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农村的供销社吗?那些挥之不去的50、60、70后回忆


对于大多70、80年代的小伙伴来说,农村供销社是一个时代的回忆,小的时候供销社是最喜欢去的地方,在那里总能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记得自己第一个玩具就是在当地镇上的供销社买的,这些供销社如今大部分成了年代的记忆,但是也有一些供销社依然坚持经营着,成为了存在的一个特色。图为北京门头沟清水镇黄塔村村口处的供销社,破旧的房子上面还写着“发展经济 黄塔供销合作商店”的白字。

一位供销社的店主站在柜台前,柜子和货架依然保留了那个年代的样式。

在过去那个年代,供销社可以买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各种用品,相对于赶大集来说,去供销社就相当于逛现在的百货大楼,图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军山街,汉阳军山乡供销社石油付食门市部旧址。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陵街,1969年建成的供销社,汪传珍老人仍在经营该店,后面的牌子上还写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字样,反映了那个年代的商品供应特色。

图为重庆南岸区上新街的一家供销社遗留下来的商店,商店里面的陈设、装修及售卖方式仍然保存了计划经济时期的那种老传统,货架基本都是木质的,透出一股时代感。

江苏太仓双凤镇新闯村,有一家名为根福日用品商店的日用百货店,从1968年主人郭根福开出供销社后,48年过去,几经易名,但内部依然大致保持着当初的模样。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东秦楼街道厉家庄子村“春华门市部”,店主今年已经70多岁,店主说自己18岁就开始做起了供销社,后来随着零售业的发展,商店销售萎缩,其他人都因为挣钱少而改行,如今只有他还在坚持着这样传统的售卖方式,至今已经52年。

春华门市部店铺内部陈设、装修、售卖、记账、称重均保持着计划经济时代原有的传统方式。

1969年建成的供销社,当时的营养品、调味品广告。

重庆南岸区上新街,重庆主城最后一家供销社遗留下来的商店,商店内部陈设、装修及售卖方式保存了计划经济时期原有的传统。如今,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实体店面的生意越来越萎缩,能够保留下来的供销社已经是凤毛麟角,成为很多50、60、70后抹不去的时代回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