承認曾收過賄賂之外,也不知道怎麼回事。隨後的事情自有史書記載。

史載,崔浩被夷九族,牽連范陽盧氏,河東柳氏以及太原郭氏,可以說當時北方最有實力的大族遭受了滅頂之災。

從一定程度上說,崔浩的死是胡漢矛盾存在的一個表現。從歷史進程上講,北魏孝文帝改革並非首發漢化,而是在前代不自覺漢化的基礎上做出的自覺的、較為徹底的行為。然而,歷史告訴我們,任何事情並非一帆風順,孝文帝死後沒過多少年,就爆發了六鎮起義,擁有強悍戰力的未漢化的鮮卑人將屠刀指向已漢化的統治階層。隨之北魏發生大分裂,擁有六鎮主力的高歡建立了北齊,在他的治下,漢人開始胡化。而擁有六鎮之一的武川鎮的宇文泰則建立了北周,他沒有采取極端的胡化政策,二是讓胡漢和平相處,賜漢人胡姓,胡漢通婚,建立府兵制,發展農業,積極向南拓土,逐漸扭轉了初期的不利局面,為下一步吞滅北齊,進而建立隋朝,統一南方,重回大一統局面奠定了基礎。

在結束三百年大分裂的努力中,崔浩其實功勞甚大,不愧為南北朝第一謀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