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營銷:大V追熱點的套路

事件營銷:大V追熱點的套路

做運營的同學應該會有個共同的經歷,每當有社會有重大事件發生,就會形成熱點?我們要不要追,應該怎麼追?如何把自己的產品借勢營銷出去?

做新媒體的夥伴,很經常在半夜或者是節假日,熱點的出現,只能提筆碼字了。熱點就意味著有流量和話題,為了KPI,為了衝數據,只能借勢推內容。

大V都會追熱點,比如咪蒙、十點讀書等大V追熱點都有套路,那麼追熱點的正確姿勢是什麼呢?

事件營銷:大V追熱點的套路

一、熱點是什麼

熱點(hot spot)是指比較受廣大群眾關注或者歡迎的新聞或者信息或某段時期內引人關注的話題、事件等焦點性內容,比如:政治話題、旅遊熱點、社會熱點等。

熱點簡單的判斷標準就是“是否刷屏”,看微信朋友圈和微博搜索,甚至可以看百度指數。

迴歸到熱點本身,之所以能夠成為熱點就說明其內容本身受到多數人的接收和傳播,觸動了大眾,被用戶轉發、評論,進而形成熱點事件。

我們追熱點,那是因為熱點意味著流量,意味著我們品牌可以通過借勢獲得傳播。不過,運營人要明白我們要追的熱點一定是有價值的,只有那些符合自身品牌和產品價值屬性的才是我們要跟進熱點

事件營銷:大V追熱點的套路

二、為什麼要追“熱點”?

1.品牌傳播

僅僅是為了追熱點而追熱點,忽略了品牌形象和產品價值,那他所有的運營動作無疑是毫無價值可言的。我們通過熱點信息把品牌形象和產品價值觀念糅合進相關的圖、文、音視頻等內容中,巧妙地加深了用戶對品牌和產品的認知,就實現了便捷有效地社會傳播。

2.運營、營銷轉化

多數情況下,追熱點是為了營銷服務的,簡單來說就是“賣東西”。藉助傳播範圍廣、受眾關注度高的熱點話題或者事件,結合產品屬性去促進銷售轉化,增加營收額。

對於內容運營者來說,追熱點可以幫助自己更快地完成KPI,時機對、運氣好,一篇爆文就夠了,閱讀量、評論、轉發、點贊、收藏,熱點統統都能回饋給你。流量為王。

3.學習和提高

圖文內容的好壞是考驗一個新媒體小編是否合格的一個重要標準。熱點話題作為當下最火也是大家最容易討論到的內容,你追熱點的角度、姿勢、行文風格往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關注和曝光,可能會有新用戶因為你的熱點文章關注了你,你也能通過內容數據和用戶反饋精進自己。所以,熱點內容的編輯本身也是對運營者的一種學習和提高。

三、熱點推進時間不同,跟進的熱點內容也不同

我們每天手機不離手的刷屏,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查看最新的消息,看有沒有可以追的熱點,以便做出快速反應。這一系列的行為中最關鍵的就是“時間”,時間能不能轉化為“時效”就看運營者跟熱點的反應速度,時效能不能轉化為“實效”就要看跟熱點的內容質量了。

既然時間因素很重要,在網絡上通常認為的24小時的熱點有效期內,面對不同的時間節點,我們需要作出什麼樣的反應呢?

第一階段:熱點發生後的1小時內

很多人喜歡稱之為熱點事件的黃金期,在這個時間內,運營人員具備了跟熱點的敏感性,隨後就要對熱點做出反應,執行力一定要到位。正常情況下,為了搶時效,多數都是內容的搬運工,以簡訊、快報等簡單直接的方式告訴用戶:誰在哪裡發生了什麼事情。爭分奪秒也是為新聞的時效性負責,以便能更早更快地告知用戶,迅速圈佔流量。

第二階段:熱點發生後的2-3小時

熱點發生過後的2-3小時,作為新聞性的內容基本上已經鋪天蓋地了,想要搶佔更多的流量只能換個視角去進行內容建設了。這時探究熱點事件的原因、真相、通過以往的跡象去挖掘分析、盤點或者通過圖表來展開說明的內容,更能吸引觀眾們的眼球。

第三階段:熱點發生後的3-6小時

進入到這個階段後,逐漸出現了一些觀點剖析類的文章,尤其是一些具備權威屬性的名人、專家或者組織機構發表各類看法和說明,隨之而來也會聽到一些吐槽的聲音。深度分析逐漸成為熱點事件的主流內容,有人還會煽動一些觀點看法企圖主導輿論風向,慢慢地會形成站隊評論,由熱點事情演變成撕逼掐架的也不在少數,進而還可以演變為次級熱點話題進行輪番跟進。

第四階段:熱點發生6-12小時後

前幾個階段基本上都是圍繞熱點本身展開,那些追熱點的內容素材、圖片設計甚至H5開發都基本上要上線運營了。那麼後續報道如果想要吸引更多的流量進來務必要跟隨熱點的發展態勢和人們對熱點事件的心理接受程度來定,基本上可以從熱點來切入到社會關係的討論、邏輯推理、基於自身出發或者基於產品出發提供一些中肯的意見建議等等。

以上是熱點發生後不同時間,所需要跟進的內容差異的概述,這只是參考,畢竟每個熱點事件都具有獨立的個體差異,其所發展態勢也可能是一波三折(比如薛之謙李雨桐事件),導致熱點發展週期不斷延長,追熱點的人寫的是不亦樂乎,吃光觀眾看得也很過癮。

四、追熱點的“講究”和“忌諱”

提到跟熱點,我要先強調兩個關鍵詞:“追熱點”和“借勢熱點”,兩個詞兩種狀態,一個是圍繞熱點展開的內容產出,一個是依託熱點信息結合自家品牌和產品調性所展開的營銷決策。

“追”熱點時要注意結合下面這張圖,千萬不要把你的熱點內容和產品品牌隔離開來。

事件營銷:大V追熱點的套路

1)追熱點講究什麼?

影響力

我們選擇追一個熱點事件看中的就是它的影響力,影響力反饋在網絡平臺上往往體現為話題熱度,如刷屏級、10W+等描述。這一點我們可以參考百度指數、微博熱度以及各類風雲榜單作為參考。當然運營人跟熱點一定要注意平臺屬性差異,舉例來說B站上的火爆視頻可能就不太適用其他視頻網站受眾用戶。所以追熱點也要考慮到熱點事件的關注受眾,薛之謙、鹿晗等熱點事件在微博上發酵的很厲害,作為娛樂圈的熱點事件,關心這些事的還是以他們的粉絲群體佔多數。運營者追熱點需要考慮的是你的平臺受眾是不是也會對這個熱點感興趣?

時效性

關於時效性,上面我們已經談論過了,追熱點要爭分奪秒,要根據事件的走勢跟進判斷,不同的階段該怎麼追?怎麼切入內容要點都很有講究。

傳播性

傳播性廣的熱點是值得追的,很簡單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流量。傳播性廣要符合三點:簡單、有趣、有用,這樣才會讓用戶感覺值得轉發分享。熱點的傳播性廣往往伴隨著爭議性、延展性內容,這樣才能將傳播的時間線(縱向)和話題討論範圍(橫向)拉長。

回報率

追熱點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關注和轉化,沒有回報的事情做了也沒價值。我們這裡講追熱點的回報率,一定要計算好我們追熱點時要投入的人力、財力、物力、時間和機會成本。

2)追熱點忌諱什麼?

關於追熱點的忌諱,相信很多人都瞭解一些,但是實際工作中還是有意無意地會踩到雷區,輕則被罵到狗血噴頭,重則被舉報、拉黑取關,甚者有被封號的風險。

忌盲目跟風

有人為了蹭熱點,見別人跟熱點自己也要蹭一下熱度,很多領導有時會讓小編們強行追熱點,寫來寫去到最後也不知道寫了什麼東西,對品牌沒什麼幫助。

慎用品牌或者明星形象

知名品牌標誌或者社會明星以及體育運動員形象,是我們追熱點時避不開的幾類情況,追熱點時一定要學會巧妙處理,避免扯進不必要的糾紛,短期內看會造成“事件”效應,但是從大局來看對企業形象和經濟層面有相當大的損害。

忌諱站隊或攻擊對手

一個運營者對熱點事情進行分析評論要有自己的觀點,立場要客觀,不能夾帶私貨,不要主觀地選邊站隊或者為了宣傳自家貶低對手,這樣做很Low。以薛之謙事件為例,前腳高調複合,後腳捲入撕逼事件,一些賬號從力挺薛之謙高呼相信愛情,轉身就扛起了倒薛的大旗,大罵渣男。先不說事件主人公真實情況如何,你作為運營者過於主觀地站隊跟風,導致觀點前後相佐。失去了公眾平臺的信服力不說,大家也會覺得你的內容過於輕浮,都不佐證分析就輕易亮明自己觀點。

忌追負面熱點

對於社會風氣、品牌建設可能產生負面影響的熱點,一定不要跟,通俗點講黃賭毒的內容不能跟。如優衣庫事件、吸毒還有那些暴力、涉黑的等等。

慎用災難性熱點

天災人禍類的熱點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比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火災,生命攸關,每一個品牌都要有社會認知,不要妄想圈災難熱點的流量,譁眾取寵的借勢營銷只會引發眾怒。

涉政熱點

這個不用過多闡述,每一個互聯網使用者都要嚴格遵守相關條例規定,不要隨意觸及禁區。

當然,運營人要心中有數,熱點來了,要想明白為什麼追?為什麼不追?這才能真正做到對熱點的把控和借勢。運營人要三觀正確,不要為了流量就去造謠、違逆道德,做內容也是做人,推廣品牌形象也是攢人緣,圖一時之快昧著良心做出的內容只會失去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