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原來是天然的軍事城堡:這也是播州楊氏能屹立700年的原因

播州楊氏政權,從唐朝末年進入黔北立足,歷經了唐末、五代十國、兩宋、元朝、明朝五個朝代,共29代,700多年。一個西南的小政權,能夠在歷史上存在700年,實屬罕見。為什麼播州楊氏能夠存在700年,除了播州楊氏歷代勵精圖治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播州所在的地理位置提供的天然軍事防禦體系,我們來分析下。


遵義原來是天然的軍事城堡:這也是播州楊氏能屹立700年的原因

播州楊氏雄踞黔北,北到綦江附近,南跨烏江天險,西到赤水河,東部達正安、務川等地,其控制面積比今天的遵義市範圍大了不少。在這個範圍內,溝壑縱橫的山川河流將播州城重重拱衛,形成了易守難攻的局面。在外圍,播州主要依靠北邊的長江、婁山關,南部依靠烏江渡,而中央又修建了海龍囤。

北邊方向:長江天險是守衛播州的第一道防線。播州城海拔比重慶高,居高臨下,有利於防衛。南宋末年,楊價曾經提出保護西南地區,反擊蒙古軍隊的保蜀三策,其中的下策就是將四川居民遷徙到長江以南,憑藉長江天險和蒙古軍隊對峙。播州楊氏從楊粲開始,就控制了婁山關到長江一帶地區,為南平軍。萬曆時期,楊應龍曾經從北攻重慶,血洗綦江,震動朝廷。

遵義原來是天然的軍事城堡:這也是播州楊氏能屹立700年的原因

長江以南就是著名的大婁山,是四川盆地和貴州高原的過渡山脈。此山地勢十分險要,很難翻越。上面有著名的婁山關,號稱黔北第一雄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從楊端進入播州後,播州楊氏便分封直系親屬駐紮在此,成為播州北部的防禦重心。直到1600年平播戰爭中,明朝大軍才攻陷了婁山關。

遵義原來是天然的軍事城堡:這也是播州楊氏能屹立700年的原因

南部方向,主要憑藉烏江天險。烏江水勢兇猛,水量和黃河不相上下。播州楊氏的勢力已經越過了烏江,控制了烏江天險,成為播州南部防禦重心。播州之役中,貴州布政使司曾派遣3000軍隊北征,結果在烏江渡被楊家軍全殲,這是平播戰役中,朝廷軍隊最大的失敗。

遵義原來是天然的軍事城堡:這也是播州楊氏能屹立700年的原因

西部方向,播州控制了赤水河作為航運要道,同時也是水西安氏勢力的分界線。赤水河上游地區形成了非常深的峽谷,如鹽津大峽谷。這裡後來曾經發生過著名的四渡赤水戰役,這足以說明赤水河在軍事上的重要性。

遵義原來是天然的軍事城堡:這也是播州楊氏能屹立700年的原因

東部方向,播州在鳳岡等地,修建一些軍事城堡,以保衛播州西部。比較著名的為鳳岡的瑪瑙山軍事城堡。瑪瑙山軍事營盤,依山附洞、就勢建垣,使七山相連、七營貫通,有48道石門,其規模之宏偉、構局之巧妙,仍可見當時軍事建築工藝的高超和精妙。

遵義原來是天然的軍事城堡:這也是播州楊氏能屹立700年的原因

在中部,播州楊氏在南宋末年,為了抵禦蒙古軍隊的入侵,在播州城西北的白巖山修建了著名海龍囤,屯頂平闊,面積約1.59平方公里。屯上建有九關,屯前六關:銅柱關、鐵柱關、飛虎關、飛龍關、朝天關、飛鳳關;屯後三關:萬安關、二道關、頭道關。如今這裡已經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

遵義原來是天然的軍事城堡:這也是播州楊氏能屹立700年的原因

遵義原來是天然的軍事城堡:這也是播州楊氏能屹立700年的原因

遵義原來是天然的軍事城堡:這也是播州楊氏能屹立700年的原因

而播州的內部又是十分適合農業生產。在今天綏陽到遵義的交界處,分佈著4個萬畝大壩,這是貴州的三大最平的地方之一,被稱為“黔北糧倉”。播州的糧食產量一直很高,明朝時期播州的糧食遠遠超越貴州省,播州糧食大量運往貴州。農業是軍事的後盾,有了足夠的後勤保障,播州在軍事上才能有足夠的力量。

遵義原來是天然的軍事城堡:這也是播州楊氏能屹立700年的原因

遵義原來是天然的軍事城堡:這也是播州楊氏能屹立700年的原因

敵人想要攻擊播州的核心的綏陽和遵義一帶,就必須翻山越嶺,難度特別大。從這一點上說,遵義或者播州城是一座得天獨厚的軍事防禦基地,這就能夠理解為什麼毛澤東要在遵義召開會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