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羅》撤檔原因深度調查,面子?洗錢?國有資產流失?

作者 / 魏建梅

投資7.5億,上映3天票房不及5000萬,似乎已經預見敗局的《阿修羅》在上映第3天,選擇了提前結束自己的生命。

《阿修羅》撤檔原因深度調查,面子?洗錢?國有資產流失?

撤檔其實並不罕見,罕見的是,一部斥巨資的大製作電影,在上映3天后就這麼突然宣佈撤了。再加上上映當天片方發佈的“恥辱”聲明,《阿修羅》的撤檔也莫名給人一種孩子似“惱羞成怒”的感覺。

《阿修羅》撤檔原因深度調查,面子?洗錢?國有資產流失?

到目前為止,《阿修羅》並沒有對外公佈影片撤檔的真正原因。但在新浪娛樂昨日發佈的回應微博中提到,真鑑影業負責人表示,“網上所謂‘修改後再上’不實”,關於撤檔的具體原因,他也表示“並非影片本身的問題”,“更多是貓眼評分等不公平的市場環境所致”。

《阿修羅》撤檔原因深度調查,面子?洗錢?國有資產流失?

將撤檔原因暫且歸咎於票房平臺,歸咎於不公平的市場環境,或許是《阿修羅》目前最官方、最恰當、最合適的說辭。但面對這樣的說辭,觀眾顯然不買賬。由此,關於影片撤檔真正緣由的討論也不斷髮酵。就連畢志飛也發影評說支持《阿修羅》的撤檔,稱影片引起的輿論是對中國電影的侮辱。

其中,面子、洗錢,涉嫌國有資產流失,是目前網傳的三種原因推測。其實,按照正常思維,一部電影,不管多爛,也不管被外界罵的多慘,片方都應該是本著能多賺就多賺的思維,堅持到上映結束,而不是僅上映3天就做出撤檔的“自我毀滅”行為。

那《阿修羅》撤檔背後的真正緣由到底是什麼呢?

面子or洗錢?

其實,我們可以先來算筆賬。目前,《阿修羅》已正式停映,票房累計4900萬,不足5000萬。即使影片不撤檔,按照目前的走勢,影片也很難過億。

假如最後影片票房定格在7000萬上,也只是比現在多2100萬而已。按照行業慣例,片方也僅能拿到票房的三分之一,也就是多拿

700萬而已。而即使多增加這700萬,最後也抵不過7.5億的投資。

《阿修羅》撤檔原因深度調查,面子?洗錢?國有資產流失?

所以,難道片方是認為,與其有著這杯水車薪的回收,還不如撤檔來的乾脆?如此,還可以保留一番傲骨,甩鍋給市場和票務平臺,這樣起碼面子上是好看的。

但假設《阿修羅》撤檔後,經過一番調整進行二次上映,影片必定會再花費至少1500萬的宣發,以及包括拷貝等上映必備的費用等。而憑藉現在的口碑,二次上映的《阿修羅》能不能把這1500萬的宣發賺回來都是一個難題。

《阿修羅》撤檔原因深度調查,面子?洗錢?國有資產流失?

如此,《阿修羅》這般做法也是典型的死要面活受罪。拋開面子問題,近來也有不少關於《阿修羅》參與洗錢的言論甚囂塵上。但筆者認為,洗錢對於《阿修羅》來說,基本是不存在的。

洗錢,講求的是短平快。

如果是參投電影項目,項目週期肯定也會圍繞在一兩年之內。而《阿修羅》的項目週期是6年,試想,有誰願意用6年的時間來洗自己的黑錢?

而且,《阿修羅》背後有著寧夏電影集團、寧夏國投等國企,《阿修羅》也是一個高調感十足的項目。再次試想,會有人敢在這麼一個高調的項目上,用國家的錢來洗自己的黑錢嗎?即使敢,這些國企高層會允許嗎?除非他們自己的烏紗帽不想要了。

《阿修羅》撤檔原因深度調查,面子?洗錢?國有資產流失?

每個電影項目,都不排除在某個階段,比如劇組拍攝期,會有鋪張浪費的情況。甚至有些人會投機取巧,撈油水,這其實都是正常的現象。

但如果憑此就斷定《阿修羅》是洗錢片,顯然不夠準確。而且從製作上來說,《阿修羅》的確是用心的,尤其是特效部分,只不過用錯了地方,用錯了方法而已。

涉嫌國有資產流失?

洗錢的嫌疑基本排除後,《阿修羅》的撤檔也就不是錢的事兒了。那是什麼呢?其實,這有可能是一出政治賬!

《阿修羅》撤檔原因深度調查,面子?洗錢?國有資產流失?

網友爆料截圖

前面也提到,《阿修羅》背後有著寧夏電影集團和寧夏國投兩家國企出品方。雖然不知道兩家企業對《阿修羅》7.5億的總投資到底貢獻了多少,但國有資源入駐了一個有著如此大投資的電影項目,而且這個電影還如此高調地宣稱自己的大投入、斥巨資,社會各方很難不對國有資源在這背後的運行產生關注。

《阿修羅》撤檔原因深度調查,面子?洗錢?國有資產流失?

倘若,《阿修羅》票房高漲,如主創預期達到30億,那投入的國產資源必定是能夠回本,且還能盈利的。但現狀是,《阿修羅》口碑全面崩塌,上映3天票房連5000萬都沒有拿下。這也就意味著,投入的國產資源正面臨流失、找不回來的問題。

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如果《阿修羅》不管不顧,堅持上映,那“《阿修羅》虧損”“國產資源流失”的問題必定也會坐實無疑。

但如果換一個角度,提前讓影片撤檔下映,把實際上已經流失的國產資源,變成並未流失的“庫存資源”。如此,《阿修羅》就不能被簡單定義為“虧損”狀態了,而是一種“上映未果”的擱置狀態。這樣一來,哪怕這是一筆壞賬,哪怕真的虧損了,性質也完全不一樣了。

《阿修羅》撤檔原因深度調查,面子?洗錢?國有資產流失?

說白了,這其實就是一場利用賬務漏洞的投機取巧行為,是一個政治賬,而不是經濟賬。

《阿修羅》主動撤檔,所以,外界就沒有充分的理由說這個片子是虧損的,也就沒有理由說寧夏電影集團、寧夏國投這兩家國企,對《阿修羅》的國有資本投入都打水漂了。進而,外界也就沒有了,對兩家企業國有資本流失問題進行質疑的資本。進而,大家相安無事,天下太平。

此次《阿修羅》撤檔事件,其實與前幾年,同樣有著國產資源投資(雲南電影集團)的《白幽靈傳奇之絕命逃亡》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該影片是一部五國合拍片,也曾先後兩次撤檔,當時也被業內懷疑為涉嫌國產資源流失。

《阿修羅》撤檔原因深度調查,面子?洗錢?國有資產流失?

但不管是撤還是不撤,大家其實也都明白,片子肯定是虧損的。

50歲+電影人的“中年情懷”與年輕觀眾的格格不入

從《畫皮3》這樣既有IP,也有影響力的大項目,轉向投資更大、開發難度也更大的東方魔幻史詩鉅製《阿修羅》,本身就是一件很讓人費解的事情。這樣的轉變,在製片人楊真鑑眼裡,是一場可以“引領中國電影產業往前邁進半步”的嘗試。只不過,這第一次嘗試,就英勇獻身了。

其實,如此想振興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情懷”在當下遍佈可見。擁有這些擁有振興情懷的人,也大都是50歲+的電影人。他們通常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現代年輕人讀不懂的痴迷之心。比如,阿修羅、樓蘭、絲綢之路、山海經、歷史等等。

但這種情懷的加持,到底能對電影產生多少實際的效用?

《阿修羅》撤檔原因深度調查,面子?洗錢?國有資產流失?

上表是近年來,古裝虧損電影的節選。可以看到,這些影片無一不是大製作,但從票房表現來看,卻都不令人滿意。

在影視創作中,當50歲+的傳統電影人,試圖藉助傳統文化,並揉以現代化的製作手法,比如視效等,想吸引最廣泛觀影受眾,尤其是年輕受眾注意時,就已經與受眾產生距離了。因為在現代觀眾眼裡,傳統文化太遙遠了。而現在的市場風向,講求的是認同感。

《阿修羅》撤檔原因深度調查,面子?洗錢?國有資產流失?

現階段,現實主義題材是大勢所趨。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創作者依託傳統、遙遠、守舊,又帶有點腐朽氣息的傳統文化,建構出一個完全虛構的烏托邦,構思出一個完全不接地氣的魔幻故事。

這樣的故事以及世界觀的設定能不能讓現代觀眾相信,並願意身處其中去感受,就是首先擺在眼前的問題。

拿《阿修羅》來說,即使全片特效豪華,工業化製作顯著,但由於故事的薄弱,影片也難以喚起觀眾的興趣。

《阿修羅》撤檔原因深度調查,面子?洗錢?國有資產流失?

以《阿修羅》為代表的魔幻片,再加上武俠、諜戰、戰爭,這四種其實是當下電影行業最難做的四大類型。題材不接地氣、觀眾接受度低、供需內容不對路,便是橫亙在電影與觀眾面前的鴻溝。

但《阿修羅》這一事件的形成也給當下的電影人提供了很多思辨的角度和對電影的思考。比如,中國電影的工業化到底是什麼樣的?東方魔幻真的無法再出爆款了嗎?故事和特效之間該如何做到雙贏?這些問題都等著電影人來實踐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