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和未來網絡戰略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在5G商用緊鑼密鼓之時,業界還在圍繞眾多問題尋求解決之道,由FuTURE推進委員會主辦的第三屆5G和未來網絡戰略研討會在7月17日舉行,會議圍繞如何突破5G芯片和終端的商用瓶頸,如何推動5G商用,如何實現開放智能的無線網絡,如何考量跨行業需求,如何推動5G毫米波的技術攻關和產業化等眾多話題展開。

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副司長陳立東與會致辭,他指出,當前,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快速發展,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交織並進,融合創新,不斷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轉型發展。

陳立東指出,“5G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將成為構建萬物互聯的重要網絡基礎設施,同時信息技術和應用的持續發展對信息通信網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放化、虛擬化、智能化、融合化成為未來網絡的重要特徵和發展方向。”

陳立東表示,5G的發展需要各界的緊密合作和共同努力,為此他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加快推動5G產業成熟。凝聚產業合力,緊扣國際標準,以技術研發實驗為平臺,促進系統、芯片、終端、儀表等產業鏈各環節加速成熟,力爭2018年底推出符合第一版本5G國際標準的商用系統設備,為5G商用奠定產業基礎。

二是持續推動技術創新。加強移動通信空口技術演進、毫米波、太赫茲、量子通信等新技術領域的研究,為5G增強技術和6G的發展奠定基礎。加速5G、未來網絡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ICT前沿技術的深度融合,推動網絡智能化發展。

三是注重跨行業融合發展。大力培育5G以及未來網絡技術在工業、能源、交通、醫療等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應用,讓5G等網絡技術在創新生產方式、提高生產效率方面發揮實效,助力傳統行業轉型發展。

四是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全球技術和產業界要進一步深化合作、增進共識,共同推進5G及未來網絡等標準、技術、試驗和應用推廣,攜手共建合作共贏的全球產業生態。

6月14日,國際標準組織3GPP確定了5G獨立組網標準,完成了第一階段標準化工作,標誌著全球5G發展進入商用部署的關鍵時期。5G試驗和5G商用是本次會議的熱議內容,IMT-2020推進組主席王志勤全面介紹了5G技術試驗進展。在本次會議可以瞭解到高通公司、華為公司,大唐電信、愛立信、英特爾等公司對5G商用的推進工作。高通中國區研發負責人徐晧博士表示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將有大量的預商用工作開展,而從2019年開始,5G商用將會有更多的里程碑事件出現。在接下來的半年中,為了推動5G商業化在2019年成為現實,高通將會開展更多的測試研究。

與會專家指出,5G的發展不僅僅是空口技術的革新,未來通信系統越來越複雜,新業務、新需求、新場景的多樣化,對網絡部署的靈活性、智能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進而在網絡在開放性和彈性上提出了更多的挑戰,因此深度的ICDT融合將成為未來網絡必然要求。目前業界已經開始一些嘗試,比如將IT引入CT,實現通信系統的虛擬化(NFV)和軟件化(SDN),將DT(比如大數據,人工智能)引入CT,利用AI技術的成熟進一步提升無線網絡的智能化水平。未來網絡變革將推動信息通信技術鏈和產業鏈進入全新的變革和重塑期。在本次會議上,FuTURE推進委員會主席鄔賀銓院士指出5G將帶來網絡的互聯網化,本次會議業可以看到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對於ICDT深度融合、網絡雲化和智能化的探索。

目前,全球5G已經進入了標準和研發的關鍵階段。對於提供極致體驗的的高傳輸速率的5G應用,高頻段的使用可以支持5G業務應用中極高速速率傳輸和超大帶寬的需求,因此未來的5G網絡部署需要高頻毫米波頻段的支持。目前5G的高頻段研究已經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焦點。2017年11月FuTURE推進委員會設立了5G微波毫米波技術特別工作組,針對5G毫米波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聚合產業界相關企業和研究單位展開了深入研究和廣泛交流。“讓毫米波變得更加適用於移動設備”成為了目前研發的重要目標。本次會議上該工作組發佈了5G毫米波頻譜規劃建議白皮書,本白皮書總結了國際國內對5G毫米波頻譜需求的研究成果,梳理了全球5G毫米波頻譜規劃和相關法規進展,介紹了5G毫米波的國際標準化進展和產業情況,比如部分運營商技術演示和部署計劃等,對國際國內5G毫米波共存研究進展進行梳理總結。旨在為國內5G毫米波頻率規劃工作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

同時,依照10年一代的移動通信發展規律,一代技術商用起步之初也是下一代技術萌芽之時,業界關於5G後續演進及技術培育已經悄然展開,影響著未來10-15年的技術走向。本次會議不僅圍繞當前5G商用進程中的眾多問題展開,同時將著眼於5G後的移動通信技術和產業的戰略發展,在圓桌論壇上,高通、愛立信、大唐電信、英特爾的專家共同展望了5G後技術發展趨勢,在5G商用拉響前奏之時,展開對於信息通信技術 “未來時”的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