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W工作循环法则

DSW的来历

Simple History

回顾自己的成长,参考周边人的故事,查阅了一些名人的经历。总结出六个字:能干、能说、能写。能做到这六个字,一定能有所成就。

近段时间,因为一些工作的琐事,又回到了对这六个字的思考上,正如之前的一篇原创《业精于勤,多勤算勤》一样,继续思考,怎么样算能干,如何算能说,什么样算能写。就把这三个词分别拆成了三个层次,具体见下方DSW循环图。所以就想把这个总结起来,流传下去,像戴明环一样作为一项既简单又实用,既好懂又好操作的工具。

那要起个名字啊,名字的进化史是这样的

DSW工作循环法则

“DSW”因此得来

DSW循环图

Circle Picture

DSW工作循环法则

DSW的解析

Translate

DSW是一个双层循环

外层循环正如小标题的蓝色字体,即“DSW”,能干,能说,能写。这三个词字面意思很简单,但是在外层循环内有递进的概念。也就意味着在工作中,我们要先能干,再能说,后能写。怎么理解呢?

先来理解“能”这个字,它既有名词解释又有动词解释,外层循环应用的都是“能”的动词释义,即“能够”。

在工作中,我们要能够干活,再把自己干的工作能够说出来,最后把自己说出来的内容能够写下来。那么,也许你会问,我先写后说不行吗?先说后干不行吗?这里要强调一点,DSW是建立在一项工作的基础上进阶的,“说”是为了“讲述”,“写”是为了“记录”。

内层循环是红色的三角形,串联了橙圈“肯干”“会干”“干好”,紫圈“讲述”“汇报”“培训”,绿圈“记录”“总结”“反思”。每个圈内的小串联代表着进阶的关系,实则也是“能”的名词释义,即“能力”的升级。

橙圈Do

肯干;会干;干好

我想大家的工作状态在步入“混吃等死”前都处于“肯干”的阶段。可以用“积极”来形容。这一层,解释起来很容易,领导让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谨遵前任师傅的教导,严格遵守岗位职责,按时间要求提交报表,按考核要求完成工作。

“会干”指的是在工作中要学会应用方法、工具和技巧。比如办公软件,我们要熟练,要知道excel的vlookup还是sumproduct;要知道ppt其实还能做成像视频一样华丽;比如紧急重要四象限(见下图);比如时间分配和管理;比如5S;比如防错法;比如便签等等等。“会干”意味着“工作效率高”、“工作质量高”,当我们遇到棘手的问题时,要思考和求教有没有更高效高质量的办法。

DSW工作循环法则

“干好”说白了就是工作的成效超出了领导的预期,即给领导、部门和公司带来了附加收益,同样也就给自己带来了附加价值。这里举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

DSW工作循环法则

Mouse到公司快三年了,比他晚来的同事都升职加薪了,他心理很不是滋味。

终于有一天,冒着被解聘的危险,他找到老板理论。

“老板,我有过迟到、早退或乱章违纪的现象吗?”

老板干脆地回答“没有”

“那是公司对我有偏见吗?”

老板先是一怔,继而说“当然没有。”

“那为什么比我资历浅的人都可以得到重用,而我却一直在微不足道的岗位上?”

老板一时语塞,然后笑笑说:“你的事咱们等会再说,我手头上有个急事,要不你先帮我处理一下?”

一家客户准备到公司来考察产品状况,老板叫Mouse联系他们,问问何时过来。

“这真是个重要的任务。”临出门前,他不忘调侃一句。

一刻钟后,Mouse回到了老板办公室。

“联系到了吗?”老板问。

“联系到了,他们说可能下周过来。”

“具体是下周几?”老板问。

“这个我没细问。”

“他们一行多少人。”

“啊!您没问我这个啊!”

“那他们是坐火车还是飞机?”

“这个您也没叫我问呀!”

老板不再说什么了,他打电话叫朱政过来。朱政比Mouse晚到公司一年,现在已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了,朱政接到了与Mouse刚才相同的任务。一会儿的功夫,朱政回来了。

“哦,是这样的……”朱政答道:“他们是乘下周五下午3点的飞机,大约晚上6点钟到,他们一行5人,由采购部王经理带队,我跟他们说了,我公司会派人到机场迎接。另外,他们计划考察两天时间,具体行程到了以后双方再商榷。为了方便工作,我建议把他们安置在附近的国际酒店,如果您同意,房间明天我就提前预订。还有,下周天气预报有雨,我会随时和他们保持联系,一旦情况有变,我将随时向您汇报。”

朱政出去后,老板拍了Mouse一下说:“现在我们来谈谈你提的问题。”

“不用了,我已经知道原因,打搅您了。"

所以在“能干”这一阶,分成了三个层次。我们要一直保持着“肯干”的热情,不断的通过研习高效、高质量的方法和工具而“会干”,最终给领导一个“干好”的答卷,成为一名老板放心交待工作的员工。

紫圈Speak

讲述;汇报;培训

把自己干的工作讲给别人听是一件相对简单的事情,但是也要通过多讲,多分享才能让交流变得通畅。所以我把“能说”这一阶的第一个层次叫做“讲述”,即指“讲话和叙述”,我们可以像流水账一样把整个工作的来龙去脉讲出来,也可以不添加任何感情色彩的叙述出来。至少如此能够让他人了解到这项工作的详细内容。

DSW工作循环法则

如果把“讲述”看成一种非官方的传达,那么Speak的第二层次就是“汇报”,即官方的演讲。这里讲的汇报工作分为两个内容:小结和总结。

工作中的汇报

DSW工作循环法则

华为非常重视员工的汇报意识,任正非本人经常在内部会议上做工作汇报和总结,并规定员工若没有及时做好汇报工作就会被扣除部分奖金。

工作中,作为下属,不要等着领导问,才汇报工作,而要主动汇报,让领导及时了解工作进展,察觉出工作中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这样不但可以避免执行跑偏,还能有效地化解危机。

这里举一个案例:

DSW工作循环法则

领导交代给Mouse一项工作,要求一天完成。他干了一天,晚上加班,但没完成;第二天接着干,到了晚上终于干完了。但是他没有主动汇报,而是等到第三天领导问到时,才汇报工作。

领导说:“一个简单的工作怎么搞这么久?”

Mouse听了这话,感觉很委屈,连续两天加班加点地干,领导还批评效率低。其实,不必报怨领导,错在Mouse。

如果第一天晚上加班时,他打电话给领导汇报一下工作进展,说一直工作到现在,今天完不成。如果晚上不方便打电话,下班时把进展情况汇报一下。第二天继续这样汇报,领导还会不会怨Mouse呢?

工作后的汇报

DSW工作循环法则

这个“汇报”是“讲述”的升级版,即我们要通过ppt的形式(或其他形式),在一定的时间内,把项目工作的内容以演讲的方式汇报给其他人

这里需要我们具备如下几点能力:

①、语言表达能力;即能够把想说的表达出来;

②、演讲与口才;即能把想要表达的内容总结,精炼的说出来;

③、数据统计能力;汇报工作要用数据说话,所以基本的数据收集、整理、计算、分析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④、文案处理能力;即汇报文案的制作,比如ppt的制作等;

⑤、逻辑思维能力;即能够把项目工作的背景、起因、过程、收益、结论等有条不紊的整理出来,环环相扣。

“汇报”是指讲给别人听,Speak的第三层次则是教给别人做,即“培训”

“培训”是建立在我们的工作方法驾轻就熟的前提下,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应用了哪些思想、哪些逻辑思维,为什么会如此思考,思考路径如何?我们要向一个灯塔一般,引导大家走进你的汇报。

而应用了哪些工具,如何使用,同样要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讲给大家,具备让他们效仿和传承的条件。“培训”这一层,我认为是挺难进阶的,因为首先要比“汇报”的五点能力更有深度;其次“教练”这个角色不仅仅要负责“言传”还要负责“身教”;最后,讲课还要学会很多技巧,例如引导式提问、引人入胜的案例故事、精准妥当的图片、精辟的文字、课程的设定等等。

DSW工作循环法则

所以在“能说”这一阶,分成了三个层次。我们要能把自己干的工作非正式的“讲述”给别人,更能正式的“汇报”给别人,如果可以更深层的把它“培训”给别人那就更好不过了。

绿圈Write

记录;总结;反思

这一阶的理解和紫圈相似。在工作中,我们要坚持“记录”,记录的内容多种多样,可以像日记一样,也可以如白话文,只要记录的内容方便自己查阅即可。而“记录”的下一层次是“总结”,是写给别人看的,与紫圈“汇报”相似

DSW工作循环法则

但“总结”和“汇报”的根本区别在于Write的第三层次:“反思”。假使我们已经具备了“汇报”的能力,那么“总结”是为了check本次项目工作中的不足,此处镶嵌PDCA循环逻辑,通过文字性的总结,“反思”不足和改善点,内容要贯穿整个工DSW工作循环,比如某一项小的工作思考的不够全面,没有“干好”,比如某一段时间因为某些原因,没有“肯干”,比如某一个工具用错了,没有“会干”;又比如“汇报”的内容不够精细,“总结”的文字不够精炼;或者说因为对知识的研习深度还不够,不能“培训”;普通话没练好,“讲述”不清楚,等等等等。

从而制定出对应每一阶段每一层次的改进方案或成长计划。

DSW的拓展

Use

如果朋友您深刻的阅读了DSW的解析及三个圈的解读,它的拓展应用如下:

①、作为是否适合或者胜任某项工作的自评依据;

②、作为项目工作的人员能力要求;

③、作为个人能力进阶的大计划;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