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暴走漫畫」發致歉信!自媒體應有怎樣的「網絡倫理操守」?

「深思」“暴走漫画”发致歉信!自媒体应有怎样的“网络伦理操守”?

此前,微博“暴走漫畫”、“暴走大事件”等相關賬號因涉嫌違反《英雄烈士保護法》《網絡安全法》等法律遭微博封號。近日,“暴走漫畫”官網發致歉信表示,過去的兩個月,公司停止了一切活動,對於社會各界表示歉意,對於英烈家屬表示誠懇的道歉。文章稱,出現這樣的錯誤,根本原因是其法律意識淡薄,思想教育不夠,缺乏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取向。最後,“暴走漫畫”還表示,將重新開始,以實際行動,改正錯誤,重新出發。近一段時間以來,各種自媒體亂象頻頻發生,背後原因何在?新媒體時代,自媒體應該有怎樣的網絡倫理操守?

近期自媒體亂象盤點

★暴走漫畫

5月8日 ,自媒體“暴走漫畫”在“今日頭條”等平臺發佈了一段含有戲謔侮辱董存瑞烈士和葉挺烈士內容的短視頻。該段視頻中,網友熟悉的“王尼瑪”在臺上南腔北調、侮辱烈士洋洋自得,臺下不時傳出陣陣笑聲。

5月16日 ,針對媒體報道,微博認證為《暴走大事件》主持人、主編的“@王尼瑪”回應稱“有網友對暴走早期節目的片段進行了斷章取義的解讀,引發了不良影響,對此我們感到很抱歉。”

5月17日,北京市網信辦等相關部門聯合約談屬地重點網站,責令網站嚴格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切實履行主體責任,採取有效措施堅決抵制網上歪曲、醜化、侮辱英烈形象的違法違規行為,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王尼瑪”於5月17日下午正式道歉稱會在今後的內容創作和審核中加強管理。5月17日晚間,微博、騰訊視頻、愛奇藝等網站紛紛聲明,已開展自查自清工作,關閉“暴走漫畫”賬號或下架相關視頻。5月17日晚間,暴走漫畫CEO任劍再次通過個人微博發表道歉聲明稱將下架“暴走漫畫”旗下全線視頻節目並暫停更新,並無限期關停網站及相關APP,對所有內容重新整理審查。

7月11日,“暴走漫畫”在官網上發佈致歉信,稱將改正錯誤,重新出發。與此同時,“暴走漫畫”還上線了《英烈故土行,深刻致歉》、《崇尚英雄,緬懷先烈,向英雄致敬》和《學習法律法規,提高意識覺悟》三部內容以表明態度。目前,“暴走漫畫”相關微博等平臺賬號處於永久封禁狀態,不過官方網站、官方微信號等平臺已經恢復運營。

二更食堂

5月11日,杭州二更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公眾號“二更食堂”頭條推送推文,對空姐順風車遇害事件進行不當描述,引發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的強烈譴責。

5月12日,浙江省網信辦聯合杭州市網信辦依法約談了二更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責令其限期整改。

5月13日,二更創始人丁豐在朋友圈就11日“二更食堂”發佈的關於“滴滴司機殺害空姐”一案的不當推文事件進行了回應。丁豐表示零容忍,二更主動永久關停“二更食堂”,同時,“二更食堂”創始人李明被免去在二更網絡公司的一切職務。

5月25日,杭州市網信辦聯合市文廣新局再次約談二更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要求對涉事人員進行嚴肅處理,嚴禁開設“二更食堂”的轉世賬號和返聘違規員工,並聯合進駐公司督導落實整改要求,逐條對照驗收。

6月26日 ,浙江省網信辦微信公眾號通報了5起傳播有害信息的自媒體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對“二更食堂”的處理結果。在浙江省、杭州市網信辦嚴格監督下,二更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已永久關停“二更食堂”公眾號,承諾永不啟用註冊品牌保護性賬號“食堂君”,免去事件直接責任人李某在公司的一切職務,解除其勞動合同,解散“二更食堂”公眾號13人運營團隊。

網絡空間中自媒體的傳播特性

從傳播方式來看,精緻的大眾媒介傳播方式已然瓦解。傳播,說到底是人與媒介的關係,主體性貫穿傳播始終,只是不同階段主體展示的方式不同。早期的人際傳播到大眾傳播再到網絡傳播,傳播主體經歷了從主動到約束再到技術衝動的過程。早期“以人為媒”的人際傳播盡顯主體個性,我口說我語,我語話我情,其信息的真假靠的是社會的公序良俗和個人道德自律,其傳播的信息往往會深深地打上主體的個人色彩烙印。

發展到大眾傳播時代,傳播已然精緻化:從採編到發行再到接收,都是專業人士按照嚴格的程式有組織地進行。然而到了時下的網絡傳播,一切又都變了—— 因成本賦權而帶來媒介技術均權,傳播由大眾媒介時代的特權變為人人為之的普權,於是傳播者從職業化的專業人士變身為“混角”,最根本的原因是傳播技術延伸至傳播者,人也成為媒介的本身。主體媒介的興起,讓“口證事實”成為網絡媒介傳播的另類事實,由此產生的“後真相”時代,讓網絡時代的傳播陷入難辨真假的混沌之中。網絡信息呈現私人化和個性化特性以及傳播權利的分散化和互動性特徵。

從傳播的信息來看,網絡“把關人”缺位,個人有極大的信息發佈權。在大眾傳播過程中,媒介組織設置了重重“把關人”,他們從自身利益價值出發對新聞信息進行取捨,決定哪些內容應最終面對受眾。因此,在傳統意義上,“把關人”就是對信息進行過濾和加工的人,從而對信息發佈形成壟斷和集權。當然,也對發佈的信息擔負更大的責任。

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傳統媒介中“把關人”的角色和地位。網絡虛擬空間的開放性和民主性,擴大了受眾的媒介接近權,使任何信息都可以很容易地進入到網絡這一公共空間中。特別是公眾號等自媒體平臺的再現,使得人人都是“新聞人”。在這張散佈型的傳播巨網裡,任何一個網結都能夠生產發佈信息,所在網結生產發佈的信息都能夠以非線性方式流入網絡經緯中。換言之,互聯網為所有人發表意見開闢了一個幾乎不受限制的空間。

作為“把關”缺失和准入門檻低的公共空間,互聯網平臺上的信息存在形式完全是數字化的,它包括了文字、圖片、影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形式。這些信息單元又是通過超級鏈接的方式組織在一起的,以超文本或者說超媒體的方式存在。網民在網絡平臺上發佈信息、粘貼文字、視頻和圖片,速度非常快,成本幾乎為零,同一信息可以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在此背景下,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體驗去傳播信息,社交媒介也是根據每個人的網上留痕“算出”合味的新聞供給。至於文章是否認知淺薄、冷血無情,對於很多無底線的自媒體人來說考慮較少。傳統大眾媒介平臺發佈的信息,要經受一定層次的事實確認和編輯審核,有專業性與權威性,而社交媒體普遍缺少專業性及保證信息準確性的能力。

加強網絡倫理教育的建議與對策

國內外學者已經意識到網絡社會的發展所帶來的倫理風險和道德困境,並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雖然關於網絡倫理的概念國內外尚無統一界定,但學者們普遍認同,網絡倫理是探討人們在數字虛擬環境下所表現出的新型道德,以及在網絡活動中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與倫理規範。要改變網絡時代自媒體平臺和發佈者的倫理道德,需要所有互聯網媒體的參與者共同努力,無論是內容的生產者、運營者,還是新媒體企業的創業者、投資者,都需要對建設和維護健康有序的新媒體環境負責任,要加強自律,接受社會和公眾的監督。

推行網絡的倫理規範,改善自媒體的網絡行為。多數傳統媒體從業人員在遇到網絡倫理問題時,會按照現實社會的道德規範來約束自己的網絡行為。所以,利用法律法規是改善網絡道德問題的一個有效方法。美國計算機倫理協會發布過十條戒律;新加坡有《網絡行為法》;英國有《五條信息倫理法則》;我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等網絡法律法規。網絡平臺的信息發佈者、投資者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法律法規,進一步加強學習宣傳,規範自己的網絡行為。

強化自媒體發佈者的道德價值觀。網絡倫理的教育與宣傳能夠緩解時下自媒體面對網絡道德的困境,新聞科班出身的採編者,在學校或在大眾媒介工作時,都或多或少接受過倫理教育。網絡平臺發佈者網絡倫理教育的缺失,是造成自媒體平臺和發佈者網絡倫理的意識模糊和行為失範的主要原因。建議通過多種手段,對自媒體平臺投資者、發佈者加強倫理道德教育,內容可涵蓋網絡技術、信息傳播、社會倫理和法律法規等,幫助自媒體人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商業屬性並不能成為互聯網媒體企業放棄社會責任的理由。相反,影響力越大的自媒體、商業上越成功的互聯網媒體企業,在塑造和傳播正確的價值觀方面,承擔的社會責任越大。媒體人要做的不是研究怎樣更好地利用大眾情緒,而是堅守傳媒底線,牢記自己的新聞初心與使命,肅清行業風氣。

底線意識是當代最重要的媒介素養之一,是支撐最高端社會責任感的基石,必須通過個體的心理內化,從理性認知的層面進行自覺與自律。吳曉波在《做自媒體需要一顆匠心》一文中提出:自媒體通往影響力的捷徑只有一條,那就是好文章。他透露,自己做自媒體沉澱下來的經驗是:不要試圖一炮而紅,不要試圖去討好所有人,不要做與價值觀違背的事情,不要只依賴於線上的推送,不要盲從潮流,不要急功近利,不要用底線與任何集團交換,不要迷信一時的喧囂。

加強公眾的媒介素養,對兜售“人血饅頭”的無良公眾號說“不”。嚴酷的現實告訴我們,不少人面對海量信息,或者失之於盲從,或者失之於膚淺,或者方向迷失,或者真假不辨,這說明提高媒介素養的極端重要性。網絡無尺度,人類有素養。媒介消費者的良心、良知和靈魂判斷,是對傳媒內容進行是非判斷的基礎。信息的接收者們對接收的信息要善於思考、加以判斷,從自己的良心或靈魂層面聚集傳媒內容的價值意義,進而作為媒介消費者個體性的信息接受,主體性地、獨立性地對傳媒產品做到客觀公正的判斷。我們需要對自媒體平臺和發佈者的責任心、價值觀取向、法律問題、道德問題等全方位地進行監督、評判。有些人在傳播信息時,或者置法律紅線於不顧,或把道德底線拋在腦後,或以一己私利為價值取向,或缺失應有的社會責任感,從而危害了國家利益,破壞了社會秩序,毒化了精神環境,侵蝕了大眾心靈,有媒介素養的受眾,應當旗幟鮮明地對這些傳播內容堅決說“不”。

在紛繁複雜的網絡世界中,我們需要質疑精神、求真意識和創新思維。在新媒介環境下,媒體人更需要以理性的反思、公正誠實且自律的思考,將質疑態度和反思機制灌注在信息傳播和接收的全過程中。希望自媒體能懷抱對美好的期盼,對醜惡的憎惡,為大眾傳播正能量。希望所有的媒體工作者都能懷著一顆初心,做無愧於心的傳媒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