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英豪,卻慘死在荒郊野嶺,如今到處有人認祖歸宗

中國古代是封建社會,由於史書都是歷朝歷代的士大夫們寫的。底層的農民很少有青史留名的,而在明代的一位農民李自成,卻讓自己的名字家喻戶曉,他就是推動歷史、

陝西省《米脂縣誌》記載:"米脂李姓,分太安裡二甲李氏和永和石樓李氏。一支是太安裡二甲,李自成家庭屬太安裡二甲,明代前由甘肅太安裡遷徙來。而另一支李氏是由山西永和石樓縣遷移到米脂的,二支李氏不屬於同宗同室。太安裡二甲的李氏,是一大族,遍及米脂城鄉各處。"

李自成家庭屬太安裡二甲,明代前由甘肅太安裡遷徙來到李家站。而這個李家站正是當年党項拓跋平夏部從甘肅東遷後居住的地方。

一代英豪,卻慘死在荒郊野嶺,如今到處有人認祖歸宗

李自成小的時候靠給人放羊為生,長大在驛站做了名驛卒。本來也算是明朝基層公務員了,奈何天有不測風雲,明崇禎皇帝為了縮減開支,不顧大臣們的力勸裁撤了全國的驛站。

李自成只好下崗待業回到陝西米脂,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彼時明朝各地鬧起了饑荒。李自成家鄉也沒幸免,過不下去日子了,只好問地主借錢借糧,借了度過一時卻渡不過一世,很快因為還不上錢,李自成吃了官司。

為躲避牢獄之災,李自成東奔西逃之際家裡又出了問題。他的老婆有些行為不軌,與別的男人勾勾搭搭,給李自成戴上了一頂鋥亮的綠帽子。他將妻子殘忍殺死後再殺了債主逃亡去了。

一代英豪,卻慘死在荒郊野嶺,如今到處有人認祖歸宗

兩條人命在身,官府不能不問,吃官司不能不死,於是就同侄兒李過於1629年(崇禎二年)二月到甘肅甘州(今張掖市甘州區)投軍。

當時,楊肇基任甘州總兵,王國任參將。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國提升為軍中的把總。同年在榆中(今甘肅蘭州榆中縣)因欠餉問題殺死參將王國和當地縣令,發動兵變。

一代英豪,卻慘死在荒郊野嶺,如今到處有人認祖歸宗

那麼,他為什麼要到山西去呢?原因是那裡有一個大靠山——他的舅父。

舅父就是第一代闖王高迎祥,已經混出了頭,李自成便為他效力,成了他手底下的一員大將。別看李自成農民出身,可是計謀也有,勇氣也夠,幫助舅父打了許多勝仗,無論是領導還是同事都非常敬佩他。那在大領導過世後,繼承闖王之位的當然就是他了。

受到眾人推崇的李自成也確實是個能幹大事的人,他意識到,當時社會中,不同階級之間的衝突已經到了不能調和的地步,於是,他趕緊提出了一系列口號,減輕貧苦大眾的負擔。由於,口號喊得太漂亮,所以,很多人都願意為他賣命。

很快,他的隊伍遠遠超過了曾經舅父在時的規模,足足有百萬餘人,成了當時的起義軍中最聲勢浩大的一支。

一代英豪,卻慘死在荒郊野嶺,如今到處有人認祖歸宗

他建立了一個政權——大順,還定了年號,可以說是造反造得徹徹底底。有如此強勁的勢力,苟延殘喘的明朝已經不在他眼中了,他很快就推翻了這個腐朽的政權,成為最成功的起義者。

李自成沒過幾天舒心日子,就投入到戰爭中據說李自成入燕京後,從宮中搜出內帑"銀三千七百萬錠,金一千萬錠","舊有鎮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錠皆五百(十?)兩,鐫有永樂字"(《明季北略》卷二十)。時人許重熙在《明季甲乙兩年匯略》借談遷之口謂曰:"損其奇零,即可代兩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蒐括,海內騷然,而扃鑰如故,豈先帝未睹遺籍耶?不勝追慨矣。"但可信度並不高。計六奇認為:"予謂果有如此多金,須騾馬一千八百五十萬方可載之,即循環交負,亦非計月可畢,則知斯言未可信。"據梁方仲估計,1390年至1486年,中國內地白銀總產量只有三千萬兩上下。

明亡前,雖有大量西班牙銀元與其他外籍銀元流入,但也只有四千五百萬兩。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與駐守山海關將領吳三桂進行一片石戰役。戰至四月二十二日,吳軍漸漸不支。吳三桂乃降於清朝攝政王多爾袞,兩軍聯手擊潰李自成,主將劉宗敏受傷,急令撤退。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到京城,僅三萬餘人,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稱帝,怒殺吳三桂家大小34口,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兩路徹退。臨行前火燒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築,七月渡黃河敗歸西安,不久,棄西安,經藍田,商州,走武關。由於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順軍的節節敗退,很多投降大順的原明朝將領復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於是疑心日盛,終於妄殺李巖等人,致使人心離散。

這個有著光輝璀璨一生的人,據說最後,竟然死在了村民手裡。

一代英豪,卻慘死在荒郊野嶺,如今到處有人認祖歸宗

相傳,李自成的葬身地點在湖北通山縣,至今,那裡還有著他的陵墓,墓碑可是大有來頭,是著名學者、社會活動家郭沫若所寫。這個陵墓還在上世紀就被重點保護了起來。可奇怪的是,前段時間竟然有一位甘肅的村民自稱是李自成的後人,還拿出了一份族譜。

專家專門去鑑定了,最終確定這譜子確實是清朝的東西。

一代英豪,卻慘死在荒郊野嶺,如今到處有人認祖歸宗

根據這位村民的描述,我們從中知道,當年兵敗,李自成恐怕自己沒有後路了,便讓哥哥帶上足夠的錢財,往西邊走,走到甘肅便隱居了起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李自成其實並沒有死掉,而是改頭換面,也偷偷到了哥哥這裡,一起過起了隱居生活。壽終正寢後,李自成選擇讓代表了自己一生經歷的劍、玉璽陪葬,至今當地還留有他的墳墓。

這個消息出來後,引起了一片鬨笑,人人都說,李自成其人本不是什麼光彩人物,難道做他的後人很光榮嗎?連他的熱度都要蹭,可以說十分奇葩了。

對此,不知道你們會有什麼想法呢?

一代英豪,卻慘死在荒郊野嶺,如今到處有人認祖歸宗

可以說,李自成在中國也算是一號人物,他從陝北發動革命,以抗糧均田為號召,轉戰十餘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統治。但是,可惜他們容易為勝利所陶醉,忽視了關外的大敵,終於,為滿洲人所乘,遭受了失敗。

所以,李自成既有中國農民典型的吃苦耐勞,有創造力等優點,也有農民意識,小富即安,目光短淺的缺點。前者導致他成功,後者導致他成功之後迅速敗亡。

『《鹿樵紀聞》、《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