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少年時代:一個69歲老人的回憶

1949年,我出生在河北南部漳衛新河沿岸的一個村莊。我和共和國同齡,經歷見證了共和國成立以來一路走過的風雨和歷程。1950年抗美援朝,1957年整風反右,1958年人民公社大躍進,1960年到1962年三年自然災害,1966年文化大革命,1976年粉碎“四人幫”,1978年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城市到鄉村都變得美麗、漂亮,國家日益強大。

我曾經是一名人民教師,現在已退休在家。每到午飯時,老伴總要給我炒上兩個菜,斟上一杯酒,看著桌上的飯菜,想著今天富足的生活,總會不由想起過去的少年時光。

1956年,我七歲的時候,進入學校開始了學習生活。我們的教室是民房改造而成的,低矮的平房,窗戶很小,木製的窗欞,裡面糊上一層白紙。教室裡光線昏暗,剛走進教室,眼睛根本看不清東西,等適應了光線環境,才可看清周圍的東西。再看看現在的孩子,窗明桌淨的教學樓,整齊漂亮的校服,在如此優越的環境中學習,我們那個年代的孩子,做夢都不敢想啊!

我的少年時代:一個69歲老人的回憶

上體育課,我們沒有一個體育器材,老師領著我們做遊戲。同學們圍坐成一個大圓圈,一個同學拿著一個紙團,先是圍著同學們轉一圈,然後再把紙團輕輕放在一個同學的後面,這個同學拿起紙團追那個放紙團的同學,追不上的,就要到中間唱個歌,不會唱歌的,學個羊叫狗叫或者出個怪相也行,常常是笑聲一片。這就是我們那個年代的遊戲。

我的少年時代:一個69歲老人的回憶

時光荏苒,我升入了四年級。這一年是1960年,從這一年開始,我們的國家開始了三年自然災害。三年大澇,到處是水,地裡的莊稼都澇死了,顆粒無收。只有靠國家從南方調來的甜菜渣(榨糖後剩下的廢料),和國家分給每人每天八兩糧食度日。那年我十一歲,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但是,因為自然災害,學校裡沒有了歡聲笑語,一天到晚,看不到一個人嬉鬧,聽不到一個人唱歌,一個個像木偶一樣,大人孩子都在為填飽肚子發愁。那時候,我們身上穿的都是自家織的粗布衣服,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我兄弟姐妹五人,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輪到我穿的時候已經是補丁羅補丁了,家家戶戶人人都是如此。國家提倡“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周總理的一件睡衣穿了幾十年,毛主席的拖鞋外面的修補匠都不願給修了,當時的國家,處於極度困難之中。

人們到一起唯一的話題是吃,你家吃的什麼?能吃飽嗎?越是沒有糧食,那時候人的飯量還特別大,可能是缺少油水造成的。還不到吃飯時間,早已飢腸轆轆,到了吃飯的時候,雖然是吃一點油水沒有的菜糰子,也是狼吞虎嚥,如風捲殘雲,一鍋菜糰子一會功夫一掃而空,即使是這樣的飯,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接下來父母看著孩子們又開始發愁下一頓吃什麼了!每天放學後,我們都自覺出去挖野菜,只要是能吃的東西都要。

我的少年時代:一個69歲老人的回憶

現在的孩子們衣食無憂,個個都是家裡的寶貝,而我們那時候如果提出家庭難以滿足的要求是要遭到訓斥的,即使我們的要求並不過分,無非是要件新衣服、要雙新鞋子,在當時,就是過分的要求。

那時候的孩子們的文化生活是極度匱乏的,一個村子連一部收音機都沒有。孩子們最經常的娛樂就是聚在一起聽大人們講他們經歷的往事。有時候會講村裡來鬼子時有人被灌辣椒水踹肚子,有人和鬼子鬥爭時被鬼子用刺刀刺死,小夥伴們聽了這些都義憤填膺,小拳頭握的緊緊的,對日本鬼子充滿了深深的仇恨。

我們這代人從小經歷了大人們的言傳身教,聽過大人們講的一個個鮮活案例,愛國的種子深深根植在心中,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國家的苦難,深深懂得“艱苦樸素,勤儉持家”的重要,我們這一代人,即使國家富強了,生活富裕了,也不會浪費一粒米,多花一分錢。一件衣服總是穿了洗,洗了穿,捨不得丟掉。

看看現在,思議過去,感慨萬千。我的幾個孫子女有的已經考上大學,有的即將高考,我經常教育他們要珍惜幸福生活,好好學習。也想對今天生活幸福的的孩子們說,你們趕上了好時代,你們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要好好珍惜,努力學習,我們國家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我的少年時代:一個69歲老人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