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作用有哪些?

马雪毅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最常用的补气药之一。



药用的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所以黄芪有一种豆腥味,这是黄芪的特点之一,有利于鉴别。

作为补气药家族中的一员大将,黄芪在临床上应运极其广泛,甚至已经深入厨房,成了一味药食同源的药材,对于肺气虚的人群,在水杯中加入适量的黄芪泡水,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既然黄芪的知名度如此之高,接下来我们一起揭秘黄芪的功效。

一、补气固表

黄芪有很好的补肺气的功效,从而起到固摄肌表的作用。经常用来治疗肺气虚引起的自汗、怕风、易感冒。

二、升阳举陷

黄芪性温,能补气、升举下陷的阳气,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气机下陷导致的胃下垂、子宫脱垂、肾脏下垂等疾病,著名的补中益气汤中的主药就是黄芪。

三、利尿消肿

除了补气的作用以外,黄芪还有利尿的作用,在水液代谢障碍的疾病中也有广泛用途。

四、托毒排脓、生肌

这是黄芪功效中的独特之处,黄芪通过补气升阳的作用,能托毒外出,促进创口脓液的排泄和创口的愈合,在外科疾病中有着及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最后,总结一下,黄芪的功效主要有补气固表、升阳举陷、利尿消肿、托毒排脓、生肌。

中日友好医院男科王杰研究生 王传航教授


中日男科王传航教授


黄芪,又名绵芪,因大多生长在北方所以又叫北芪。黄芪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1米左右。茎直立,多分枝,叶片细细呈羽状;夏季开花,秋季结荚果如毛豆。根肥厚稍带木质,药作其老根(生长4年以上)。

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肺、脾、肝、肾经。有补气固表,利尿化湿、止汗、托毒排脓,生肌敛疮的功效。常用于气虚乏力,血虚面色萎黄,表虚自汗,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疮疡难溃或久不收口等。

黄芪药用广泛,一般常与其它中药配伍使用。如黄芪与人参、当归配合可大大增加补气血的功效,以黄芪为主药的名方有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等。

下面简单介绍几个黄芪在配伍中的应用。

1,气虚自汗:黄芪15克,白术10克,浮小麦15克,水煎服。

2,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黄芪15克,紫花地丁、金银花、蒲公英各10克。当归6克,水煎服。

3,病后阴伤,自汗口渴,久咳不止:黄芪15克,麦冬10克,乌梅、五味子各6克。水煎服。

4,久泻脱肛:黄芪、山药各15克,白术、葛根各10克,升麻5克,水煎服。


神农架下养生


功效说的越多门外汉越觉的是神药,不靠谱。如果这样认为,就容易接受并乐于接受了。只要是气虚就可以服用,好处可以服用一段时间自己体会。以我的感觉健康的唯一标准就是平时生活工作身体没有明显不适,而且可以可持续坚持。好多装逼的又是看这个标准,那个标准有啥用,自己身体哪里不好没点数吗。谈到气血感觉好玄,但中医就是这么认为的,我就认为健康的标准就是气血二字,这样就拉近了中医药和普通大众的联系,没啥玄的,就是气血虚百病生,平时感觉气虚天长日久一定会衍生出其他病患,如果你上了点岁数就不会说我瞎说。怎么判断自己气虚呢,还是那句话,自己的反应最靠谱,有没有爬了几层楼就有点小喘,平时神疲乏力的情况,如果有,你就该补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