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棗樹結果好,五大措施幫你忙

要想棗樹結果好,五大措施幫你忙

棗也是我省的一個傳統水果品種,義烏是我省義烏大棗和蜜棗的主要產地,樓所長在棗的種植和品種引進方面時間較長,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本文中樓所長主要針對棗樹如何坐好果的問題有針對性的給出了一些具體措施和相應的數據。我想這些數據和措施可以為棗的種植者特別是浙江近幾年來棗的引種者提供非常好的借鑑依據,種植者可以通過這些數據,結合自己的實際和觀察,從而尋找到適合自己棗園的技術措施,我想這正是這篇文章的價值所在。本人有幸在2016年的森博會時與樓所長有過一面之緣,對於我省的種植棗的朋友,我想有機會還是可以去看看樓所長的棗博園,共同交流,把棗子種好。

要想棗樹結果好,五大措施幫你忙

棗原產於我國,由野生酸棗演變進化而來,起源於黃河中游地區,已有7000餘年的栽培歷史,是我國栽培最早的落葉果樹之一。雖然全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棗樹的分佈和栽培,但都是直接或間接從我國引進的。迄今為止,我國仍是世界上棗的主要生產國和惟一出口國,98%以上的棗產於我國,作為我國的特有果樹品種,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棗樹的用途十分廣泛,不僅是重要的經濟林樹種,也是重要的“木本糧食”、庭院綠化和藥用樹種;棗文化的內涵也十分豐富,如“棗生貴子”、“一日吃仨棗,紅顏不顯老”等等,在社會上廣泛傳頌。

在漫長的棗的生產過程中,棗樹通過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選育出了不少新的品種,至1985年全國共查出700個栽培品種。這些品種按其主要用途和性狀,分為制幹、鮮食、兼用、蜜棗加工和觀賞品種5類,並且不同品種對生態環境的適應性不同,差異性非常大。由於棗樹是經濟壽命很長的樹種,為此發展棗產業一定要選好適於當地生態條件的優良品種,對原有品質差的品種,要有計劃地逐步進行改良。

在棗的種植中,往往許多種植戶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棗樹坐果率不高的問題。棗樹花芽當年分化,多次分化,花量多,花期長。棗樹開花期,枝葉生長,花芽分化,開花坐果,物候期重疊,各器官營養競爭激烈,導致嚴重落蕾、落花。這是造成棗樹坐果率不高的內在原因。一般大果型品種自然坐果率僅0.5%左右,小果型品種自然坐果率也僅1%左右。提高棗樹的坐果率,促進棗樹坐裡果多坐果是一個較為複雜的問題,下面結合我近十年來實踐和總結,來談談棗樹促花促果的幾個技術措施。

要想棗樹結果好,五大措施幫你忙

一、棗頭摘心

棗頭摘心,有的棗區叫“打棗尖”。在棗樹始花期,對當年萌生的棗頭和棗頭上的二次枝,進行不同程度的摘心,可有效地控制營養生長,調節樹體營養分配,使摘除棗頭所消耗的營養轉移到開花坐果上,從而可減輕落蕾、落花和落果,明顯地提高坐果率。

在棗樹花期所進行的不同程度的摘心,均可顯著地提高坐果率,摘心越重提高坐果率的效果越明顯。棗頭花期摘心,不僅提高了坐果率,增加了棗樹產量,而且棗果大而整齊,明顯地提高了棗果的質量。這項技術,方法簡便,經濟效益高。同時,棗頭摘心控冠效果很好,最適合密植棗園採用。對沒有生長空間的棗頭,留5~7釐米長後強摘心,培養木質化棗吊結果,同時對木質化棗吊也進行摘心,坐果效果很好,一個木質化棗吊上能結十幾個棗,最多的能結30多個棗。

二、環狀剝皮

環狀剝皮,有的棗區叫“開甲”。棗樹開花期物候期重疊,各器官需求營養集中,通過環狀剝皮,切斷韌皮組織,使光合產物短期內不能向下運轉,地上部營養相對增加,有利於花芽分化和開花坐果對營養的需求,從而減輕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

環剝,宜在盛花初期進行,即棗吊30~40%花開放時。此時開的花為零級和一級花,花的質量高,所坐的果生育期長,棗果發育好,大果率和等級棗多,商品性好。

環剝部位主要在主幹部位,也可在主枝、輔養枝上局部環剝。第一次從地面以上主幹20釐米處開始,每年或隔年上移5釐米左右,接近第一主枝時,再從主幹下部重複進行,但剝口要錯開。

環剝方法是,在環剝部位,先用鐮刀颳去外層黑皮,露出粉紅色韌皮。再用專用環剝刀,按要求寬度環剝上下兩圈,深達木質部,取淨切斷的韌皮,切口要平直,不留毛茬,並及時塗抹溼泥,用塑料布包扎封閉,以防害蟲啃食愈傷組織,促進傷口癒合。環剝寬度因植株大小而異,一般為5~8毫米,以環剝後30天左右傷口癒合好為宜。環剝過窄,傷口過早癒合,起不到環剝的作用;環剝過寬,傷口癒合過晚,花期坐果雖多,但樹勢易削弱,花後落果嚴重,棗果質量差,甚至出觀因當年傷口癒合不住而造成植株死亡。環剝一般應在整形完畢、樹幹直徑達8~10釐米左右和生長勢較強的植株上進行,同時要加強土肥水為主的綜合管理。這樣,才能取得理想效果。老齡樹、未完成整形任務的樹和生長勢較弱的樹'不宜進行環剝,自然坐果率高的品種也不需要環剝。

三、灌水與噴水

棗樹花粉發芽,需要較高的空氣溼度;開花坐果,需要有較充足的水分供應。花期土壤水分不足,空氣相對溼度低於50%時,不利於棗花粉發芽,嚴重影響坐果率。實踐證明,在棗樹花期進行土壤灌水和對樹冠噴水,可補足各器官對水分的需求,改善棗園的空氣溼度,有利於花芽分化,可明顯提高坐果率。噴水時間,宜安排在下午6時以後。此時氣溫下降,噴水後水分蒸發慢,樹上保溼時間長。當天開的花,花粉已基本散完,花粉不會因噴水而被沖刷。噴水次數,因花期乾旱程度而異。一般年份,每天噴水1次,共噴3~4次。相鄰兩次噴水的間隔時間為2天。乾旱較嚴重年份,噴水次數需適當增加。為節省用工和投資,花期噴水可與葉面噴肥、噴生長調節劑、噴藥治蟲結合進行。棗樹花期若遇旱季,常因乾旱和高溫而發生焦花現象,坐果不良。因此,花期灌水和噴水,是一項重要的技術措施,對提高當年棗果的產量和質量,都有較好的效果。

四、棗園放蜂

棗樹大部分品種能自花授粉結果。但棗花是蟲媒花,花期在棗園放蜂,有助於授粉受精,提高坐果率。棗樹是很好的蜜源植物,棗樹花量大,花期長,蜜液豐富,蜜質優良。棗園花期放蜂,既能幫助授粉,提高坐果率,又能採集花粉和釀蜜,增加經濟收入,一舉兩得。放蜂場所應選在棗園附近地勢開闊的向陽平地,距棗園越近越好。也可將蜂箱放在棗樹行間一所放蜂群的數量,視蜂源而異。蜂群數量充足,以多為好,一般每公頃棗園放2~3箱為宜三在棗園放蜂期間,不能噴農藥,以免使蜜蜂中毒死亡。

經過蜜蜂授粉的棗樹,坐果率明顯高得多,可使棗園增產30%左右,而且坐果早,棗果長得大,好價錢。棗園花期放蜂,對雙方都有好處。“棗業帶蜂業,蜂業促棗業”。當地棗農把棗園放蜂稱為“空中農業”。這種模式形新的生態經濟循環。能賣業促成了

要想棗樹結果好,五大措施幫你忙

五、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和微肥

在花期給棗樹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和微肥,可明顯提高坐果率。目前,各棗區常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和微肥如下:

(一)噴施赤黴素液

赤黴素,也稱920(九二O),能刺激棗花粉發芽,促進棗花受精坐果。實踐證明,棗樹花期噴施濃度為10~15毫克/升的赤黴素水溶液,可為棗花提供外源激素,克服空氣乾燥和低溫對坐果的不利影響,使其坐果穩定。一般可提高坐果率50%以上,有的可提高1倍以上。上海溶劑廠生產的赤黴素粉劑,使用時,先用少量酒精或50度以上白酒溶解後,再對水稀釋成所需要的藥液濃度。即1克赤黴素粉劑對水100升,即為10毫克/升濃度的赤黴素溶液;對水66升,即為15毫克/升濃度溶液。上海第十八製藥廠生產的“三六”牌40 %水溶性赤黴素粉粒劑,不需先用酒精或高度白酒溶解後再加水稀釋,可直接加水配製成所需濃度。1克粉劑加,水50升,即為10毫克/升濃度的藥液;加水37.5升,即為15毫克/升濃度的藥液。水溶性赤黴素配施方便,直接加水配製成所需濃度,待顆粒全部溶解後即可施用。赤黴素不宜與酸、鹼農藥和肥料混合使用,配製好的水溶液不宜久放,應隨配隨用,一次用完,以免失效。赤黴素宜於陰涼乾燥處保存。噴施在棗樹整個花期均可進行,但以初花期或盛花初期最為適宜。一般年份噴一次即可,噴後1周子房膨大不明顯時,可再噴一次。噴施時間以早上10點以前或下午4時以後為好,噴灑數量以葉片將近滴水為度。將噴施赤毒素與此同時0.3%~0.5%尿素溶液混用,效果更為明顯。噴後當天若遇下雨,需及時進行補噴。有的棗區噴赤黴素次數過多,噴後坐果小,品質差。但是,要合理應用,適可而止,既要提高產量,又不要削弱樹勢和影響品質。

(二)噴施硼酸或硼砂液

硼,能促進棗花粉萌發和花粉管的生長,促進鈣的吸收。硼和氮素的代謝、細胞分裂、光合作用、水分代謝等,都有密切關係。缺硼會導致葉綠素減退,光合作用下降。硼與其他元素有一定的平衡關係,能促進棗樹對無機鹽類和有機養分的代謝過程。各地試驗證明,在花期給棗樹噴0.2%硼酸或0.3%硼砂水溶液,棗樹的坐果率可提高20%~40%。土壤缺硼的棗園效果更加明顯。棗縮果病與缺硼有關。在棗果生育期噴施硼酸和硼砂肥液,對防治和減輕棗縮果病的發生和危害,有良好的效果。棗樹噴硼,成本低,效果好,既可提高坐果率,又可防治和減輕棗縮果病。噴施硼酸或硼砂液,可與0.3%~0.5%的尿素、0.2%~0.3%磷酸二氫鉀溶液混噴。噴灑時間和數量可參照赤黴素的噴施方法。

(三)其他措施

為提高棗果品質,要增施有機肥和高鉀複合肥、以及多噴微量元素的葉面肥如鐵、鎂、鋅、鈣等、旱季早灌水、常灌水,棗園生草、保持土壤溼潤等措施,它有利於增強棗樹抗性、對防裂果和病害有好處;同時要加強病蟲害的防治,特別是在始花期和幼果期各噴一次藥,我認為很關鍵,它可以防治食心蟲、炭疽病等病蟲害的發生,農藥建議選用高效氯氟氰菊脂或毒死稗、吡蟲啉或定蟲咪、噠蟎靈或阿維乙蟎唑、託布津或多菌靈等,稀釋濃度和注意事項按農藥供應商和說明書的要求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